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达州市共享单车投放的优化模型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佳 张卜月 唐玉洁 刘思艺 徐艳秋

摘 要: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达州市西外共享单车投放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课题根据调查得到系统评价指标权重表,利用熵权法求出各投放点的权重;根据共享单车使用区域面积与所研究区域人流量的需求计算模型,计算出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量;根据各区域的权重与实际需求量,建立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Matlab计算出各投放点的最优投放量。

關键词:共享单车 熵权法 目标规划 matlab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176-02

2016年,共享单车成了全民话题。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善了交通堵塞情况,极大的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中国时代发展与进步驱动力。然而,有利就有弊,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改问题,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建立优化数学模型来解决该问。

1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1 实地调查

为了了解达州市西外各地共享单车的实际投放情况,我们对所调研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共享单车学校有600辆,购物中心77辆,公交车站124辆,小区60辆,其他区域100辆。

从此次调查结果中能看出,我们所调查地区中,共享单车的分布区域是学校、购物中心以及公交站等地区,且学校数量最多,购物中心次之,而使用人群也是以学生为主。

1.2 熵权法

由实际调查计算评价指标(见表1),考虑各地权重不同,使用熵权法。

用Matlab得ωi=(0.2507,0.2490,0.2500,0.2503)

即学校权重大,公交站权重小,因此学校是最佳投放点。

1.3 基于使用面积计算模型

就达县人口流动大,单位面积共享单车需求存在差异,使用面积计算需求量。

图1为达县共享单车分布情况,点越密集,数量越多。图2共享单车使用区域近似以学校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地区与中心的平均半径距离为3km、7km。

由《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知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共享单车需求约100辆,越接近重点投放点密度

1.4 基于人流量的需求模型

实地考察知:达县活跃在公交站、小区、学校周边的共享单车分别约46%、48%、87%,其他区域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为30%,表2为抽样调查生成的达县共享单车量。

人流量需求模型计算式:

S2=(B×WB+A×WA+X×WX)×(1+30%)

=(20×260+100×6+64×800)×(1+30%)

=74100(辆)

24h内抽样调查1000人,得出行距离<1km用车率30%,1~3km之间为60%,>3km为20%;则24h内平均每千米的使用率为36.7%。可得实际需求量:

W=×0.367=43873×0.367=16101(辆)

学校实际需求量:

×16101×0.367=3689(辆)

每年公司成本:129×16101+其他费用≤3000000

1.5 建立目标规划数学模型

由上条件,提出下列目标:p1级,减少共享单车成本价;p2级,保证上述几个投放点都有供应;p6级,优先满足学校需求量;p4级,减少公交站投放量。建立目标规划模型:

即学校、公交站、购物中心、小区最优投放量分别为11997辆,326辆,5415辆,5415辆。

2 模型分析

为解决停放问题,基于地区面积和人流量,研究单车投放问题。由于涉及多种因素,故选择目标规划。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并利用Matlab计算结果,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更贴近事实。因部分数据是调查得来的,故有一定误差。

3 总结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计算出各个投放点所需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其中熵权法的使用不仅可以避免计算的数据太过主观,而且还能减少计算的误差。目标规划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前面的计算数据联系起来,使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而且使得结果的可行性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肖磊,崔悦琪,钟丽,等,共享单车最优选址问题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2] 汪泽焱,顾红芳,益晓新,等.一种基于熵的线性组合赋权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3):111-115.

[3] 张瑞清,邱菀华.决策分析中——类极大熵问题的求解算法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11):39-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