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市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时间:2024-05-18

刘娟

摘  要: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与试点之后,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缺乏高质量的带教师资成为市属医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主要难点。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准入及考核标准、开展师资队伍培训、建立评价及奖惩机制、加强专业基地建设等举措,应成为市属醫院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市属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84-02

在我国现有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每一名临床医师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根本,同时能够有效破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题,切实深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1]。作为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接受上级医师的指导,从事临床实践工作,经过规范的操作和考核,不断习得作为一名合格医师所需要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由此观之,拥有一批高水平的、能够满足规范化培训需求的上级医师,即规范化培训中的师资队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培训成效。然而,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薄弱环节也正在于缺乏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2]。

1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德国于19世纪末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住院医师培训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已经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建立起来。北京协和医学院早在1921年即开始借鉴美国模式试行医师培训制度,但并未形成制度化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卫生事业,1962年11月,卫生部率先提出了住院医师的培养问题,随后开始在试点在部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推行[3]。此后,因历史原因,住院医师的培训制度停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事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79年,卫生部颁布《高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后,1988年,北京、上海等地开始试医师培训工作。随着《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3年)、《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1995年)的陆续颁布,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正式建立起来。为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卫生部科教司于2002—2004年连续召开3届全国性工作研讨会。在前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卫生部于2006年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此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快速发展[4]。2013年12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5]。自此,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

2  加强市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一门实践为主的学科,医学非常重视临床实践,医学人才成长离不开临床实践。作为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是临床医师习得实践能力的必由阶段。可见,在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下,临床实践一线,仍然是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关键。只有通过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长期临床工作实践,才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较晚,要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核心在于强化基地建设,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住院医师的带教师资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准入标准和培训考核要求,培训质量难以保障。一方面,培训基地中非教学医院占大部分比例,不少临床医师没有带教经验,未能掌握医学教学的基本技术,主要靠个人主观感受进行教学指导,如此一来,培训的效果有限,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另一方面,现行体制下对于带教师资也缺乏激励机制,带教工作不与师资的绩效、职称等挂钩,影响了带教师资的积极性[6]。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仍是培训基地相对薄弱的环节。既往的培训制度性文件中对带教师资的要求缺少具体的指标。随着上述问题不断被重视,目前各省市开始陆续出台了地方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带教师资培训与资格认定工作。但是,迄今为止,国家层面仍未形成规范带教师资的制度与政策,对于师资的准入机制、师资培训与培养、考核与评价、教学过程监管、退出机制等仍不完善。同时,带教师资本身对于规范化培训制度、政策的掌握也不尽理想。现行一系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政策,是开展规范化培训的基本依据,是控制培训效果的基本标准,带教师资对相关政策掌握不够,带教活动的基础就不牢固。

3  加强市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3.1 制定市属医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要切实加强市属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快速推动市属医院师资队伍发展,卫生主管部门要吸收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教务部门和人事部门的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统筹推动市属医院师(非直属的教学医院)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将市属医院(非直属的教学医院)师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探索建立非直属的教学医院师资与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同等待遇的培训方案。

3.2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标准,实施遴选认定制度

我国当前实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师资队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临床带教的师资,其任务是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对学员在临床轮转期间进行业务指导。这一类型的师资随着学员进入不同科室而需要更换,不固定。另一类是相对固定的师资,主要负责整个培训期间学员的思想动态、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可以说是为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科研进行全方位指导的“导师”。目前来看,这两类导师都缺乏遴选标准,没有相应的师资资格认定和退出机制。在制定师资资格标准时,现有的主要评价标准在于学历学位、职称、临床工作年限等,为提高带教效果,我们更应该从学员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员对带教师资的实际需求,结合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求的师资遴选机制[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