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樊林
摘 要: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一直都是促进大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稳定发展的主要体现。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机制依旧存在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学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234-02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1.1 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需要我国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具备更加广阔的平台准确定位资助工作,以此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我国对于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从而直接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新技术作用,进行网络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促使资助
1.2 重要性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详细数据记录,传递与分析功能较强,可以有效解决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而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且健全的资助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上获得平等权利,以此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充足的平台与资源,可以为贫困学生实现自身健康成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条件。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家庭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定标准不规范
贫困生认定是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方面,依旧是依据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所推出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部分高校只是单纯依赖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与学生和同学评议等认定贫困生。因为标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很容易发生漏报和谎报等各种不良现象,导致贫困生没有获得相应帮助,直接与资助工作的最初意愿发生了偏离。
2.2 跟踪管理工作不详细
现阶段,为了可以促使贫困生在高校中正常生活和学习,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开始积极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但是资助工作太过注重社会辅助,却直接忽略了贫困生对社会作出的回报。少数贫困生因为没有珍惜这些机会和平台,滥用资助金,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有一些贫困生在利益影响下,出现了不良行为,缺乏感恩与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但是难以一一跟踪,缺乏对贫困生经济行为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2.3 动态关注与人文关怀不显著
其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很多情况下都是从学年初期开始的,而且后续资助是基于初始认定,缺乏动态化认定机制。但是,在高校学生现实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意外造成家庭经济危机。这种学生无法及时被纳入资助行列,在一学年之后,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学业。其二,在资助工作的公示阶段需要进行一定的人文关怀。尽管公示主要为了保证资助工作充分具备公平性与公正性,但是把贫困生状况公示出来的同时,还需要对贫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考虑。
2.4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在高校贫困生一般都会承担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其属于特殊群体。在经济资助时,还应给予心理辅助,但是在高校中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不完善。在高校贫困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因为新环境的影响下,存在各种诱惑,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再加上自身条件有限,少数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局面。另外,在少数贫困生在得到无偿资助之后,会渐渐形成消极依赖心理,把贫困作为一种经济来源,消极应对,等待资助。因此,高校在给予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完善贫困生认定流程与信息库
高校需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保证地方职能部门系统在贫困生家庭经济与成员状况等的信息录入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促使高校所获得的贫困生家庭具体状况更加准确,贫困生的个人隐私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3.2 建立健全的贫困生个人诚信档案
在保障高校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足够真实准确的同时,应切实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以此针对贫困生是否应该获得资助进行综合判断,并把诚信记录详细列入有关档案中去,以此有助于用人单位全方位直观地了解贫困生的诚信状况,使得贫困生可以顺利毕业就业。
3.3 制定完善的奖助学金学分制制度
由于助学金获取流程和制度太过简单,使得少数学生造假获得助学金,如果审核不够全面、严格,就会导致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逐渐扩大,从而造成不良风气逐渐蔓延,直接承受伤害的是真正的贫困生。对此,高校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帮助贫困生获取助学金,即提高成绩、工作表现、志愿者服务、企业实习等,直接局限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假贫困生,同时也能够使贫困生真正懂得助学金并非免费,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合法劳动和方式获取的,这样的资助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4 构建资助工作相关微信公众号或自助APP
辅导员在平时要积极主动接近贫困生,全面了解其生活与学习状况,还要构建线上贫困生助学交流平台,即助学微信公众号与自助APP。在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多元化形势下,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要求贫困生注册进入公众号和APP,并积极参与,同时还要安排教师定期对贫困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以此实现培养贫困生精神资助与能力的目标。此交流平臺内容可以划分为:第一,专业知识,帮助贫困生的专业学习答疑解惑;第二,励志人物访谈,通过对各个行业精英对话,了解其人生状态与创新创业态度;第三,感恩教育互动,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促使贫困生接受社会帮助时,回报社会;第四,创新创业,根据校内校外等创新创业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合作,为贫困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第五,心理健康,全面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动态,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验;第六,兼职公告栏,为贫困生提供可靠的、安全的兼职信息,并根据贫困生的需求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第七,企业招聘,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和行业动态信息。
3.5 进一步搭建贫困生离校后的跟踪服务平台
搭建完善的贫困生毕业离校后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与就业信息共享跟踪机制,针对贫困生信息实施数据化管理,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作用,与贫困生之间构建有机联系,定期交流,详细了解贫困生的就业去向与单位发展状况,其中就业难度较大的贫困生适当给予帮助,提供相应的就业单位,推荐贫困生先就业,这对于贫困生的后续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就贫困学生自主而言,是一项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但是其涉及范围太过广泛,相关人员与层面也相对繁杂。所以,必须构建健全的、科学合理的资助管理机制,以此保障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构建贫困生资助体系,以此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贫困生提供更多有利帮助,使得资助政策能够得以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杨怡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创新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
[2] 王雪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贫困资助工作问题的研究[J].决策探索,2017(2):61.
[3] 向珉睿.“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的路径选择[J].求知导刊,2016(35):54-55.
[4] 许咏梅.“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2):50-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