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王金翎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地方普通高校经济及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各类专业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近年来地方普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与学却面临很多问题,诸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接受困难等等,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授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普通院校 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108-02
我国高等学校按隶属关系一般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两类。地方所属高校按规格又可分为5大类,即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地方重点院校;地方普通院校;独立学院和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本文所指的是地方所属高校中的地方普通院校。该类学校在全部高校中占有较高比重,其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普通院校在办学条件、资金来源及生源质量等等方面均与重点院校有别,地方普通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被我国高校引进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以曲线和模型为分析工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经济主体进行长、短期分析。高校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是一门较难理解和应用的课程,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着教师与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地方普通院校的具体情况及西方经济学本身的课程特点等都对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近代经济学的基础,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学科体系。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地方普通院校表现尤其明显。抽象性与现实性并存,大量数学知识与图形并用是西方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专业课的最大特点。目前,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受各种因素制约,教师无法完整、全面讲完西方经济学。
第一,学生缺乏经济敏感性和自学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只在升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专业课。对经济的感知只源自于高中之前的生活经验,要将之转化为专业课学习,既需要浓厚的兴趣,又需要思考角度、学习方法的转换。授课之初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将大量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经济的敏感性,这将占用一定课时。地方普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及重点院校学生,大多习惯于被动接授知识,如果教师将知识点面面俱到,又将占用一定课时。以微观部分为例,供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及成本论的讲授一般会花费全部课时的近3/5。市场结构、生产要素理论及一般均衡和市场失灵相关知识则无法细致讲解,甚至草草收尾。
第二,图形和推导占用大量时间。借助曲线与数学模型阐述经济学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是微观部分最常用的函数关系,相应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效用线、等产量线、各类长短期成本线也是在分析消费者和厂商行为时借助的工具。国民收入恒等式、各类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是宏观部分最基本的函数关系,相应的IS曲线、LM曲线、AD曲线、AS曲线以及相应的IS-LM模型和AD-AS模型又是宏观部分分析国民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国民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必须用到的曲线和模型。经济学专业中,除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经济学课程较多用到数学知识外,经济学专业中再没有哪一门课程会用到如此多的数学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普通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其数学基础多停留在高中数学阶段,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的学习则相当薄弱,学生初学时的好奇心和兴趣往往受挫于较多的图形和计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解相关模型,从而影响教学计划的进行。
第三,课时所限。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应当给予较为充为的学时安排,但现实教学中,却经常受到其他专业课学时的挤占,导致学时有限使学生无法系统学完西方经济学。以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为例,一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部分,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及后面章节,都会因课时原因,无法讲完。
(2)微宏观转变困难。
一般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知识的把握表现出如下特点:微观学习好于宏观,前面章节的学习好于后面章节,对于局部均衡的理解好于一般均衡的理解。虽同是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微观和宏观的学习方法和切入角度是不同的。许多学生感觉微观的知识比较好接受,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消费者,对商品有需求,同时又是未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讲解微观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感同身受,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微观理论比较具体,又是个量分析,不需要延伸太多知识即可理解,但学习宏观经济学时,一方面由于微观章节中的一般均衡问题和市场失灵因种种原因没有全部学完,致使学生对一般均衡的学习不透彻,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学涉及内容从封闭到开放,从二部门到四部门,变量多且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把握。
(3)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关系处理不当。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性,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不等于忽视或忽略经济学理论。教师偏重理论和学生忽视理论偏重实用是教学中常出现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时,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例子以加深理解。如效用论,教师在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举例后,要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不同的例子,才会使学生深入理解效用论。同时,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对于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学生而言,过多的理论阐述会让本已较枯燥的经济学理论难以理解,易打击学习积极性。地方普通院校多为教学型大学,多数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而不是进一步研究深造,学生往往希望学了经济理论在工作中就可以用到,就像学会计会打算盘一样,认为曲线、模型既难学又无实用价值。教师要使学生明白,经济学的学习是在学习一种分析工具,一种思想,然后在工作中把这种工具和思想加以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用大量案例加以辅助,使学生能对经济理论有感性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于注重对理论的学习与分析,不适合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但过于强调应用性,把西方经济学中的大量曲线、模型屏蔽,只通过大量案例来表现经济理论又无法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真谛,也是有失偏颇的。endprint
(4)合班上课影响教学效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等学校学生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重点院校、地方普通院校还是独立学院,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为节省教学资源,把小班授课改为合班教学。以西方经济学课堂为例,一般一个西方经济学课堂学生人数在70人以上。受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教师无法顾及全班所有学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性都不如重点院校学生,合班上课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合班课堂中后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最差,坐在中间的学生一般只能在课程的一半跟住老师讲课,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
2 解决对策——基于方法论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决。本论文侧重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探讨。
(1)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经济敏感性。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没有设置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经济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窄,主动上网或通过其他媒介了解财经信息的学生较少,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坚持每天浏览财经新闻5分钟,并尝试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进行解释的经济学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2)把握好通俗语言和专业术语的良好过度。
西方经济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二学期,学生在初学时,不具备任何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适应和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开始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不要马上用专业术语,而是要运用通俗语言把所讲理论形象描述,学生有了认识和理解后,在本节课结束和下节课初的复习阶段将通俗语言转用为专业术语,并且要通过课堂讨论的办法,让学生在阐述相关观点时,努力用专业术语表达,提高学生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3)结合章节具体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在教学双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介于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学生对于经济学理论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再试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应用,如表1所示。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在众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传统的黑板讲授,教师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经济数据或进行经济资料分析时,用多媒体更加方便、简单。但实质上,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工具,许多图形或曲线的推导,不适合用多媒体完成。且目前许多多媒体课件要么过分追求美感,要么过于简单粗糙,前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简单复制,二者都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功用。
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案例教学是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备受推崇。但我国现有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尤其是宏观部分),多采用美国等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国家的数据或资料作为案例,这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遥远而陌生,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应当注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在讲授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物价上涨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不能单纯追求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先进,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注意前后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对于地方普通院校来说,西方经济学教学,教师的归纳与总结对学生深入理解经济理论至关重要,否则经济学知识对于学生只是一个个散点,而无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从产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均有需求和供给,本质上都反映了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只是研究的解度发生改变。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学习一般都能理解何为局部均衡,但对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显困难,教师可在讲授宏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时重提微观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宏观知识的理解。
(5)依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分层次教学。
国内许多重点院校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即开设西方经济学基础的入门课程,然后在大二开设中级西方经济学,重点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经济学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二、三年级西方经济学教学打下基础。对于没有开设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学二年级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后,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西方经济学的专题课程,此课程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同时也可满足学生考研需要。此外,经济学不仅是经管类学生的专业课,任何学生走入社会都要参与经济活动,适当了解或掌握经济学知识也极有益处,学校可开设经济学方面的公共选修课,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的需求。
3 结论
除上述尝试外,注重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经济论坛与学生互动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行怀勇.浅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
[3] 邓卫红.浅谈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
(4)合班上课影响教学效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等学校学生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重点院校、地方普通院校还是独立学院,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为节省教学资源,把小班授课改为合班教学。以西方经济学课堂为例,一般一个西方经济学课堂学生人数在70人以上。受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教师无法顾及全班所有学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性都不如重点院校学生,合班上课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合班课堂中后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最差,坐在中间的学生一般只能在课程的一半跟住老师讲课,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
2 解决对策——基于方法论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决。本论文侧重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探讨。
(1)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经济敏感性。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没有设置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经济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窄,主动上网或通过其他媒介了解财经信息的学生较少,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坚持每天浏览财经新闻5分钟,并尝试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进行解释的经济学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2)把握好通俗语言和专业术语的良好过度。
西方经济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二学期,学生在初学时,不具备任何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适应和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开始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不要马上用专业术语,而是要运用通俗语言把所讲理论形象描述,学生有了认识和理解后,在本节课结束和下节课初的复习阶段将通俗语言转用为专业术语,并且要通过课堂讨论的办法,让学生在阐述相关观点时,努力用专业术语表达,提高学生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3)结合章节具体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在教学双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介于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学生对于经济学理论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再试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应用,如表1所示。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在众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传统的黑板讲授,教师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经济数据或进行经济资料分析时,用多媒体更加方便、简单。但实质上,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工具,许多图形或曲线的推导,不适合用多媒体完成。且目前许多多媒体课件要么过分追求美感,要么过于简单粗糙,前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简单复制,二者都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功用。
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案例教学是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备受推崇。但我国现有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尤其是宏观部分),多采用美国等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国家的数据或资料作为案例,这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遥远而陌生,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应当注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在讲授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物价上涨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不能单纯追求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先进,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注意前后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对于地方普通院校来说,西方经济学教学,教师的归纳与总结对学生深入理解经济理论至关重要,否则经济学知识对于学生只是一个个散点,而无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从产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均有需求和供给,本质上都反映了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只是研究的解度发生改变。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学习一般都能理解何为局部均衡,但对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显困难,教师可在讲授宏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时重提微观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宏观知识的理解。
(5)依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分层次教学。
国内许多重点院校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即开设西方经济学基础的入门课程,然后在大二开设中级西方经济学,重点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经济学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二、三年级西方经济学教学打下基础。对于没有开设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学二年级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后,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西方经济学的专题课程,此课程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同时也可满足学生考研需要。此外,经济学不仅是经管类学生的专业课,任何学生走入社会都要参与经济活动,适当了解或掌握经济学知识也极有益处,学校可开设经济学方面的公共选修课,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的需求。
3 结论
除上述尝试外,注重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经济论坛与学生互动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行怀勇.浅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
[3] 邓卫红.浅谈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
(4)合班上课影响教学效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等学校学生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重点院校、地方普通院校还是独立学院,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为节省教学资源,把小班授课改为合班教学。以西方经济学课堂为例,一般一个西方经济学课堂学生人数在70人以上。受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教师无法顾及全班所有学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性都不如重点院校学生,合班上课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合班课堂中后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最差,坐在中间的学生一般只能在课程的一半跟住老师讲课,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
2 解决对策——基于方法论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决。本论文侧重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探讨。
(1)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经济敏感性。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没有设置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经济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窄,主动上网或通过其他媒介了解财经信息的学生较少,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坚持每天浏览财经新闻5分钟,并尝试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进行解释的经济学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2)把握好通俗语言和专业术语的良好过度。
西方经济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二学期,学生在初学时,不具备任何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适应和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开始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不要马上用专业术语,而是要运用通俗语言把所讲理论形象描述,学生有了认识和理解后,在本节课结束和下节课初的复习阶段将通俗语言转用为专业术语,并且要通过课堂讨论的办法,让学生在阐述相关观点时,努力用专业术语表达,提高学生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3)结合章节具体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在教学双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介于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学生对于经济学理论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再试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应用,如表1所示。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在众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传统的黑板讲授,教师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经济数据或进行经济资料分析时,用多媒体更加方便、简单。但实质上,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工具,许多图形或曲线的推导,不适合用多媒体完成。且目前许多多媒体课件要么过分追求美感,要么过于简单粗糙,前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简单复制,二者都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功用。
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案例教学是深入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备受推崇。但我国现有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尤其是宏观部分),多采用美国等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国家的数据或资料作为案例,这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遥远而陌生,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应当注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在讲授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物价上涨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不能单纯追求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先进,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注意前后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对于地方普通院校来说,西方经济学教学,教师的归纳与总结对学生深入理解经济理论至关重要,否则经济学知识对于学生只是一个个散点,而无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从产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均有需求和供给,本质上都反映了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只是研究的解度发生改变。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学习一般都能理解何为局部均衡,但对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显困难,教师可在讲授宏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时重提微观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宏观知识的理解。
(5)依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分层次教学。
国内许多重点院校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即开设西方经济学基础的入门课程,然后在大二开设中级西方经济学,重点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经济学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二、三年级西方经济学教学打下基础。对于没有开设经济学基础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学二年级西方经济学课程之后,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西方经济学的专题课程,此课程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同时也可满足学生考研需要。此外,经济学不仅是经管类学生的专业课,任何学生走入社会都要参与经济活动,适当了解或掌握经济学知识也极有益处,学校可开设经济学方面的公共选修课,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的需求。
3 结论
除上述尝试外,注重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经济论坛与学生互动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行怀勇.浅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
[3] 邓卫红.浅谈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