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时间:2024-05-18

段永利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从西汉时期我国发明的垄耕种植法,到进入社会主义初期我国的机械化耕种,再到当今的智能化种植,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正在不断推动社会各方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為主的国家,农业作为我国根基,推动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创新农业种植业,建设生态圈、产业链,提高种植业的效益竞争力义不容辞。

发展新型农业种植方式

“与传统的爬地式种植相比,吊蔓种植不仅提升果品质量,提高产量,还可节水节肥,我们操作起来更省时省力,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率。生产出来的瓜品好,甜度高,很受顾客喜爱。”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柳园镇南邓庄村的赵大叔说。

赵大叔口中的吊蔓种植一般适用于西瓜、黄瓜等瓜果类种植。首先使用木桩或铁丝网来构建一个坚固的支架是吊蔓种植的关键一步。其次,填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稳定苗株的生长并促进侧枝的发展。当果苗长到适当高度时,需要对蔓藤进行修剪管理、绑绳或布条固定,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通风,还能提高光线的照射,确保蔓藤更好地生长。再者,病虫害防治是吊蔓种植技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果农需要定期检查,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防治方法。最后,果农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灌溉,需要注意控制浇水量。无独有偶,钦南区新农园合作社康熙岭镇种苗基地引进吊蔓栽培技术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预计每年可为当地贡献劳动收入100万元以上。目前,当地的哈密瓜、百香果也以同样的种植方式成为网红水果,获得消费者争相预订。

事实上,除了吊蔓种植外,还有不少新型种植方式受百姓欢迎。

比如,无土栽培技术也是目前一种常见的种植技术。无土栽培又称水培种植系统,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是让植物在水里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水培系统一般可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无土栽培包括管道式栽培、墙式栽培、立柱式栽培、A字架栽培、气雾式栽培等形式。目前最常见的是管道式的水培蔬菜,其生产设备较为先进,营养液储存在管道中,生产管理时对营养液供液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可以全天候地监控蔬菜生长状态。

为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设施开展的农业方法,得到农民的广泛青睐。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改变自然光温条件,由计算机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喷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一系列自动化设施,用科学的方式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获得较高经济收益。同时,实现了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据了解,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因此,随着土地流转的趋势加剧,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打造数字化农场,实现标准化生产,是未来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餐厅是一种更高级的农业种植形式,是将现代设施农业和绿色餐饮完美结合的产物,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及管理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让餐厅的环境美观且具有实用性。生态餐厅具备的条件包括智能控制温室、天然环境、生态食品及节能、节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生态餐厅的类型有折叠智能温室生态餐厅、折叠钢结构大跨度生态餐厅、折叠异形温室型生态餐厅等。生态餐厅采用节能、节水,残渣、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环保措施的可持续运作模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温室只用于种植的局限性,使温室集餐饮、观赏、休闲娱乐、绿色食品推广、节能环保等功能于一体,是生态景观的“微缩化”和“艺术化”。

如今,随着量子技术民用化进程的加快,量子农业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受传统农业施肥的影响,作物虽然短期内能获得较大的丰收,但容易打破生态系统。而量子农业讲究的是修复生态系统、修复土壤,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能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循环生长。规模化、样板化、产业化的量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将推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以量子农业为媒介,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增产增收。有资料显示,除了对虫害的驱除应用外,量子能量可提升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能够提高化肥的吸收利用率,改善品质,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技术创新助力提质增效

新农人,新农艺,新农具,解决人、方式、工具等问题,其承载着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方向。技术为王,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在5G技术普及的今天,农业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业,作为农业第二大产业的种植业,智慧农业等成果的推广应用,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农业数据得到规模化、多样化、高效率运用,依托农业大数据为农业生产的整个流程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精准农业生产与管理数字化的应用,使我国种植业发展如虎添翼。在生产前,可根据农业历史需求进行预测,指导科学排产;生产中,通过智能环控和动态监测,实现棚室负载智能控制、自动化灌溉、病虫害预警,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生产后,提供价格行情信息及市场趋势预测、产品溯源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决策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数据化,达到高品质、低成本、高产量的目标。

比如,针对百姓深恶痛绝的病虫害问题,可结合人工智能识别、5G、大数据分析、图片识别技术,智能识别作物主要病虫害,实时查看作物基本信息、种植环境信息,通过分析作物的长势、虫害、病害及环境条件,对病虫害进行预警,作为种植者自诊、专家诊断的依据,并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智能化,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在精准农业生产领域,农场主还可利用智能光照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来自动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和色温,以达到最佳的植物生长效果。例如,当植物处于生长期时,需要更多的光照,系统会自动增加光照强度和色温,以促进植物生长。

当然,在种植过程中,精准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也不可或缺。前者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等的技术,可实现对作物灌溉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确测量土壤水分含量、作物蒸腾量、气象条件等因素,可以科学地制定灌溉方案,减少灌溉水量、降低灌溉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后者则是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气象条件等因素,精确控制肥料的施用量和时机,实现肥料的最大利用率并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其主要技术包括智能施肥、精准农药喷洒、植物营养监测等。

在节省人力方面,智能无人机功不可没,其不仅有播种的功能,还能喷洒农药、精准施肥,是近年来兴起的农业新技术之一。农业用无人机不仅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投入,还提高了种植作业效率,降低了种植管理成本,实现了让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与传统人工播种、喷药、施肥相比,每架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50个劳动力,大大节省人工成本。无人播种机升空后精准到达规划好的田地上方,两分钟就可完成一亩地的播种。

拓宽农业种植新模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出现了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该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种植以及经营,促使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

目前,我国常见的农业新模式有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农业托管、循环农业模式等。

比如,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地理教材上通常所指的立体农业)。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玉米、甘薯等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種养系统,如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比如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再比如,订单农业模式就是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根据需求决定种植已逐渐成为近几年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早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将“订单农业”写入一号文件。

在丰富的农业经营实践中,订单农业模式更是产生多种典型形式,如“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公司”等,促成了农户与大市场的精准对接。有的地区还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加工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

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农业技术的创新,使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农业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农业,它融合了工业和第三产业,也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回到农村,因地制宜地开发新技术、新种植模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妥前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