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塑造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优秀人格

时间:2024-05-18

顾艳林

摘 要:塑造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优秀人格,是新时代的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该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格,对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培养出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 素质教育 优秀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36-01

在去年两会中,人大代表李培根校长也提出健全的人格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迫切要求,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在高等学校中,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包含了完善大学生优秀人格的诸要素。只有让人格教育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格的意义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该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格,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体现着时代要求,对于培育服务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及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

(1)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大学生个人本位意识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主体化的特点。根据当时社会调查发现,当今部分大学生坚持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我,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认为应当少讲奉献,多讲回报。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忽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尽的责任,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弱,这些人只相信自身实力,强调自我本位主义,主体意识急剧膨胀,民族观念淡漠,对国家、社会、集体和身边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甚至出现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上,把崇尚自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缺乏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一直是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在大学生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所有事情都缺乏兴趣、生命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活着都没有什么意义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3 形成不健康人格的成因

3.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闭塞,其传统文化是本民族人们世世代代累积的成果, 具有极强的民族封闭性,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这些地区成为国际、国内反动势力企图制造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点。特别是在当前“分化、西化”势力异军突起的新形势下,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社会组织或社会共同体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形成。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家长一直以来在教育方式上过份重视智力教育,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往往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培养。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敏感、焦虑、偏执等不健康的品质,导致许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身心素质偏弱,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拒绝和他人接触,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从而形成人格障碍。

3.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在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也容易出现“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尤其在大学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的建设,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甚至于有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渠道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专门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4 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途径

4.1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营养,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的优秀人格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时,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完善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自身人格修养,追求至真至善的理想人格。大学生人格修养教育应先从修身做起,在进行传统的思想理念教育中,构建大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帮助、学习、和谐的社会关系,构建大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友好的社会关系,把实现人生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形成包容、宽厚、友好、协作的优良品质。

4.2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的优秀人格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浓郁的地域特征而具有了多元性和独特性。立足本民族个性,尊重民族差异,把握时代脉搏,将民旅行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培养中去。尤其是融入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氛围中。在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把放眼祖国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和开放心态这一时代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需求,这是我们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关键。

4.3 充实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从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网络环境等多个层面充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培养,高校在上思想品德课中不仅要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多谈谈人生观、价值观,多谈谈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学校应拓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遵循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意、创新性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构建以智慧人格、情意人格、创新人格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优秀人格教育内容体系,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霞,亚力坤·买买提亚尔,杨景.构建当代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172-175.

[2] 王健.传统家训文化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3] 李秀茹.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0(3):80-81.

[4] 任玲艳.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36-37.

[5] 高春艳.当今大学生人格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科技文汇,2011(3):23,126.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