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褚俊杰
养殖业一直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养殖业也在提质增效,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地根据养殖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广农业养殖技术,推广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让养殖业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道”。
如今,各地农技管理者、农业养殖人员充分运用5G、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有效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逐步走向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
山羊有了“身份证”
投料、给水、保温、降温……在控制面板上,养殖户一键即可完成养殖操作。像这样有科技加持的标准化养殖农场已在海南省文昌市的多个村镇建设推广,也让养鸡的效率及鸡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打开开关,给水的生产线24小时运作,养殖户通过鸡舍墙壁上的集成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给水、投料、加热保温、水帘降温等操作,这些科技化操作让养殖户们非常省心。养殖环境控制系统实时将鸡舍内的生产信息反馈至手机App中,且支持App调整各环境指标参数,使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光照强度、噪声等指标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鸡群提供舒适稳定的生长环境,提高健康度,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养殖。
据了解,标准化养殖农场鸡舍采用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系统能提供准确的监测信息,快速调节养殖环境,为养殖提供数据支持。养殖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历史数据,优化养殖方案,从而避免应激反应,提升存活率。标准化养殖农场使用多类型的感应探头,形成一套养殖物联网系统,将鸡舍的环境数据信息采集至智能监控柜,并实时智能调控鸡舍内的对应控制设备,让养殖出栏更稳定。
科技的加持,还让山羊有了“身份证”。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每只羊的耳朵上都戴有别致的有编号的“耳标”。针对传统养殖缺乏管理、存活率低的问题,当地投资建设了标准化大型黑山羊生态养殖示范场,投用智慧养殖系统。技术员为每只山羊佩戴电子耳标,电子耳标相当于它的“身份证”,从山羊出生的那一天开始,这张“身份证”就存在了。每只羊的血缘关系都被录入信息库,配种时只要查阅其血缘关系,就可有效避免近亲繁殖,同时还可通过采集它的长势等相关指标数据,与它的双亲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有选育优势。
山羊生态养殖示范场使用5G技术,通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数字智能化测定、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对羊群养殖存栏量、育种繁殖指标、羊群生长状况等各类养殖数据的实时掌握和精准分析决策。过去,养殖场的温度湿度、粪便清理、山羊生长状态全靠人工判斷,费时费力又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山羊生病后也不能被及时发现,而现在一目了然,能做到精准发现、及时治疗,山羊存栏量逐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基地“海水”人工调配
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的循环水养虾基地,数座圆柱形的养殖池开始自动投喂作业,一旁的温度计显示此刻室内外的气温高于30℃,但整个养殖场地内几乎闻不到水产养殖常见的腥味。
在这里,养虾基地的每座车间都配置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减少水生物病害,同时还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借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养虾基地实现了“海水”人工调配,不加任何抗生素,污水则通过循环水系统进行清洁处理,可循环利用。既不排放污水,又能节约水资源,对虾的生长环境和产量、质量都有保障,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助力养虾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养殖。
除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集装箱运用技术设备,也让渔业养殖走出一条新路。在广东江门新会区的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每个鱼池配套两个集装箱设备。鱼池顶部,饲料洒向鱼池,密密麻麻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抢食。鱼池一侧,有两个出水管,不停地向鱼池放水。两根出水管连着两个集装箱,分别是物理净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前者用于分离鱼池内不溶于水的排泄物,后者用于净化鱼池内的有害物质。通过增氧消杀,集装箱内的水可以24小时循环利用。当地依托“集装箱+”集成装备技术,使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让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
不少城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足、产品附加值高的养殖方式。“中国海鲈之乡”的珠海市斗门区海养殖业历史悠久,海鲈产业是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当地建设了“河口渔业示范区5G+渔业示范基地”,将传统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精准预警、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的优化调度等,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撑,推动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和经营方式变革,形成新的水产养殖生态。
渔业示范区使用5G、物联网技术及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精准的监测、处理和控制,准确掌握水产生育进程和生长动态,对水产生长动态以及水产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提高精细养殖和养殖池管理能力,减少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依赖,降低水产养殖风险,减少能耗,促进水产养殖增产。养殖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实时监控养殖水质信息,远程控制供氧机和投料机开关,实现在线安全溯源和高效、低成本、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养殖管理。
实时监测蜜蜂“出勤率”
引进“智慧蜂场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进行科学养蜂,蜜蜂存活率和产出率均在增加。以前,管理员每天都要去蜂场开箱查看蜜蜂养殖情况,现在打开养蜂系统,即可实时监测蜜蜂的“出勤率”,还能实时了解温度、湿度、重量、进出蜂数等情况。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幅提升了蜂蜜的品质,也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智慧养蜂的场景并不鲜见,在甘肃舟曲,当地一家养蜂基地的绿草地上有序摆放着一排排智能蜂箱。与传统蜂箱相比,最为醒目的是蜂箱最下面延伸出箱体的一块黑色面板,它相当于蜂箱的“智能大脑”,配备了监控摄像头、传感器、光伏发电板和通风口等。智能蜂箱具有警报功能,可获得温湿度、开箱、定位、太阳能监测等数据。每个智能蜂箱上都有编号,并贴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养蜂全过程、周边蜜源情况等,实现了产品生产溯源。
智能蜂箱、蜂场管理平台、蜂农手机App及气象监测等配套设施共同组成数字化智能蜂场,智能蜂场可将天气环境、蜜源地、蜂群、蜂农等信息全部数字化,在后台形成全链路的可视化大数据,并将数据汇集到云端进行处理分析,为蜂场管理者提供技术支撑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没有蜂王也能召回蜜蜂、足不出户也能“云端”放蜜蜂……在宁波财经学院,学校创新实践团队通过对数字化养蜂的探索,自主研发了一款“智能蜂巢”。“智能蜂巢”兼具蜜蜂召回、数量统计、场域定位、蜂箱温湿度监控等多项功能,既可以帮助蜂农高效放蜂、收蜂,也可以协助农业农村部门治理野外蜂群,帮助流浪蜜蜂归巢、捕捉生物入侵蜂群等。除此之外,研发团队基于北斗定位模块开发了一款App,通过App可以查看智能蜂箱位置、蜜蜂数量和蜂箱环境,实现对蜂箱的精准收放以及对“流浪蜜蜂”的高效处置。
由于蜜蜂在户外采蜜受到自然环境的各种干扰,“迷路”并不少见,蜂农一般需要留足时间等待蜜蜂归巢并盘点蜜蜂数量,耗时耗力。“智能蜂巢”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蜂农养蜂、放蜂的效率。蜂农相信,随着智慧养蜂各类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
以5G、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农业养殖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养殖基地的数字化技术设备将继续助力养殖业向着更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农业科技的更多创新与突破,将为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