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郑芳梅
摘 要:当今的知识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比经济实力更能凸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全民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文化传承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阅读在当前却遭遇了危机,主要表现在国民阅读率低,数字阅读盛行,功利阅读严重等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交流中心,是促进阅读的重要力量;作为书籍的载体,是促进公众读书的机构,在推广全民阅读并传承文化方面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全民阅读 文化传承 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09-02
当今的知识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比经济实力更能凸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建基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依赖于全民阅读。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的推进,知识的传播途径愈加多样化,读书的形态样式愈加复杂化,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文化传承遭遇了链条断裂的“阅读危机”。这种阅读危机会逐渐瓦解传统文化及其文明秩序,一个“无根”或“断根”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因此,重视并加强我国的全民阅读和文化传承刻不容缓。
1 全民阅读在当今遭遇了危机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国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报刊时长为19.76min,而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达74.40min[1]。这份调查报告的背后表征着这样一种现象:纸质阅读率低,数字阅读盛行,功利阅读严重等。无疑,全民阅读在当下遭遇了危机,尤其是经典阅读,究其成因主要有:
从教育与学习的视角来看,“升学”和“就业”的功利性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阅读。对于中小学来说,分数作为指挥棒,使得学生的日常学习成了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文化的生发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大学生虽减少了升学的压力,但却又增加了就业的压力,于是,对于英语过级、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各种考证“有用”的书籍成了首选阅读对象。即便为了缓解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休息时间也主要是阅读轻松休闲、娱乐消遣、时尚方面的书籍,很少阅读经典性、专业性或学术性强的书籍[2],阅读成了一种追求眼前利益的功利性活动。
从家庭与社会的视角来看,“生活”和“生计”的现实考量深刻地影响了阅读。从家庭的视角看,许多贫困家庭无钱为小孩购买书籍,对孩子阅读时间和精力投入很少,更遑论培养小孩的阅读兴趣了。有些富裕家庭虽然有钱买书,但不少家长却存在不知道买什么书以及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的问题,缺乏对读物的正确选择和阅读的方法指导。就社会的角度看,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是为感受人文精神去阅读,而是为了获得那些对自己当下生存有实际帮助的各种“知识技能”去阅读,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使得阅读趋向“快餐化”、“功利化”、“娱乐化”、“商业化”。
从媒介与出版的视角看,“多元”的媒介与“海量”的信息深刻地影响了阅读。随着电子媒介资源的多元化,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一方面强有力地分流了传统的纸质读者;另一方面则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网民总数的96.3%,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3]。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眼球经济”和“快餐文化”的影响,“读屏”与“读图”的趋势使得“碎片化”的浅阅读盛行,“有韵味”的深阅读式微。在以休闲和娱乐为主导的市场导向下,虽然有图书的海量出版,却缺少精品,海量信息带来的是泛阅读困境。
2 全民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效“身份证”,这种身份是民族历史文化文本化与经典化后形成的一种文化记忆。文化记忆形成的原动力在于书写文化,而书写文化的经典化又是文化记忆最后形成的标志。文化不仅是民族自立、自信、自觉、自强的根本,更是民族精神延续的载体。在民族精神延续的过程中,经典教育意义重大。而在经典教育中,推广全民阅读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要想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长久的继承,除了需要一部分专家对作为经典的文本进行保存、整理、研究和阐释外,“还必须把这些经典的内容普及化和仪式化,让它们返回到社会记忆的层面才能真正得到长久的维护,持续发挥其维系民族文化认同的功效[4]。”这种返回到社会记忆的层面来获得文化认同的方式,主要靠全民阅读经典来实现。可以说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心理的强化,更多的是需要从阅读本民族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中感悟和體味[5]。正如刘梦溪先生所言:“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6]。”通过全民阅读,让民族记忆渗透到每个子民的血液中去,是实现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积淀在文字上[7]。从学理上说,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考性的。阅读时的文字咀嚼能使读者以凝神专注的理性方式长久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进而为获得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与审美享受创造了可能。对此,作家张炜发出自己的阅读感言:“我们从第一个层面获得的快感,即来自语言,包括每一个标点的使用,词序的调度,文字中蕴藏着无限意趣[8]。”阅读允许读者反复地吟咏和沉思,不断体验作品的深刻含义,在不断咀嚼与回味中,读者最后可领悟文字所带来的快意与魅力。因此,推广全民阅读是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
“历史地看,中华民族具有古老的阅读文化,有着深厚的、足以自豪的阅读传统[9]。”然而,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视觉文化日益兴盛,阅读文化日渐式微。“当文化阅读活动遭到新媒介的冲击时,这不光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渐行渐远,也意味着一种文化传统遭到了损毁[10]。”因此,倡导和鼓励阅读文化,推广全民阅读,就既是保护我们的精神遗产,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与科技的竞争,体现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为我们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
3 高校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交流中心,是促进阅读的重要力量。在传承与弘扬、培育与创新阅读文化方面,高校图书馆大有作为。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承上,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塑造优雅的人文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者愿来与想来是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的前提,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千方百计营造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读者。比如:适合查阅的馆舍布局、舒适方便的阅读设备、完善先进的网络设施、高效快捷的工作流程、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等,力争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使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演化为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众多读者养成爱去图书馆阅读的良好习惯后,文化传承自然就水到渠成。
建设丰富的馆藏资源,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读者来到图书馆后,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资料,那也会逐渐丧失来图书馆阅读的兴趣。因此要留住读者就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调整和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建立特色数据库,力争用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爱好。高校图书馆作为倡导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应从阅读兴趣和持续性方面入手,尽可能详细地调查读者的阅读需求,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采编各种主题的图书,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读者培养阅读兴趣,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创新阅读的服务方式,培养深刻的阅读能力。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化解阅读危机而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职能,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分析阅读的需求,加强阅读的指导,扩展阅读的范围,以读者第一的理念将读者引得进,坐得住。比如,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专题讲座,让读者系统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类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图书、专利、专著等网上检索、浏览和下载方法,充分掌握信息知识以及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技能,提高读者对信息搜索利用的能力,争取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进而提高其阅读水平和能力。
总之,全民阅读在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文化遗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能得以保存传递下来并通过扬弃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广并深化全民阅读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图书馆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化解阅读危机,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推进文化传承,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数字化阅读率提升显著[EB/OL].http://china.cnr.cn/gdgg/20170419/t20170419_523714122.shtml.
[2] 何建良.新媒介视域中的经典阅读[J].江西社会科学,2014(10):97-101.
[3]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
[4] 王霄冰.文化記忆与文化传承[J].励耘学刊,2008(1):227-236.
[5] 常凌翀.数字出版时代国民阅读危机及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2(5):20-24.
[6] 刘梦溪.我们还要阅读经典吗[J].招商周刊,2007(6):65.
[7] 张凤铸.读图时代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J].现代传播,2005(5):10-12.
[8] 张炜.文学阅读永远不会消亡[J].探索与争鸣,2006(8):11-12.
[9] 周宪.重建阅读文化[J].学术月刊,2007(5):5-9.
[10]赵勇.媒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阅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5):131-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