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野生动物,我们与你们同在

时间:2024-05-18

张劲硕

不常碰面的蝙蝠“邻居”

有件事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汪松先生曾告诉我,他和中国脊椎动物学奠基人寿振黄先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调查北京的蝙蝠时,仅仅在颐和园万寿山的一个牌匾下就发现过5种蝙蝠!而今天,你在所处的城市见过几种蝙蝠呢?恐怕,你可能都没有见过蝙蝠,甚至不确定它们是否存在于你的周围。

而疫情的出现,使蝙蝠,特别是菊头蝠一类,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甚至谈“蝠”色变!有的城市,蝙蝠本在犄角旮旯处冬眠,市民发现后急拨救助电话,消防员或者防疫人员全副武装地去灭杀,甚至活埋蝙蝠,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在造孽!

蝙蝠身上携带各种病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健康的人身上同样携带无数病毒。倘若你进入亚马孙雨林的土著部落中,你的一个喷嚏或者咳嗽,就可能杀死村里所有的人!因为你的病毒,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感冒病毒都会杀死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毒的人。

蝙蝠身上携带的,与SARS病毒等有关的“原始病毒”并不会直接传染人,而科学家目前也只是在菊头蝠科中的中华菊头蝠、中菊头蝠等极个别的种类个体上分离出了与之相关的病毒。

我们普通人需要和野生动物保持科学合理的距离,但把城市里的东亚伏翼、中华山蝠、大棕蝠、东方蝙蝠等全部杀死,其实对防疫無益,更是对生态的极大破坏!

疫情使蝙蝠成为关注的焦点

生态关系示意图

人类也只是动物界的一员

无论是蝙蝠,还是其他动物,它们在自然界演化了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我们人类几乎是出现最晚、发展史最短的动物。可人类今天的能量大得不可思议——地球上的生物,似乎只要人类“想”,就可以彻底消灭掉!

人是位于金字塔尖端的一小部分

宰杀、运输野生动物等环节中很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譬如,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消灭害虫。但世界上本无害虫或益虫的区别,只有站在人类自身的利益基础上,才有利害之分,然而这并不符合生态学理念,它们在自然界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这样的位置,生态学家冠以“生态位”(niche)这个名词,不仅包括空间,还有时间,当然还包括它们各自的食物、习性、节律的差异等等。由此,这些生物们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不可小觑的网络,由简单的食物链,再组成食物网,或者形成了一个更具立体的结构——营养金字塔。

在塔的基部,是初级生产者,例如一些微生物、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再往上,是初级消费者,例如老鼠、鼠兔等啮齿动物,牛、羊等食草动物;然后是次级消费者,例如蛇,或者顶级消费者,猛禽、食肉类动物等。

我们人类也只是科学家已经发现和命名的近300万种动物所组成的动物界的一员,隶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科学家给我们自己的学名是“Homo sapiens”,意为有智慧的人。

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呢?其实,就是那个食物链的末端,也是营养金字塔的顶端。智人是一种顶级消费者,吃草、吃叶、吃水果,也吃肉、吃海鲜,甚至有的人还要吃海豹……

野味不该上食谱

人吃肉,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祖先将多余的动物囤积起来,譬如把野猪放在屋子里养起来。汉字“豕”,就是由猪的形态演化而来,当它被圈在房子里,有了代表屋子的“宀”,就意味着,你有“家”了。

在早期,我们的祖先抓到什么吃什么,是机会主义捕食者。但是古人吃动物,和我们今天吃动物,也有一个类似的情况:就是在吃的过程中,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会感染给人,并在一些个体中开始变异、传播,然后感染更多人。在吃了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后,人类挑选出最好吃、最容易消化、能被我们利用的几种动物,古人称之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当然,其中一些不仅是拿来吃的。然而我们今天却要重蹈覆辙。因为炫富、迷信、寻求刺激等各种原因,最近几十年,捕食野生动物之风愈演愈烈。熊掌、豹胎、猴脑、虎骨、乌猿酒、穿山甲、各种龟鳖、龙虎斗(果子狸和蛇)……无数野生动物被人类滥捕乱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

人类祖先特意挑选出适合饲养的动物

有人说,老祖宗吃得,我们为什么吃不得?因为疾病的风险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古人也并非可以“全身而退”;此外,古时人口基数少,野生动物众多,人类捕食不会对大自然或生态系统产生太大影响,如今的捕猎手段先进,已经做到了“一锅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这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虫鸣鸟叫的“生态之春”

生物多样性,就像是一个宫殿内的顶梁柱,抽取几根也许能勉强保持平衡,当支柱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个宫殿离彻底倒塌就不远了。那么,这个宫殿是什么?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系统!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当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倒塌的时候,人类作为塔顶,还能独善其身吗?

有人认为吃野生动物不可十白,我吃过野生动物也没得病啊。可不要忘了,高溫高压虽然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但你每吃一口野味,就意味着你的背后,有无数人在从事着偷猎、运输、饲养、加工、屠宰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致命接触”,都有很高的风险。

这些人很容易暴露在致命病原体的面前,且经过几代、几十代的变异,新的病毒到了新的宿主之上,打破了原来的稳态,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变化和影响。或者,病毒示弱,和人类逐渐共存;或者,病毒暴戾,杀死它的新宿主,但失去宿主后自身也很快消失。所以,最厉害的病毒是“温柔”的,它们会把自己隐蔽好、慢慢对付你。

重新审视我们的周围。当一个城市没有了蝙蝠等野生动物,说明城市中昆虫可能极少,因此这个地方或许使用杀虫剂、农药过多,蝙蝠是环境的指示物种(indicator)。当一个城市,没有了鸟语花香,甚至连蚂蚁、蜜蜂、蝴蝶、蜻蜓都见不到了,城市还会有生态吗?还是安全的吗?我们不希望“寂静的春天”真的出现,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救助一只落水的蝴蝶,紧张地盯着蝴蝶从奄奄一息到翅膀慢慢立起来

野生动物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人类、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拥有一个共同的健康(One Health)。哪怕是病毒、细菌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每一个物种,每一个个体都十分重要,甚至必不可少。

愿我们与野生动物同在,愿我们的地球母亲——或许应该说我们自己——有一个长久的、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莹 美术编辑/胡美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