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科幻想象打开现实之思

时间:2024-05-18

许艺琳

生态环保是近些年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大都是从现实世界的角度宣传与强调,起到警醒世人的目的。科幻作品则摆脱了现实的羁绊,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场景。当然,这种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扎根于现实世界。

本期刊登的两部作品均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构想了人类面对环境问题的不同情境,以新的视角,让我们去审视人类的发展、科技的应用对这颗星球的生态环境施加的负面影响。

《清道夫比尔遭遇塑料海葵》的作者凌晨是著名科幻文学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科幻大奖的获得者。她曾创作多部少儿科幻小说,善于运用童趣的语言与巧思,书写富有奇妙想象力与技术思考的科幻作品。

《清道夫比尔遭遇塑料海葵》以太平洋上平凡的一天为背景,讲述了男孩汤姆与船长比尔神奇而又惊险的遭遇:汤姆带着课题调研任务来到海上,跟随船长比尔在海洋垃圾带附近寻找样品。船长像往常一样操作机器人,打捞起海洋垃圾后,却发现了似塑料般坚硬、又拥有生命的海葵……

林奕云同学的作品《肯特星·未来》描绘了一个地球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的未来世界。主人公陈贺前往肯特星参加地球环境大会,却于会前在“温泉”中睡着。“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所处的并非真实世界——人们只能依靠致幻程序而活……但当他继续沉睡又被突然唤醒时,发现自己正处于环境大会现场!本篇故事嵌套了多重梦境,融入多个反转,设计十分巧妙,最后的结局也引人深思——究竟哪个梦境才是真实的?亦或者全都是虚幻?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两个故事都以未来世界为背景,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带有浓厚的忧思。许多科幻作品都以真实的危机为题材,指向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现实问题,融入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冲突的思考。例如,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的小说《荒潮》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一座被电子废弃物埋没的“垃圾岛”,生态灾难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科技发展加剧了社会冲突,人们沉溺于科技带来的感官刺激。再例如,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虽未直接指向环保主题,但在描写宇宙间不同文明的冲突时,也从宏观视角揭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科幻文學作为一种思想实验,通常具有警世功能。本期刊载的两篇作品都充分展现了科幻文学所具有的批判性、预警性特点,在巧妙的情节设计中将生态环保思想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科幻小说并非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畅想,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推测各种可能性。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先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科幻小说也是小说,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只不过它不是平面镜似的反映,而是借助想象的力量,搭建起虚拟与真实之间的桥梁,探索各种可能性。恰如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所言,科幻小说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

要用好手中的科幻之笔,不仅需要大胆展开探索,还需要经常思考“近在眼前”的问题,将自己平时的生活思考融入广阔的想象中,搭建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桥梁,才能写出引起共鸣的精彩故事。

你还想了解哪些科幻写作小技巧?欢迎给我们留言。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 周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