时间:2024-05-18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结合创新的教学形式,将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生活和教材相结合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同时也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活素材 融入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a)-0126-02
随着新课标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生活是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是小学生最好的学习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和教材进行良好的融合和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下面我们就针对如何将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简单策略分析。
1 积极沟通,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前,应该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以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兴趣喜好为入手点,结合教材内容制订生活化的教学计划[1]。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不仅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家庭生活,也可以通过沟通促进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喜爱、尊重、敬佩的感情时,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向教师敞开心扉,分享内心感受和生活事件,教师更像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生活化的对话关系,使学生消除对数学课堂的抵触心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获取更多和学生相关的生活素材,为教师接下来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2 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态度过于严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给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造成了局限,使学生的思路被限制于狭窄的空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思维发散,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充足的空间。
例如,在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糖果”这一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吃过糖果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吃过!”这样,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营造了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手拿一把糖果继续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有几颗糖果吗?”学生有的会回答知道,有的会回答不知道,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工作,通过糖果的数量和增减,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的数量关系和加减法练习,使学生通过糖果这一生活常见物品,对教材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实现了1~5加减法的灵活运用。教师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采用生活素材为教学工具,使学生的思考范围更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3 导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门将生活事物进行概念总结的学科,因此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和数学知识相关的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在课堂导入生活元素,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材《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就有充足的生活素材可以利用。钟表是一种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是基本的计时工具,教师可以拿一个钟表作为教学工具,通过拨动秒针、分针和时针向学生演示钟表的运转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演示教学中对时间这一抽象化的概念产生具象化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手拨动指针,亲身体验分针转动一圈,时针就前进一格的奇妙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钟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进行生活拓展教学,教师将钟表设置在不同的时间,让学生想象现在是在家里,而老师的身份也变成家长,家长会问学生:“××,现在几点了?”教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场景进行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弱化学生的训练痕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材知识练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气氛生趣盎然,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制订创新的教學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为出发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贴近日常的生活情境中,更高效地进行知识的吸纳和理解。
例如,在教材《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作为教具,使学生对人民币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假设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是收银结算员,讲台就是收银台,教师将学生的铅笔、橡皮、作业本等物品设置为不同价格的商品,教师鼓励“消费者”拿着商品和钱到收银台结算,“收银员”可以通过故意找错钱的方式,测试学生的计算能力,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和简单的换算能力,如果“消费者”能拿着找错的钱回来找“收银员”并正确说出错误的数额,就说明学生已经透彻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具备了优秀的计算能力,同时这个过程也有效地锻炼了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了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表达不同看法的学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上一层楼。教师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形式,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也能从根本上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让生活素材完美渗透于数学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5 倡导实践生活,实现数学思维在生活中拓展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元素。因此,教师应该大力倡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生活做学生最好的老师,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生活中拓展的能力[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生活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了解不同商品的重量和价格并参与结算;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家庭账单,了解家庭每月的收入和之处情况等等,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生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促进亲子关系,使学生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场景和数学问题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学生们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汇总,再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将问题一一解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讨论会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生活和数学结合,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素材结合数学教材制定创新的教学方案,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实行生活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优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我国素质教育宏伟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刘岚馨.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8-169.
[2] 郭英兵.刍议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0-51.
[3] 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6-57.
作者简介:陈骞(1974,7—),男,汉族,甘肃临洮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