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沙湾县哈拉海特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分析

时间:2024-05-18

田自良

摘 要:通过对新疆沙湾县哈拉海特矿区石灰岩矿开展普查地质工作,阐述了该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含矿地层、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分析了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石灰岩矿 矿体特征 矿石质量 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40-02

哈拉海特矿区石灰岩矿位于新疆沙湾县城南188°方位,直线距离约82 km处。区域地层根据新疆地区的地层表划为北天山地层分区的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和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富含碳酸盐岩的古生界浅海相沉积建造,石灰质原料成矿条件好,而且相对集中分布。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区域博罗霍洛复背斜和依连哈比尔尕复向斜的结合部,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南部为博罗霍洛复背斜,其轴部由志留系火山碎屑岩建造及碳酸盐建造的第一亚构造层组成;两翼由泥盆系—石炭系火山碎屑岩建造的第三、四亚构造层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第一亚组(S3ba),中泥盆统头苏泉组第二亚组(D2tb)和头苏泉组第三亚组(D2tc),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C1a),第四系上更新统冰碛层(Q3gl)和全新统冰碛层(Q4gl)、全新统冲积层(Q4al)。

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C1a)。

2 矿体地质特征

根据矿区1∶1万地质草测,在矿区内自东向西共圈定了六个各自独立的矿体,编为1、2、3、4、5、6号矿体。将各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介绍如下。

2.1 1号矿体

1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东坡,矿区的东部。矿体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30′43″,北纬43°34′58″。矿石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晶生物屑灰岩(Ls),矿体呈中部高、东西低、东窄西宽的透镜体产出。向东在1线以东265 m处尖灭,向西在5线以西538 m处尖灭,地表出露长1944 m,总体走向115°。矿体出露标高2730~3218 m,矿体地表出露宽;1线为101.42 m,3线为193.88 m,5线为213.42 m,平均出露宽度为169.57米。矿体地表可视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1线为33.80 m,3线为45.91 m,5线为120.42 m,平均地表可视真厚度为66.71 m。矿体南北两侧及西部受F5、F6、F7断层控制,呈构造断块体。北部接触产状290~301°∠70~76°,南部接触产状210~260°∠44~54°。根据地层沉积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三个岩性层:第一层(C1a1)为矿体的底板围岩,为灰黑色凝灰质细粒岩屑砂岩,产状200~210°∠44~54°,出露在矿区的北部;第二层(C1a2)为灰岩透镜体,出露在矿区的中部,产状为204~218°∠23~42°。矿体西部底部见有火山尘凝灰质砂岩呈薄层状出露,说明矿体底板已出露。矿体南部从中部向西由于受构造及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矿体平面上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垂向上矿体呈台阶状出露。次级断裂构造在矿体内较发育,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断裂,在地表形成凹地形沟谷,对矿体的形态影响不大。矿体南北两侧受区域构造和次级构造的影响,普遍发育东西向的节理,使矿体地表产状不易判别。矿层的连续性及对应性较好,矿石内由于混杂有砂屑,普遍含有石英、长石颗粒,造成fSiO2含量普遍较高。第三层(C1a3)为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细粒岩屑砂岩,为矿体的顶板围岩,产状194~245°∠47~53°,出露在矿区的南部。

2.2 2号矿体

2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东坡,矿区的东中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8′45.74″,北纬43°35′33.40″。矿石为浅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Le),由于原始沉积环境陆源碎屑加入较多,并受后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矿体出露不连续,平面呈数个不连续的透镜体产出。根据地层沉积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四个岩性层:第一层(C1a1)为矿体的底板,灰黑色炭质泥岩、灰色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出露在矿体的南部;第二层(C1a2)出露在矿区的中南部,为2号矿体的第一层矿层,岩性组合为灰褐色、灰白色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夹灰岩透镜体。该层出露不连续,东部呈不连续的厚层状灰岩透镜体产出,西部出露较连续,但大部分呈互层状产出,矿石质量差;第三层(C1a3)为出露于2号矿体两个矿层之间的非矿夹层,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炭质粉砂岩、细砂岩。出露于矿区的中部,地表基本上呈负地形出露;第四层(C1a4)分布在矿区东中部,为2号矿体的第三层矿,为薄~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东部出露宽度较大,向西逐渐变窄并形成不连续出露的透镜体产出。出露长度1380 m,总体走向290°。

2号矿体产状变化不大,总体向北东倾斜,产状24~85°∠49~74°。矿体地表出露不连续,而且出露宽度变化也较大。各勘探线出露宽度:7线为35.92 m,9线为258.02 m,11线为77.12 m,13线为30.0 m,平均出露宽度为100.27 m。矿体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7线为20.54 m,9线为116.21 m,11线为32.47 m,13线为23.04 m,平均真厚度为48.07 m。矿层的连续性不好,但层位对应性相对尚好。

2.3 3号矿体

3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东坡,分布在矿区的中部,西部紧邻哈拉海特达坂。矿体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7′25.18″,北纬43°36′07.00″。矿石为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矿体总体产状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由于受F4构造影响,南部底板围岩在15~17线局部向北略倾,造成似向斜的假象。在19线地层产状趋于正常。矿体呈东低西高、东窄西宽的长条形箱状体或透镜体产出。由于矿体产状宽缓,经风化剥蚀后,矿体呈宽缓的船底形凸露于地表,呈现“无根”的状态。矿体出露标高:3660~4023 m,出露长度1300 m,总体走向268°。矿体地表出露宽:15线为265.36 m,17线为269.48 m,19线为282.38 m,平均出露宽度为272.41 m。矿体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15线为104.73 m,17线为224.95 m,19线为269.30 m,平均真厚度为199.66 m,矿层的连续性及对应性较好,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矿体底部岩性在15线为钙质砂岩夹细砂岩互层或砂质灰岩夹细砂岩互层, 17、19线直接与砂质灰岩与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整合接触。在19线南侧矿体西南部被F4断层切断。矿体东部底部的灰色薄层砂屑生物屑泥晶灰岩由于受矿区F4断层构造的牵引,产状发生变化,但对矿体整体形态和规模影响不大。矿体总体产状向南倾斜,产状230°∠23°。endprint

2.4 4号矿体

4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顶部,分布在矿区的中部,矿体大部分出露于哈拉海特达坂以南雪线之上,总体走向29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5′46.84″,北纬43°36′45.24″。矿体东高西低,呈不规则的似箱状体或透镜体产出,东西长1200 m;南北宽570 m。出露海拔高度3690~4260 m。矿体上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下部地形陡峭,攀爬极度困难。矿体西坡呈陡壁悬崖出露,在东部北侧达坂附近可以观察到矿体及矿体底板出路的岩性。矿石特征为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含砂屑生物屑泥晶灰岩。矿体底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整合接触。在矿体北侧和西侧按不等间距采取了10件化学样。由于矿体产状较缓,受构造抬升及风化剥蚀作用影响,使得矿体呈弧岛状残存于雪峰之巅。根据观察分为三层矿体,下部和中部为厚层状石灰岩,厚度60~80 m。中部夹薄层灰岩,薄层灰岩厚度在5~10 m之间,向西南逐渐变薄。总体产状向西南倾斜,倾角在25°~40°之间。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局部产状略有变化。矿体南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产状在185~190°∠45~60°之间。

2.5 5号矿体

5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西坡西部,矿区西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4′15.19″,北纬43°36′53.54″。矿石为灰褐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矿体呈不对称的人字形出露于走向为202°的山体间,其北部位于山体的上部,东部短、西部长。矿体主要出露在西坡,地形陡峭,风化碎石发育,攀爬困难。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延展,总体走向70°,东西长950 m,南部平均宽70 m。东高西低,出露海拔高度3620~4020 m。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20°∠50°。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呈整合接触关系。顶板围岩出露呈现东窄西宽的趋势,与华里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的黑云母花岗岩(y42c)呈侵入接触。

2.6 6号矿体

6号矿体分布在哈拉海特达坂西坡的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呈中部窄、两头宽的透镜体产出,出露长度686 m,平均宽112.39 m。矿体走向324°。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3′19.65″,北纬43°37′05.19″。矿体北高南低,出露海拔高度3610~4004 m。矿体地表出露宽:21线为133.08 m,23线为49.82 m(地形陡峭致变窄),25线为154.26 m。矿体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21线为121.43 m,23线为111.47 m,25线为103.80米,平均真厚度为112.25 m,矿层的连续性及对应性较好。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40°∠34°。矿体北东部与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的底板围岩呈整合接触,但地表残坡积发育;矿体南西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该矿体是矿区唯一一个在探矿权范围之外的矿体。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的矿物成分

普查区内矿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泥晶生物屑灰岩,在六个矿体中均以薄~中厚层状产出,矿石呈灰色、灰白色,生物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及少量陆缘砂屑组成。生物碎屑:较破碎,不完整,多为碎片状,粒径大小多在8.0~0.1 mm之间,多为海百合茎及藻类,成分为方解石,含量40~52%。岩屑:多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大小多在0.6~0.1 mm之间,成分为泥晶灰岩,含量4%。泥晶方解石:为粒径小于0.004 mm的泥晶,胶结物为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含量44~56%,砂屑:为斜长石及石英,粒径0.2~ 0.4 mm,含量2~6%。在岩石中普遍发育有微裂纹,宽0.8~0.2 mm,内部分布少量的方解石。

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普查,各矿体矿石主要化学组分的加权平均值见表1。

从化学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看,6个矿体中的2、3、4、6号矿体各项化学成分均能达到一般工业指标中Ⅰ、Ⅱ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而1、5号矿体的平均化学组分除SiO2偏高外,其余化学组分也能满足Ⅰ、Ⅱ级品的质量要求。总体看普查区内矿石质量总体比较好,矿石质量稳定,其有益组分CaO平均为51.23%。其它有益组分Al2O3、Fe2O3和有害组分MgO、SiO2、K2O、Na2O、SO3、Cl-等均在《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中一般工业指标规定的范围之内,所圈定的矿体矿石质量除个别样品在Ⅱ级品外,总体矿石质量均达到了一般工业指标中Ⅰ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

4 开发利用前景

4.1 资源量估算

根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并结合本矿床各矿体的矿石质量及其分布、变化特征,资源量估算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作为圈定矿体的依据。

通过资源量估算,矿区内共求得水泥用石灰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971.1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22810.03万吨;(333)+(334)合计34781.14万吨。

4.2 资源开发前景

本次对矿山的地质工作程度为普查,仅作概略评价,采用类比法结合估算方式估算矿山开发效益,财务评价采用静态指标分析法。

通过估算,矿山建设总投资需6008.73万元,矿山服务年限达32.32年,建成后可获总利润41875.71万元,年实现利润40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74%,投资回收期24.79年,财务评价是可行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区内将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石灰岩矿石销售前景广阔,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观的。

5 结语

哈拉海特矿区石灰岩矿从目前普查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看,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有3、6号矿体;2号矿体由于内部夹层较多,资源量有限且矿石质量波动较大,不宜开展进一步工作;4、5号矿体资源量较大,但矿体出露海拔高、地形陡峭,部分地段常年冰雪覆盖,地质工作难以按正常工作程序开展,建议今后可以边采边探。

参考文献

[1] 杨云保.固体矿产勘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阳正熙,高德政,严冰.矿产资源勘查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DZ/T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endprint

2.4 4号矿体

4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顶部,分布在矿区的中部,矿体大部分出露于哈拉海特达坂以南雪线之上,总体走向29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5′46.84″,北纬43°36′45.24″。矿体东高西低,呈不规则的似箱状体或透镜体产出,东西长1200 m;南北宽570 m。出露海拔高度3690~4260 m。矿体上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下部地形陡峭,攀爬极度困难。矿体西坡呈陡壁悬崖出露,在东部北侧达坂附近可以观察到矿体及矿体底板出路的岩性。矿石特征为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含砂屑生物屑泥晶灰岩。矿体底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整合接触。在矿体北侧和西侧按不等间距采取了10件化学样。由于矿体产状较缓,受构造抬升及风化剥蚀作用影响,使得矿体呈弧岛状残存于雪峰之巅。根据观察分为三层矿体,下部和中部为厚层状石灰岩,厚度60~80 m。中部夹薄层灰岩,薄层灰岩厚度在5~10 m之间,向西南逐渐变薄。总体产状向西南倾斜,倾角在25°~40°之间。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局部产状略有变化。矿体南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产状在185~190°∠45~60°之间。

2.5 5号矿体

5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西坡西部,矿区西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4′15.19″,北纬43°36′53.54″。矿石为灰褐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矿体呈不对称的人字形出露于走向为202°的山体间,其北部位于山体的上部,东部短、西部长。矿体主要出露在西坡,地形陡峭,风化碎石发育,攀爬困难。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延展,总体走向70°,东西长950 m,南部平均宽70 m。东高西低,出露海拔高度3620~4020 m。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20°∠50°。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呈整合接触关系。顶板围岩出露呈现东窄西宽的趋势,与华里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的黑云母花岗岩(y42c)呈侵入接触。

2.6 6号矿体

6号矿体分布在哈拉海特达坂西坡的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呈中部窄、两头宽的透镜体产出,出露长度686 m,平均宽112.39 m。矿体走向324°。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3′19.65″,北纬43°37′05.19″。矿体北高南低,出露海拔高度3610~4004 m。矿体地表出露宽:21线为133.08 m,23线为49.82 m(地形陡峭致变窄),25线为154.26 m。矿体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21线为121.43 m,23线为111.47 m,25线为103.80米,平均真厚度为112.25 m,矿层的连续性及对应性较好。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40°∠34°。矿体北东部与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的底板围岩呈整合接触,但地表残坡积发育;矿体南西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该矿体是矿区唯一一个在探矿权范围之外的矿体。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的矿物成分

普查区内矿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泥晶生物屑灰岩,在六个矿体中均以薄~中厚层状产出,矿石呈灰色、灰白色,生物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及少量陆缘砂屑组成。生物碎屑:较破碎,不完整,多为碎片状,粒径大小多在8.0~0.1 mm之间,多为海百合茎及藻类,成分为方解石,含量40~52%。岩屑:多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大小多在0.6~0.1 mm之间,成分为泥晶灰岩,含量4%。泥晶方解石:为粒径小于0.004 mm的泥晶,胶结物为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含量44~56%,砂屑:为斜长石及石英,粒径0.2~ 0.4 mm,含量2~6%。在岩石中普遍发育有微裂纹,宽0.8~0.2 mm,内部分布少量的方解石。

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普查,各矿体矿石主要化学组分的加权平均值见表1。

从化学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看,6个矿体中的2、3、4、6号矿体各项化学成分均能达到一般工业指标中Ⅰ、Ⅱ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而1、5号矿体的平均化学组分除SiO2偏高外,其余化学组分也能满足Ⅰ、Ⅱ级品的质量要求。总体看普查区内矿石质量总体比较好,矿石质量稳定,其有益组分CaO平均为51.23%。其它有益组分Al2O3、Fe2O3和有害组分MgO、SiO2、K2O、Na2O、SO3、Cl-等均在《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中一般工业指标规定的范围之内,所圈定的矿体矿石质量除个别样品在Ⅱ级品外,总体矿石质量均达到了一般工业指标中Ⅰ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

4 开发利用前景

4.1 资源量估算

根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并结合本矿床各矿体的矿石质量及其分布、变化特征,资源量估算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作为圈定矿体的依据。

通过资源量估算,矿区内共求得水泥用石灰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971.1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22810.03万吨;(333)+(334)合计34781.14万吨。

4.2 资源开发前景

本次对矿山的地质工作程度为普查,仅作概略评价,采用类比法结合估算方式估算矿山开发效益,财务评价采用静态指标分析法。

通过估算,矿山建设总投资需6008.73万元,矿山服务年限达32.32年,建成后可获总利润41875.71万元,年实现利润40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74%,投资回收期24.79年,财务评价是可行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区内将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石灰岩矿石销售前景广阔,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观的。

5 结语

哈拉海特矿区石灰岩矿从目前普查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看,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有3、6号矿体;2号矿体由于内部夹层较多,资源量有限且矿石质量波动较大,不宜开展进一步工作;4、5号矿体资源量较大,但矿体出露海拔高、地形陡峭,部分地段常年冰雪覆盖,地质工作难以按正常工作程序开展,建议今后可以边采边探。

参考文献

[1] 杨云保.固体矿产勘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阳正熙,高德政,严冰.矿产资源勘查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DZ/T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endprint

2.4 4号矿体

4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顶部,分布在矿区的中部,矿体大部分出露于哈拉海特达坂以南雪线之上,总体走向29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5′46.84″,北纬43°36′45.24″。矿体东高西低,呈不规则的似箱状体或透镜体产出,东西长1200 m;南北宽570 m。出露海拔高度3690~4260 m。矿体上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下部地形陡峭,攀爬极度困难。矿体西坡呈陡壁悬崖出露,在东部北侧达坂附近可以观察到矿体及矿体底板出路的岩性。矿石特征为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含砂屑生物屑泥晶灰岩。矿体底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整合接触。在矿体北侧和西侧按不等间距采取了10件化学样。由于矿体产状较缓,受构造抬升及风化剥蚀作用影响,使得矿体呈弧岛状残存于雪峰之巅。根据观察分为三层矿体,下部和中部为厚层状石灰岩,厚度60~80 m。中部夹薄层灰岩,薄层灰岩厚度在5~10 m之间,向西南逐渐变薄。总体产状向西南倾斜,倾角在25°~40°之间。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局部产状略有变化。矿体南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产状在185~190°∠45~60°之间。

2.5 5号矿体

5号矿体位于哈拉海特达坂西坡西部,矿区西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4′15.19″,北纬43°36′53.54″。矿石为灰褐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生物屑灰岩,矿体呈不对称的人字形出露于走向为202°的山体间,其北部位于山体的上部,东部短、西部长。矿体主要出露在西坡,地形陡峭,风化碎石发育,攀爬困难。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延展,总体走向70°,东西长950 m,南部平均宽70 m。东高西低,出露海拔高度3620~4020 m。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20°∠50°。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呈整合接触关系。顶板围岩出露呈现东窄西宽的趋势,与华里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的黑云母花岗岩(y42c)呈侵入接触。

2.6 6号矿体

6号矿体分布在哈拉海特达坂西坡的西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呈中部窄、两头宽的透镜体产出,出露长度686 m,平均宽112.39 m。矿体走向324°。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5°23′19.65″,北纬43°37′05.19″。矿体北高南低,出露海拔高度3610~4004 m。矿体地表出露宽:21线为133.08 m,23线为49.82 m(地形陡峭致变窄),25线为154.26 m。矿体真厚度根据计算公式算出:21线为121.43 m,23线为111.47 m,25线为103.80米,平均真厚度为112.25 m,矿层的连续性及对应性较好。矿体总体出露较完整,总体产状240°∠34°。矿体北东部与灰黑色炭质泥岩、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互层的底板围岩呈整合接触,但地表残坡积发育;矿体南西部与花岗岩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该矿体是矿区唯一一个在探矿权范围之外的矿体。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的矿物成分

普查区内矿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泥晶生物屑灰岩,在六个矿体中均以薄~中厚层状产出,矿石呈灰色、灰白色,生物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及少量陆缘砂屑组成。生物碎屑:较破碎,不完整,多为碎片状,粒径大小多在8.0~0.1 mm之间,多为海百合茎及藻类,成分为方解石,含量40~52%。岩屑:多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大小多在0.6~0.1 mm之间,成分为泥晶灰岩,含量4%。泥晶方解石:为粒径小于0.004 mm的泥晶,胶结物为生物碎屑、砂屑、泥晶方解石,含量44~56%,砂屑:为斜长石及石英,粒径0.2~ 0.4 mm,含量2~6%。在岩石中普遍发育有微裂纹,宽0.8~0.2 mm,内部分布少量的方解石。

3.2 矿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普查,各矿体矿石主要化学组分的加权平均值见表1。

从化学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看,6个矿体中的2、3、4、6号矿体各项化学成分均能达到一般工业指标中Ⅰ、Ⅱ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而1、5号矿体的平均化学组分除SiO2偏高外,其余化学组分也能满足Ⅰ、Ⅱ级品的质量要求。总体看普查区内矿石质量总体比较好,矿石质量稳定,其有益组分CaO平均为51.23%。其它有益组分Al2O3、Fe2O3和有害组分MgO、SiO2、K2O、Na2O、SO3、Cl-等均在《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中一般工业指标规定的范围之内,所圈定的矿体矿石质量除个别样品在Ⅱ级品外,总体矿石质量均达到了一般工业指标中Ⅰ级品矿石的质量要求。

4 开发利用前景

4.1 资源量估算

根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并结合本矿床各矿体的矿石质量及其分布、变化特征,资源量估算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作为圈定矿体的依据。

通过资源量估算,矿区内共求得水泥用石灰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971.1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22810.03万吨;(333)+(334)合计34781.14万吨。

4.2 资源开发前景

本次对矿山的地质工作程度为普查,仅作概略评价,采用类比法结合估算方式估算矿山开发效益,财务评价采用静态指标分析法。

通过估算,矿山建设总投资需6008.73万元,矿山服务年限达32.32年,建成后可获总利润41875.71万元,年实现利润40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74%,投资回收期24.79年,财务评价是可行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区内将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石灰岩矿石销售前景广阔,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观的。

5 结语

哈拉海特矿区石灰岩矿从目前普查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看,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体有3、6号矿体;2号矿体由于内部夹层较多,资源量有限且矿石质量波动较大,不宜开展进一步工作;4、5号矿体资源量较大,但矿体出露海拔高、地形陡峭,部分地段常年冰雪覆盖,地质工作难以按正常工作程序开展,建议今后可以边采边探。

参考文献

[1] 杨云保.固体矿产勘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 阳正熙,高德政,严冰.矿产资源勘查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DZ/T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