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季承志
在南京监狱举办的服刑人员厨艺大赛上,一个身穿白色厨师服的服刑人员推出了餐车,一套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餐盘上面,摆放着紫菜包饭、生鱼刺身、罗夫虾、秋刀鱼等日本料理,配上用红萝卜等食材刻成的精致雕花,一下吸引了观众和评委们的眼光。最后,凭着出色的制作手艺和地道的日式风味,这套菜肴被评为一等奖。制作者就是将门后代、高墙伙夫的日籍服刑人员石生一郎。
比赛结束,笔者在现场见到了石生一郎。这个50岁不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日企高管,如今,头发略有花白,穿着整洁的囚服,操着一口熟练的汉语,跟笔者谈起了他的人生经历。
战争后裔,成长在恩怨交错的中日两国
看到笔者对他汉语水平的惊讶,石生一郎说,他尽管是日本国籍,但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他从小也接受中华文化教育,有个中国名字叫王晨祖。参加工作后,又在中国生活工作了20多年。所以,在中国人眼里他是日本人,在日本人眼里他是一名“中国通”。
说起他的家庭,与中日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石生一郎的爷爷是国民党驻守南京的少将王师长,在南京的将军村里有他家的祖屋。石生一郎的外公石生太郎当初是在南京和上海经商的日本商人,行走在政界、商界和军界之间,精明而善于经营的石生太郎自然与雄霸一方的王师长搭上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三省,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激愤的民众把怒火发到了抵制日货和日本人身上。一次,有民众在南京火车站把石生太郎抓住,拖到大街上游行,他的随从向王师长求援,经过一番周旋,把石生太郎救了出来。自此,两人结下了特殊的交情。
八年抗战期间,王师长转战南北,与石生太郎也没了联系,事后才知道他加入了日军当了一名随军翻译。抗战胜利后,王师长并没有随大军一起去台湾,而是想到了曾与自己有不凡交情的日本商人石生太郎,于是带着全家老小,去了日本。
到了异国他乡,一切从头开始,经过战争的日本也是百业待兴,王师长在石生太郎的帮助下,在川崎市开了一家中餐馆,总算能够养家糊口,一家人有了立足之地。王师长为了报答石生太郎患难中的资助,把儿子入赘给石生太郎,与他的女儿石生林子结为夫妻。1969年,这对经历战争曾经的对手,有了共同的后代——石生一郎。
在石生一郎童年时,父母忙于生意,他与爷爷一起生活。石生一郎从小不喜欢学习,整日爬树、抓虫子、掏鸟窝,或者下河抓鱼摸虾。对于这个个性顽皮的孙子,两位爷爷对他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他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安稳过日子就可以了。
尽管石生一郎出生在日本,但经历血战的中日两国,已在双方民众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随着年岁的增长,当地的日本人总是用异样的眼神看待石生一郎的一家。1970年代初,年迈的王师长和石生太郎相继去世,自尊心极强的石生一郎的父亲与母亲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父亲带着石生一郎回到中国南京,石生一郎也改了名字叫王晨祖。
回到祖父和父亲的家乡,王晨祖开始了求学生活,父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几年后,王晨祖有了弟弟和妹妹。父亲尽力维护和保护他,不让他流露自己的日语口音,更不让他讲是日本人。但周边的同学和伙伴还是知道了他是日本人,开始疏远和嘲笑他,这让他感到特别的压抑和痛苦。在日本,他找不到伙伴;在中国,又没有归属感。这种心情一直伴随着王晨祖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恢复邦交,两国开始正常交往。1986年王晨祖18岁那年,面临着自己的选择,是加人中国籍还是选择日本籍。这时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掀起了一波出国潮。王晨祖选择了加入日本国籍,次年,他回到日本,来到母亲的身边,恢复了自己的日本名字石生一郎,在川崎完成了高中学业后,顺利考取了亚细亚大学法律专业。两年后,凭着熟练的中文和日语,他又获得了中日两国交换留学生的机会,来到中国清华大学,毕业后,获得了两个大学的文凭。
头顶着两国大学文凭的光环,石生一郎回到日本,马上就被一家大型跨国汽车公司录用。在公司,一位温柔秀丽的女孩儿木秀丽莉吸引了石生一郎的目光。两人年龄、学历、家世都相当,在同事的玩笑之中,在石生一郎经常有意无意的主动邀请下,两人走到了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年后,有了可爱的儿子和女儿。早年经历中日两国伤痕的石生一郎,又在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应有的社会地位。
利欲熏心,日企高管沦落为阶下囚
石生一郎在日本过得风生水起,迎来了事业上的飞黄腾达。功夫不负苦心人,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不仅适应了日本的生活,在公司中的职位也不断上升,年薪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业余时间,他又学习了硕士、博士课程,所有的事情,他都要争取做到最好。这一路他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在奋斗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享受着工作带来的乐趣,领导的青睐和同事们羡慕的眼光,都让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膨胀。
人生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1996年,石生一郎所在的公司正式到中国设立物流公司,面对薪水翻番、职务晋升的诱惑,石生一郎毫不犹豫地以日辉中国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来到中国。
一开始,石生一郎大刀阔斧地开展业务,并严格控制公司的财务开支,对业务伙伴也是公开竞标,杜绝业务流程中的漏洞。有一天,他的直接下属、交易部经理谢伟来向他辞职,这让石生一郎惊诧不已:“怎么了,你的工资不是每年都在增长吗?”谢伟却说:“是的,我的薪水是上升了不少,但是以前的灰色收入,由于你的货比三家的决策给挤走了,所以我的总收入是降低了。我不是圣人,只能重新换一家公司。”谢伟又直言不讳地提醒石生一郎,你也一样是一个打工者,有一天你也会老,你的专业能力也将失去市场竞争力,到时说不定就会被扫地出门,何不趁现在为自己的未来提前铺路呢?谢伟的话让石生一郎陷入了深思,他觉得这些话不无道理,应该趁现在有人脉、有权力,为自己的未来好好打算,早日告别为别人打拼的生活。
就这样,石生一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自己当老板,加上谢伟,再外聘一个总经理,三人以股份制结构成立了一家货运公司D公司。在石生一郎的授意下,D公司虚拟运输业务,从日辉公司套取大笔业务经费,反正两边的经手人都是石生一郎,神不知、鬼不觉地这些钱就到手了。做完第一笔“业务”,石生一郎的心中有些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些事情,他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D公司的利润报表越来越好看,在业内的名头也渐渐响亮起来。
这时候的石生一郎处于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家庭圆满,事业有成,他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这一路走来很累,但他从来没想过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他还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只可惜,他猜不中等待他的下一个16年是什么。
由于公司管理与总部许多部门业务脱节、账务混乱,总部派审计组入驻审查业务,D公司的业务终于东窗事发,石生一郎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从此,他不再是光环耀眼的日企高管,而成了触犯法律的阶下囚。
祟德向善,情感教育终让他感悟新生
2011年,石生一郎因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罪等几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2013年8月,被投送到南京监狱服刑改造。面对身份的巨大落差和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变,石生一郎感到很难适应,经常是神情恍惚、无精打采,被子叠不好,出门报错数,曾经的高管变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儿。
特别是日本人的身份让他感到融不到改造的集体生活中去。南京监狱是全省唯一关押外籍男犯的高等级监狱,是司法部命名的现代化文明监狱,对外籍犯的管理教育有成熟和规范的制度与办法,民警文明执法、服刑人员和谐相处、日常管理科学,但这样的环境还是让石生一郎感到无所适从。
一段时间,电视里播放抗日战争的影片,同监合的服刑人员看到激愤处痛骂日本鬼子,这些在其他人看来很正常的事,石生一郎却感到大家是指桑骂槐,有意在骂他。有时就忍不住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口角。
考虑到石生一郎的情况,在经过短期新犯人监教育培训后,监狱安排他到主要负责全监服刑人员伙食供应的十一监区改造。监区警官一开始把他放在收发餐盘、餐具的岗位上。以前负责这块业务的服刑人员都是小心谨慎的,所有发出的餐具全部精心核对数量,防止出错影响就餐秩序。等到石生一郎做的时候,他对别人教他的做法毫不领情,他发出的餐盘和餐具不是精确到个,而是体积差不多的……粗心、犯了错误还不承认,影响日常用餐秩序。一时间,各个监区的服刑人员都去找警官反映这方面的问题。
不得已,警官调整了石生一郎的劳动岗位,但是他在每个岗位上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曾经在单位说一不二的高管,却成了岗位中的一块短板,别人提起他时,都是摇头叹息,月底的奖励分数公布时,他的名字也常在最后几名徘徊,这让从不服输的石生一郎心里不是滋味。看到周围的人拿够了分数到期可以减刑,想到自己十余年的刑期,他着急了。
针对这种情况,监区警官为他量身制定了教育方案,即双管齐下,一方面以思想教育为主,让他安心踏实改造;另一方面从劳动岗位人手,帮他找到合适的位置,树立改造的信心。
201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监狱组织开展多项活动,教育和引导服刑人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积极改造,早获新生。监区教导员陈高见带着石生一郎到监狱教学楼,参观“南京城市的控诉”图片展,5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的诉说,1937年,侵华日军长达40余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l参遭杀害。在历史图片面前,石生一郎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看到时机成熟了,陈高见教导员对石生一郎说,中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不是要种下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战争与苦难。更重要的是,从苦难的痛感中,倍加珍视和平。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宝贵。你是日本人,不需要你承担过去侵华战争的负担,但对历史要有正确的认识。日本政府一直掩盖历史,对国民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所以,你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不到位的。作为服刑人员,我们并不在这方面对你有要求,只是你有了客观的认识,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中国人包括其他服刑人员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们发表的一些言论,并不是针对你的。当然,我们也已经要求他们你在场的时候,要注意讲话的方式和分寸。希望你能够认罪悔罪,服从监管教育,用劳动的汗水洗刷心灵的污垢,争取良好的改造成绩,早日走出高墙。
参观展览后,石生一郎有所触动,但在改造方面还是有抵触情绪。在写思想汇报时,他居然交上了一份全是日文的报告。
在石生一郎的想法中,他要用这种方式让警官难堪,让警官知难而退,没想到第二天,他的分管警官就拿着这份思想汇报找到了他。“石生一郎,这份思想汇报写得不错,不过,你看,这儿,还有这儿,这几个地方语法使用有些错误。”面对警官的专业水平,石生一郎惊呆了,他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张警官是日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在从警之前做过专业的日语翻译。南京监狱为了有效管理外籍犯,专门引进了几位语言专业的民警。石生一郎长期以来“自大”的泡沫被戳破了,他从自我感觉良好的云端跌到了地面上。警官趁热打铁告诉他,每个人的犯罪也许会有不同的导火索,但是性格上的弱点才是藏在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服刑改造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刑,而是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和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因此功利改造是万万要不得的。
深夜,石生一郎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认真、刻苦、不服输本来是他的优点,但是过于追求所谓的“成功”则让他走人了歧途。眼下要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不断磨炼自己,未来还会有无限的可能。
现在的石生一郎终于能够积极地面对服刑生活了,不仅保质保量完成好蒸饭的岗位任务,在工余时间,还经常向监狱的广播和报纸投稿。他同时在监区服刑人员文化教育课中,担任历史文化教员。他参加了监狱开展的经典诗歌朗诵活动,获得了优秀奖;在监狱专门为外籍犯举办的圣诞节联欢晚会上,他用中文和日语演唱了日本歌曲《北国之春》,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他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餐饮管理专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他精心准备的历史课知识面广、生动有趣,是服刑人员最喜欢的文化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墙内警官耐心细致的情感教育,让石生一郎找到了人生新的定位。他表示,走出高墙后,仍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中日两国友好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中主人公为化名)
责任编辑:呼满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