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火星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5-18

赵宇鴳

火星的公转轨道和四季变化

火星也有四季变化

火星的自转轴倾角是25.19°,因此火星也有四季变化。

在火星科学中,用“Ls”来标注火星的季节。Ls=0、Ls=90°、Ls=180°和Ls=270°分别对应了火星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因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轨道上有两个点分别距离太阳最近(近日点)和最远(远日点)。当火星在远日点(Ls=70°)附近移动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天,运移速度比较慢;在近日点(Ls=250°)附近移动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天,运移速度比较快。因此北半球的春夏比秋冬长75个火星日。南半球正好相反,春夏短、秋冬长。另外,火星在近日点获得的太阳辐照远高于远日点,因此对南半球而言,夏天短但更炎热,冬天长且更寒冷,季节变化比北半球更加剧烈。

模型推测火星自转轴倾角变化时火星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火星季节的长度和强度以万年至百万年的周期不断变化。虽然现在的南半球春夏短而热,但在25000年前,情况却相反。火星的自转轴倾角在15°-34°之间,平均为24°,变化周期大约为12万年。当倾角变小,极地冰雪会延伸至中低纬度;若倾角变大,太阳会直射极地,冰雪反而会在低纬度甚至赤道地区聚集(如下图所示)。既然自转轴倾角会对火星的气候和环境产生如此戏剧性的影响,那它在火星的历史上是如何变化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目前,我们可以较好地推测在距今一百万至一千万年间,火星自转轴倾角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再向前推就非常困难了。

南北二分性

火星呈现全球性的南北二分性。

火星地形图和特征地貌。黑线描绘了南北二分性的边界

在地形和火星壳厚度上,南方地势高,火星壳较厚;北方地势低,火星壳较薄。二分性分界线上还分布着许多河道,显示出南方高地向北方低地的物质输送。在年龄上,南方高地遍布密密麻麻的撞击坑,北方低地表面相对平滑。这些撞击坑就像行星表面的“计时器”,撞击坑越大且越密集就代表越古老。以此推断,南方高地较为古老,北方低地较为年轻。进一步的遥感观测发现,北方低地表面普遍覆蓋着一层1~2千米厚的堆积物,它们源自附近的火山和南方高地输送的物质。在表层的堆积物之下,北方低地的基岩上也同样密布撞击坑,以这些被埋藏的撞击坑回溯,北方低地的形成时间大约在40亿年前。

延伸阅读

在地形上,火星拥有很多太阳系之最。奥林帕斯山(Olympus Mons)高约22千米,是太阳系最大的盾状火山,也是太阳系行星上最高的山峰。在它的旁边,还整齐排列着“三颗纽扣”——由东北至西南分别为艾斯克雷尔斯火山(Ascraeus Mons)、帕沃尼斯火山(Pavonis Mons)和阿西亚火山(Arsia Mons)。这几座大型盾状火山都属于萨希斯大火山省(Tharsis)。大约从3了亿年前开始,巨大的萨希斯隆起抬升并持续了好几亿年。萨希斯的隆起还造成了邻近区域的破裂,形成了太阳系中最大的峡谷之一——水手大峡谷。水手大峡谷延绵超过4000千米,宽达200千米,最深处可达10千米。此外,火星还拥有太阳系第四大撞击坑一海拉斯盆地(Hellas Planitia),盆地直径约2300千米,深约7152米。

火星标志性地貌。①萨希斯大火山省的四座大型盾状火山;②奥林帕斯山;③水手大峡谷

与水作用有关的地形地貌特征。①由北卡塞河道和卡塞峡谷两条河道组成的卡塞谷外流河道系统;②埃伯斯瓦尔德撞击坑内的三角洲;③斜坡上可能由降雨形成的冲沟

火星车着陆点探测到的沉积岩、堆积物和蒸发盐

火星壳中记录的剩磁同样呈现南北二分性。现在的火星已没有内生磁场,但在大约41亿年前,火星的内核发电机曾经活动过,并被火星表面的矿物记录下来。但奇怪的是,目前探测到的剩磁信号主要集中在南方高地。关于北方低地为何缺乏剩磁信号,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当低地形成时,磁场发电机已经停止了活动,火星的全球性内禀磁场已经消失;另一种假说则认为,火星磁场发电机原本就只产生了覆盖半个火星的磁场。中国火星车即将在北方低地开展的探测将帮助解答这个问题。

火星古气候假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