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文/刘荣 杨进平
让梦想之花在浪尖绽放
——记海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崔东华
文/刘荣 杨进平
崔东华高级工程师记录数据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历史的发展逐渐证明这一意识的正确性。郑和7次下西洋、麦哲伦航行环游地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现代海军的形成和发展,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的革命性进步,都在改变着世界强国的全球布局,将社会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我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拥有长约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47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承载着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利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增加、海外经济力量的大力拓展,我国经济对海洋通道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也对我国海军和海军装备的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安全、保护我国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是中国海军神圣的使命。
被誉为“海军现代思想库”的海军装备研究院,是中国现代海军装备发展的科研“旗舰”,扮演着我国海军“智囊团”的重要角色,在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发展全过程、全寿命科研支持及高层次、大系统、综合性宏观研究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覆盖海军装备建设的各方面,已成为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支海军独一无二的高科技综合论证研究队伍里,闪耀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海军装备研究院里的“铿锵玫瑰”。潮起潮落间,她们与大海为伍,追风逐浪,勇立潮头,柔弱的双肩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责任,理想之花在蔚蓝的大海上绚丽绽放。
崔东华就是这“铿锵玫瑰”中的一员。这位端庄漂亮的女高级工程师,20年来一直坚守岗位,全力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解决了多项海军装备论证研制的科研难题,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她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应用工程奖,2011年入选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同事眼中,她是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好同志、好伙伴、好领导;在家人眼中,她是温柔贤德、清澈文静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近日,本刊专访崔东华,讲述她在海军装备研究道路上的成长历程,让您感受这位绽放在科技大观园中的“军中之花”的睿智和她对工作、生活的无限热情,感受像她一样的女科学家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涯。
高强度的训练,艰苦简陋的生活条件……提到部队生活,人们自然会将其与艰辛、艰苦联想到一块儿。这样的环境就连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时也难免吃不消,更别说是娇弱的女孩子。可是,崔东华却“不爱红装爱军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纯净的海军蓝。
崔东华16岁就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身边的同学纷纷选择出国,或去环境相对轻松的岗位。可崔东华不想离开祖国,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我国国防建设尽绵薄之力。于是,她以数学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取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从事海军装备研究工作,免不了要上军舰。冬天,凛冽的海风一直吹进骨髓,崔东华在羽绒服外套着棉大衣依然觉得寒冷;夏天,舰艇上的气温高达四五十度,她却得穿得整整齐齐,有时还要忍受一两个星期不能洗澡的尴尬。面对这些困难,崔东华从未退缩,从不抱怨,她常说:“武器装备是用来打仗的,天天在办公室里,绝对研制不出一流的装备。”
无论是冰雪皑皑的塞北试验场,还是烈日炎炎的南海群岛,只要是装备研制必须的外场试验,崔东华都亲自参加。试验舰上,战友们常常看见她身穿一身蓝色作训服,在舰炮装备室、控制舱里爬上爬下,埋头工作。她说:“比起长时间在一线进行调试的工作人员和长年累月在军舰上生活的官兵,这点考验算不了什么。武器装备直接关系到全船官兵的身家性命,我们要把最可靠的装备,交给自己的战友兄弟。这不仅是一个军人的责任,更是一个科研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良心!”
如今,随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军舰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功能设施更加齐全,研究条件比以前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家对军人的关心和重视,不仅让战士们倍感温暖,同时也给了崔东华更大的研究动力和信心。遇到困难,设法克服;面临挑战,从容应对。这种不断历练的过程,磨砺出了崔东华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她在海军装备研究领域披荆斩棘,突破障碍,成就梦想。
沉迷于研究中的崔东华,身上透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她从海军装备研究最需要的课题入手,20年来屡创佳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术突破,2003年被破格晋升为海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2008年荣获海军装备研究一级科研功臣称号,两次荣立二等功,她也因此成为同事眼中的“传奇”。
“舰炮武器系统外弹道仿真研究”是崔东华初展才华的研究成果之一,完成于硕士研究生时期,该课题研究让年轻的崔东华在海军装备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我国第一代留苏舰炮专家朱锡斌教授的关门弟子,平时看上去文静柔弱的崔东华在毕业设计时,竟选了个刚性十足的研究课题——“舰炮武器系统外弹道仿真研究”。凭借着雄厚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专业优势,她在全面研究传统弹丸外弹道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地推导了高速旋转弹丸外弹道全要素计算模型,大大提高了弹道仿真精度。通过多次计算,崔东华发现在抗击运动目标时,作用在小口径高速旋转弹丸上的某个次要力会显著影响弹道特征,而这个作用力在以往的计算中常常被忽略。她的发现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研究成果被工厂和研究所广泛应用,该课题也因此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使初出茅庐的崔东华受到极大鼓舞,更加坚定了她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科研难题的信心。
崔东华(中)表演舞蹈“过雪山草地”
崔东华进行外场试验
研制某型舰炮武器系统应用软件是另一项让崔东华满意的成果,也是她在科研攻关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科研课题,崔东华在其中负责武器系统的“神经中枢”——战术软件研制的关键任务。军事研究一般都会和战斗力直接挂钩,无论哪个方向的研究都要和整个系统中的设备互相关联。崔东华所负责的部分,牵涉到与各设备之间的协调,技术含量较高,对整个作战系统的效能非常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一个数据出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近程反导系统是西方国家严格限制的禁运武器系统,战术决策软件更是武器系统的“密中之密”,某些国家成套出口的武器系统中,该模块也要经过专门的加密,进行严密的反仿制和反逆向工程设计,甚至禁止发表任何关于战术决策软件的学术文章。此次研究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整个大系统由十几家兵工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国内无任何科研经验借鉴、国外无任何资料参考。面对严峻挑战,除了迎难而上、刻苦攻关外,崔东华和她的团队别无选择。
自接受任务以来,项目组就非常忙碌。每天要对比大量实验数据,此外,该项目参与单位众多,每次实验都面临七八十人、十几家单位同时参加的局面,一旦出现问题如何沟通、如何协调、如何攻关都是崔东华要考虑的问题。经过数年的艰苦探索,认真分析每个可能的抗击态势,反复探讨不同作战模式的最优决策准则,数以万次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该系统的“神经穴位”,并采取一系列最优控制理论和技术,使得该系统在实战过程中,实现舰炮武器全自动作战指挥,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项目也因此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核心技术是科研创新的原动力,经过此次艰苦攻关,崔东华和团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极大的鼓舞,以此为基础,团队在后续科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海军舰炮装备事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与军舰合影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海战战场导弹制胜论盛行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昔日的“战场之神”——火炮武器,已经度过了辉煌岁月,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日渐式微,火炮行业也已沦为“夕阳产业”。但崔东华不这样认为,她说:“尽管导弹武器系统的射程和威力越来越大,但舰炮武器系统所独有的快速反应能力、毁伤可控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和高军事经济效益等优点是其他武器系统无法替代的,尤其在现代海战样式多变、军事任务多样化的今天,舰炮系统高效、灵活的作战特点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全球兵器发展趋势来看,舰炮武器系统要向“更远”、“更快”、“更强”和“更精确”方向发展:“更远”是指大口径火炮要有更远的射程,“更快”是指小口径火炮要有更快速的反应能力,“更强”是指炮射弹丸要有更大的杀伤力,“更精确”是指武器系统的信息化,特别是通过对炮射弹丸的制导提高系统的杀伤精度。
“在舰炮武器系统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们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和科研基础,但很多关键技术还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我国的舰炮武器系统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谈到军事创新,崔东华认为创新必须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基础,要立足现有条件扎实推进,逐步提高。创新要以军事需求为前提,不能脱离现实情况为创新而创新。她说:“科协十二届年会上强调了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我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武器装备行业,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在发展的基础上谈创新。”
崔东华目前担任海军装备研究院火炮室副主任一职,说起火炮室,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股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你可别小看我们火炮室,这个团队是全军首届科研创新群体,在徐鲁威主任的领导下,我们室的所有科研人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都能独当一面,各尽所能,在海军火炮和弹药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
尽管担当着年轻人的领导和老师,但崔东华说自己绝不是严师,很多时候更像是这个团队中的知心大姐,带领着年轻人一起做项目,与他们共同成长。她说,自己一直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她也希望将这份爱延续到团队中来,让年轻人不会觉得紧张或者有压力,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聪明才智。
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火炮室的年轻人才成长非常迅速,崔东华指导的一名研究生已经顺利毕业,现已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中,渐渐成长为科研骨干。崔东华也期待,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投入到国防科研事业的研究中,为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鞠躬尽瘁。
崔东华在工作
每年我国都会举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旨在表彰鼓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型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崔东华是2011年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10名入选者之一。
面对艰巨任务的时候,崔东华没有退缩害怕;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她也没有气馁妥协,然而在谈到如何看待这份崇高的荣誉时,崔东华却很谦虚。她说自己只是我国海军装备战线上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取得成绩是由于领导、同事们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自己和很多辛苦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一样,只是在做分内之事。“我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承载这份荣誉很是不安。”崔东华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谦逊之情溢于言表。
当得知整个评选结果是我国众多院士、专家的共同意见时,崔东华又觉得非常欣慰。从毕业开始,她就一直扎根在基层科研岗位,奔波在试验现场、科研一线,默默无闻地从事基础研究,“这份普通的工作能够得到专家、院士们的关注和肯定,是对我们普通科技人员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荣誉是一种认可,更是一份鞭策,崔东华早已将它深埋心中,依然像过去的无数个日子一样,穿梭在各个实验室之间。她说:“要忘记荣誉,把它作为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因此而骄傲或沉重。”
崔东华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她总是快乐迎接挑战。自从踏入海军装备研究院的大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员都会互相帮助和支持,即便是再大的困难和障碍,领导、导师、同事都会给予她很大的鼓励和信心。“其实人有时候是被自己的心态吓倒的,困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调整好心态,就会充满精力去面对挑战。科研攻关遇到问题非常正常,没有谁会为此退缩。”崔东华说,经过多年的锻炼,现在遇到的困难越大,她就会越有战斗力。
在谈到女儿的成长经历时,崔东华有些遗憾。她说自己都不知道孩子怎么就长大了,这么多年忙碌在科研一线,家人给了她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很多职业女性面临的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崔东华说:“女性要设法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其实只要大家真诚相待,矛盾是可以化解的。”
闲暇时刻,崔东华喜欢练瑜伽、唱京剧,偶尔在周末邀上一群好友郊游、爬山,这样的生活状态对她来说,非常和谐美好。她总是真诚的对待生活,而生活回馈她的也是无限的阳光和美好,所以崔东华总爱说:“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回顾崔东华20多年的奋斗历程,她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的每一项科研创新都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这些年来,她凭借那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海军装备事业的饱满热情,经过不断地辛勤耕耘,在我国海军装备科研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硕果累累。她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让梦想之花在浪尖璀璨绽放。
崔东华新疆喀纳斯留影
一路的艰辛和收获已经走进历史,崔东华和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的目标还在更远的前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