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这一步该迈多远?

时间:2024-05-18

钱堃

最近班中一个男生总关注我,他常常找我聊天,我们俩聊得十分投缘,也就走得越来越近。但父母和老师总强调要保护好自己,在和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如何把握友谊的界限?如何正确表达友好的感情,不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呢?

自我暴露越多  关系越亲密

“如何与不熟悉的同学相处,避免尬聊……”

“很想和他(她)交往,但却不知道怎么开始……”

“怎样和异性同学建立良好而纯粹的友谊?”

“怎么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好感而又不显得唐突并且留有余地,避免被拒绝的尴尬?”

…………

遇到此类问题,大家不必过度紧张、忧虑,这恰恰是一个了解人际关系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社交能力的机会。青少年时期,伙伴之间的友谊会从简单的外在形式,渐渐地向更加稳定、更加深刻的内在情感进行转变。而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一项社会渗透理论或许可以为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这些难题,提供一个详实可靠的应对思路。社会渗透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不亲密向亲密逐渐发展的。而在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指标,我们称之为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简单来讲,自我暴露就是向对方表露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在一段关系里,自我暴露的程度越高,关系间的亲密水平也就越高。

暴露有度 进退自如

那是不是说,我们想和一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要不停地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各种信息包括一些隐私?

当然不是!即便是自我暴露,也需要有章可依、循序渐进。盲目而唐突地暴露,不仅不能使亲密感得以增进,还有可能吓到对方,或伤害到自己。

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自我暴露的程度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层级。

泛泛之交——用共同爱好迈出友谊的第一步

这是最低水平的一层,也是在人与人沟通交流中最容易达到的层次。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很多小伙伴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将太多的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方身上,总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琢磨:对方想听什么,对方喜欢什么,对方对什么内容感兴趣……

这么做,只会让关系的发展过于刻意。即便是开始交谈甚欢,到最后也是难以亲近、无疾而终。所以,不用一味地附和别人,可以试着多聊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对方“不感冒”,及时切换;一旦其中的某个内容也正好是对方的“菜”,两人自然也就合拍了。这也正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的原因所在。

志同道合——“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我们希望与对方建立更为亲密的友谊,就可以试着将自我暴露的水平提高到第二个层面。相互分享、探讨对某些人、事、物的看法与态度,若是能够达成较高的一致性,就可以成为“求大同而存小异”的好朋友。若是常常意见相左,也没有必要强行理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强扭的瓜不甜”,自然而然地退回到上一层级就相安无事了。

亲密无间——尊重、平等和信任

前两个层级中,大多还是在使用理性交往,而到了第三个层级,更多的则是感性的交流。当我们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谈及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在这些关系中所处的情感、情绪状态,对方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极少数密友之一了。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平等、尊重为大前提的。一旦对方存在任何干涉个人社交圈子的想法和行为,或对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就需要懂得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了。

推心置腹——换我心,为你心

经过了前面的三个层级,能够让我们自我暴露到这一水平,一定是生命中非常值得信任的人了。但别忘了,信任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给予力量,也可以在无形之中对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

同学们,切记:无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要首先保护好自己。友谊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袒露个人隐私信息,务必要慎之又慎!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深厚而有益的感情,不在于卿卿我我的形式主义;不在于金钱、礼品的空洞堆砌;不在于放低自我地刻意迎合,而在于一次又一次走心的深度交流。把握好与不同的人交往的层次,为自己建立良性的人際关系吧。

(责任编辑 / 陈莹   美术编辑 / 胡美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