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大师”的数字人生

时间:2024-05-18

张颖

从2011年到2014年,扬子石化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体,这在大型企业众多、央企密集度高的南京地区,是极为少见的。如此高的荣誉背后,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30年来,扬子石化坚持持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 活动,规章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工作机制更加严谨规范,参与员工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在他们中间,就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科技代表:他与乙烯装置结缘的23年里,每天用双脚丈量着装置上的每一寸土地,用双眼观察着装置上的每一个微小变化,用心规划着每一次技术改进;他熟悉15台裂解炉上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阀门,甚至每一级台阶,他的知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他的视野遍及国内各大乙烯装置。

他叫胡天生,中专学历,共产党员,工程师职称,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草根”技术人员。就是这位只有中专学历的工程师,领衔完成了扬子石化17项重大技术创新,提出了“增设新老区低压甲烷跨线”等32项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其中仅“增产裂解汽油”一项,年创效4000万元以上,在《乙烯工业》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8篇,撰写培训资料150万字,12次作为总部专家组成员远赴福建炼化、镇海炼化等全国各大乙烯企业,圆满完成原始开车、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协助大江南北解决的各种乙烯装置疑难杂症更是不胜枚举,为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倾尽心力。

在一次公司全流程优化领导小组会议上,胡天生首次演示了他的乙烯装置优化模型,立刻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天生啊,能不能把裂解不同原料的成本也加到你的优化模型上去,好好算一算,乙烯装置的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公司领导拍着胡天生的肩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胡天生的第一反应是:太难了!因为要想建立加入不同原料数据库、可变成本和不可变成本数据库的乙烯装置优化模型,首先就要攻克原料数据关,然后是可变成本中的燃动成本数据关。这些在当时,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行业内根本没有先例。但是,公司严峻的效益压力、公司领导的殷切期望,再次点燃了胡天生不服输、不畏难的执着,和为乙烯再次腾飞挺身而出的“大担当”。他,欣然领命。

胡天生认为,运用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要建模,必须从数字入手。乙烯装置有9000多个监控点,与原料成本和负荷相关的就有3000多个,以每个点每小时产生一组数据计算,一年的数据就有2600多万组,如果把这些数据打印出来,可以铺满两个足球场。而且,这些数据得来不易。一次,胡天生为了收集其中一组关键数据,硬是在操作台前“驻扎”了整整72个小时。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苦思冥想的白昼与夜晚,吨乙烯原料成本优化模型终于破茧而出。一张EXCEL表格,1000多个公式,10000多个数据,纵横阡陌,繁星点点。就是这张表格的成功应用,让扬子吨乙烯原料成本获得了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专业竞赛优胜奖和进步奖。2014年12月31日,在公司全流程优化成果发布会上,胡天生代表他的团队正式发布了包括吨乙烯原料模型在内的“7大优化模型”,成为了只要知道原料结构、产品价格就能够精确预测乙烯产量、收率、效益、产品分布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国内乙烯行业第一人!他也因此被誉为业内“优化大师”。 2015年,胡天生入选中国石油石化系统创新先进人物候选名单,成为石化企业技术人员成才典范和学习榜样。

“其实,我只是做了些份内的事。”面对成绩和褒奖,胡天生一如既往的朴实低调,话语不多。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在用行动实践着自己许下的诺言:报效祖国,振兴石化!

他,朴实得就像一滴水,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他用自己对祖国、对石化、对乙烯装置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以精湛的技术和超强的毅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淳朴诚挚的人格魅力,奉献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示着科技应用的广阔前景。

责编/彭砚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