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傅晓英
摘 要:当下,我国在中小学阶段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广泛推行,数学建模能力也成为了衡量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途中,建模思想是数学能力建设的主要方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能接轨国际,使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趋向。该文将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建模思想 教学
小学数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关键品质与思维能力。其中,建模思想的培养即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求之一,需在教学中加以重点设计。所谓建模思想,即利用抽象思维构建相应数学模型,从而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建模思想具有惯性,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
1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所在
(1)提供教学的生活化突破路径。
数学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不仅需要基本的教材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真实背景为基础,教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学以致用,并且进行跨领域思考,以建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器材为支撑物开展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抓住问题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思维力,最终以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去解决问题[1]。
(2)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首先,小学生阶段是建模的思想培养的最佳时期之一,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模式与建模思想特点存在高度契合点。一方面,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想象力、创造力处于旺盛阶段,对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建模过程中更易形成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建模思想可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形成配合,如通过选择迎合学生认知习惯的问题,从而深化建模元素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教学中,践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及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最后,教学进行循序将进,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推进,使学生能够在遵循基本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目标。
(3)指明问题的逻辑性探索方向。
在建模思想渗透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进行新知体系的建设,还能够将各种抽象的知识可以放在问题情境当中,以此思考培养自身问题意识、溯源意识[2]。在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形成以建模为导向的数学思维,并且学生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抽取出平均数的问题,其实就属于建模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当主动为学生指明问题的逻辑性探索方向,而非直接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解析,从而不断渗透一些在学生可理解范围之内的数学建模过程和方法,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建模思维。
2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困境
(1)教学模式老旧,建模意识匮乏。
在当下,应试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仍影响颇深,许多教师也出现了追求分数、忽视素质教育的情况。在大部分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陈旧的授学模式占主导位置,教师职责停留于教授理论知识及公式,并没有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建模思想的建设意识也处于相对匮乏状态,甚至完全忽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构建,易形成公式依赖心理,不利于对数学问题的深层解读。
(2)教学体系滞后,建模指导困难。
现如今,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理论教学比较丰富,但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短板,即教学体系滞后且老套,与核心素养建设要求不符,建模思想的渗透也自然相对缺乏践行平台[3]。例如,教学体系中尚未建立完善的机制去测量师生的建模水平,难以发现当下两者存在的不协调指出,以及需要进行怎样的提升规避教学漏洞。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人员应致力于创新教育体制、教学体系的构建,打造良好建模指导平台,奠定核心素养基础。
3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建模思想的主要路径
(1)以情境设计为导向,铺垫建模思想基础。
在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来展开基础铺垫,期间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兴趣倾向,在课堂中注入趣味化元素,使之与核心素养视角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相融合。例如,借助情境设计模式,令学生置身于建模场景当中,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来体会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当中的解决效能。首先,由教师找出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完成情境设计,达成建模思想铺垫效果。以“植树”这一生活中常见活动为例,教师可受到引导学生各自找出与“树木”这一元素有关的道具,如小木棍、笔杆等,随后引导学生代入植树场景,让学生将手中道具想象为树木,再利用道具完成植树动作模拟。做好场景铺垫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与场景有关的问题,例如,“树木适宜埋深范围大概多少”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从而建立起初步的建模思想认知。为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人员在设计教材框架时,还可适当加入数学广角相关内容,由侧面提供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已知的数学模板展开分析研究,顺着知识内容的脉络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最终达到锻炼解题思维、巩固建模思想基础的最终目的。
(2)以逻辑思维为脉络,注入生活问题要素。
不同个体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方向也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明白万物皆有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建模思维深挖出隐藏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课本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注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推导,由“解决问题”的方向出发进行逻辑构建。例如,在进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推导,再结合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例如,“我的房间面积有多大?”等,并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换各自的观点,从而完成公式的推导过程,达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3)以自主探究为形式,规范设计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在学生已经建立了简化的建模思想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规范设计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展开延伸思考。例如,教师在传授比例这个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两组数据变量来引发学生思考,将其中5、10、20及6、12、24設为数据变量,在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后,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变量关系,以此掌握比例的概念,于无形中利用建模思想挖掘数学逻辑,达成自主探究的目标。另外,数学建模思想讲究逻辑性,于其本身发展而言,本就是分阶段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基于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科学的科目教学机制,用于配套教学,规范学生的建模认知,奠定后续建模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建模思想的一大功能即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提取和体系化的再生加工平台,使学习经验和课本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而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因此,在建模思想的有效利用下,有助于深化我国数学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进而使建模思想在数学研究上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唐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7(45):222.
[2] 严以红.刍议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7(5):56.
[3] 武长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渗透与应用[J].新课程,2016(9):141.
[4] 张智明.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5] 练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