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文/本刊记者 段永利
刘昕 全国政协委员
当前,生物经济发展浪潮兴起,正在引发人类新一波技术和产业革命,全球研发投入百强企业中的生物企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生物产业增长的势头强劲,生物技术广泛渗透并可能颠覆农业、能源、材料等传统产业的范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学教授刘昕提出,我国已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生物产业集群。但由于我国生物产业创新水平较低,基础生物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缺乏世界龙头生物技术公司品牌。当前全球生物产业集群向着高度聚集化发展,我国应当转换生物产业发展动能,实现生物产业发展由追求数量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率方向转变,积极与国际接轨,瞄准生物产业国际标准,在综合提高生物科学创新水平、优化生物产业发展结构、加强生物产业资金支持以及放宽生物经济市场准入等政策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国际品牌以及全球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
为此,刘昕委员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前沿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加强生物科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瞄准世界生物科技和产业前沿、重大基础研究和国家未来战略布局,开展以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协同为特色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生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生物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生物技术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以及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应作为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布局并给予政策倾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生物技术企业为主体、生物产业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的生物产业龙头企业群。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动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和生物科技创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优先和重点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化培训与实践教学。重视生物产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预计在后疫情时代,将出现海外人才回流高峰,这为生物产业企业创新人才的遴选提供了契机。进一步重视建立更完善的生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具有国外生物技术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投身生物科技创新研究和生物产业。
三是重视建立生物产业创新财政支持长效机制。支持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创新的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进一步重视建立生物产业创新投入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推动生物企业研发水平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