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中的“互联网+”应用价值

时间:2024-05-18

张馨予

摘 要:“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我国也在不断关注和重视“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大学生是“互联网+”活动的重要领跑者,而高校是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教育部门和多个部门联合在一起所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载体。探索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寻找更加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实践 “互联网+”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161-02

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加快 “互联网+”计划的行动步伐,将各个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契机,积极有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和不断完善,对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互联网+”对高校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高校需要有效总结大赛经验,不断明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促使创新创业得以改革和发展[1]。

1 “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已经在相关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相关行动计划,教育部联合多部门有效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互联网思维能够促使社会得到深刻的变革。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而各个高校在这一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明确“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更加完善的创业创新思维,促使高等教育对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及现代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有效凸显出来,而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以及高校进步的共同要求[2]。

2 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中的“互联网+”对学生培养的措施

2.1 转变“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教育思维

观念始终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从根本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加以改革,需要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教育关注和重视。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本身具有丰富和复杂的特点,其本身包含着某一个行为成就的主管要求以及客观要求等相关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着对风险和责任的承担以及正确面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等方面[3]。这些创新性思维及能力多数情况下能够在教育培养的基础上而得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在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时候,从模仿学习变为自主创新学习,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创新”的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或接触“独立”的思想品质,拒绝等、靠、要或者是一味抄袭模仿的消极思维方式。学生个体之间存有差异性,而这一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看待、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观点不同。对于同样的事物,学生的感知感受不同,而对于同样信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反馈。为此,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遵循自我的实际情况,从而积极地发散思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思维创新立足于对客观世界全面且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也只有对客观世界把握得愈加准确、详实,才能厚积而薄发,推陈出新,实现真正的思维创新。

2.2 改革“互联网+教学”创新创业教学方法

“互联网+”受众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借助“互联网+”的概念,不同的领域以及行业等都在不断实施创新升级。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的应用更加频繁,高校需要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和重视“互聯网+教”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各个院校之间需要有效确立现代教师教育课程“大资源”观念,使得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体系等得以实现,重视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在“互联网+”中促使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得以实现,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创新创业基础的相关课程共享。“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及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视野加以丰富和发展。在“互联网+学”模式下,高校需要构建多资源互动的平台,使得社会需求和校园资源之间能够直接联系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整合资源,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教学创新的重要改革方式。“互联网+”影响是全方面的,故而需要正确分析教学工作进行中面对的新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占据教育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创新工作的新模式及新方法,推动平台建设,才能有效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互联网、传输协议及数字技术,在用户与提供之间搭建的通用交互场域。在高校校园内,针对于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其平台建设应涉及生产、运营、服务、决策及网络支持5个部分。创新创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养,而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趋向于开放、融合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手段,以点及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到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

2.3 “互联网+大众”创新创业普及化和全面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在深入认识和理解的时候,能够有效得出其首要内容主要是“创”,而核心在于“众”,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的支撑,而这也是“互联网+”行动的本质。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促使创新创意特实践行动的参与人员的比例得以扩大。当前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规模相对较大,但是对于全国高校的数千万在校生而言,比例相对较小,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其中所具有的参赛人员层次等方面不均衡的问题。比如说,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也可依据于不同的专业属性,以专业为出发点,从而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中。积极了解国家政策,以国家出具的相关扶持政策为出发点,从而展开对应主题或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除此之外,也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兴趣为创新创业的起点,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行业发展,时代特性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突破现有格局限制,创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高度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中,并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离不开学生个人兴趣的支撑。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组建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对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并从中强化感知体验,不断提升自我。高校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充分对大赛这一新载体的效能发挥出来,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实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对学生培养的时候,使得培养工作的水平得以提高,不断具备新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以及措施等。由于各个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时候,每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而创新创业需有效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特色,为此,教育者首先首先具备“互联网+”精神,兼容并蓄,具备开放式和多元化的互联网络思维,对创新创业的作品充分做到共同探讨和互相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以良好的教学互动、反馈,促进教学相长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有效树立,推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娟.“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81-82.

[2] 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42-144.

[3] 王贵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17(19):189-1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