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国的酸雨分布现状及其成因

时间:2024-05-18

蔡朋程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燃料的消耗迅速增长,从而使大气中排放的酸性污染物质大幅度增加,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是世界上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分布区。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酸雨分布面积和程度呈现着继续扩大的趋势。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酸雨现状研究,其中包括中国酸雨分布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

关键词:酸雨 酸雨分布现状 酸雨成因

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27-02

1 中国的酸雨分布现状

我国酸雨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地区酸雨的污染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但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酸雨的污染程度也不同。因此,我国的酸雨的分布具有空间与时间的分布特性。

1.1 中国酸雨的空间分布

1.1.1 中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当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东南部、华北的大部以及西南和华南沿海等广大地区,酸雨分布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1]。

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我国三大酸雨区[2]分别为:(1)西南酸雨分布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分布区的降水污染严重。(2)华中酸雨分布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中心强度最高、范围最大的酸雨污染区。(3)华东沿海酸雨分布区:该区域的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酸雨分布区低。

1.1.2 中国酸雨的具体空间分布情况

我国的酸雨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pH值小于5.6的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等的广大地区;华中、西南等地区存在着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仅在青岛、图们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以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的污染水平超过了西南地区,是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酸雨污染危害有所缓和,但是仍然较为严重;华南酸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西省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分布区域范围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分布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往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污染范围在小尺度上有所波动[3]。

我国的酸雨污染状况主要是城市局部污染,并且以城市为核心出现多个中心的分布。例如,重庆、长沙等污染区都是因为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附近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酸度较高。

1.1.3 我国的酸雨频率平均值

我国酸雨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酸雨频率平均值具有较大的差异,酸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近年来,各季酸雨呈上升趋势。

(1)中国南方地区。

四川省2007年酸雨频率平均值为39.6% ,比2005年增加11.3%,酸雨仍为硫酸型污染。

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酸雨的年平均pH值在3.8~4.5之间,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大都在80%以上,且呈现增大趋势。

安徽省2007年降水年平均pH值为4.9,其酸雨频率为65.5%;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特征。例如,在夏季降水的酸度比较弱,而冬春两个季节降水酸度较强,且酸雨频率也相对较高。

(2)中国北方地区。

北京市在2007年的降水pH值在3.48~7.90之间变动,年平均pH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酸雨污染得严重程度由南到北呈加重的趋势。其中强酸雨的频率为20.2%,酸雨的频率为45.3%,强酸雨、酸雨均集中在出现在夏、秋两个季节。

辽宁省在2007年共出现强酸雨情况27次,其中绝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均呈中性,主要在以大连、阜新等城市为中心的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大连市的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酸雨的频率也达到了30.2%。

吉林省在2007年的酸雨较之之前年份有加重的趋势,其中以二道、蛟河两地的酸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分别是60.6%和63.6%。

1.2 中国酸雨的时间分布

我国的酸雨危害总体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变化阶段:一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是我国酸雨现象发生的急剧发展时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及其以后的很长一个阶段为第二阶段,我国酸雨情况总体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从形势上看仍然较为不乐观。

我国的酸雨强度从历史上看,是以1993—1997年这个阶段为酸雨危害最强的时期,1998—2000年我国酸雨强度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而在2002—2004年我国的酸雨强度又开始升高。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年平均酸雨日数、酸雨量都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较之2007年的酸雨危害情况,我国2008年发生较重酸雨的城市减少了1.1%,发生重酸雨的城市所占比例基本持平[3]

2 中国的酸雨成因

2.1 自然因素

(1)位于特殊的地形,如盆地,地形封闭,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容易造成部分区域酸雨严重。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富,利于为酸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气象条件等对酸雨的形成有特别影响。

(4)天然污染物排放源的存在等。

2.2 社会因素

(1)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中国燃煤使用量高,在南方地区,煤矿的含硫量较高,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此外,煤矿在燃烧过程中呈现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为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直接造成酸雨危害。

(2)交通运输方式带来的影响。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排放出的氮气变成二氧化氮,性能较差的或使用寿命已较长的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相對要高。

3 结语

我国的酸雨危害情况与该区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关联。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酸雨浓度逐步增大,大气中的SO2含量与酸雨的发生和酸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经多年研究调查,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如下:

(1)工业排放的酸性气体是造成酸雨污染的重要原因。 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排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导致排放大量致酸物质及海洋上的天然排放物等是造成该部分地区酸雨现象的主要原因。

(2)周边区域间的输送是引起该区域酸雨情况加重的主要原因。从我国酸雨研究历史上看,据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的东部、东南部沿海等大部分地区的酸雨来源都非常复杂,区域内部及区域间的物质输送都会造成酸雨情况的加剧发生。

(3)酸雨的形成过程是由于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因素造成,其中影响发生的额因素也非常多。局部地区的降水、不同的气象条件、地形特征等对酸雨的形成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求安,江洪,宋晓东.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中国南方酸雨时空分布格局模拟及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 2009(11):1237-1244.

[2] 王文兴.中国酸雨成因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4,14 (5):323-329.

[3] 王文兴,刘红杰,张婉华,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酸雨来源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5):387-3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