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黄波(脚爬客)程小青 黄雯
金色天柱山(摄影/吴东明)
在天柱山新店地区,一块榴辉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朴深沉的光泽,随着地质锤的敲打,深藏其中的金刚石露出身影——这一发现是全世界第2例,证明这块岩石曾经抵达地幔,在高温、超高压的条件下完成神奇的变化,而后折返地面,成为天柱山古老地质运动历程的见证者。
在距今2.5亿~2.2亿年前的三叠纪,地壳运动活跃,扬子、华北板块间规模庞大的碰撞,造就了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大别造山带。在这一阶段,扬子板块俯冲至华北板块之下,扎进地表以下深度大于80千米的地幔中。
地表的岩石经历了高温和超高压的锻造,成为超高压变质岩。同时,金刚石、柯石英等矿物在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形成,继而被榴辉岩层层包裹,成为超高压变质岩的一部分,将“地心世界”的秘密藏于其中,让科研人员能够窥见地球深处的变化。
片麻岩(岩浆岩或沉积岩经深变质作用而成的岩石)中的榴辉岩(制图/脚爬客)
到了白垩纪,地质构造运动导致岩浆喷发,大量花岗质岩浆入侵,成就了天柱山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俯冲结束后折返地壳底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在造山运动下出露地表,让天柱山成为世界上规模极大、保存较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
花岗岩、榴辉岩、沉积岩,代表着“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超高压变质岩、潜山古生物群三大世界级珍贵地质景观和遗迹、古生物遗迹。这些重见天日的岩石让人类意识到地球深处的地质变化过程,这一发现也导致现代超高压变质理论的形成和现代地质学的伟大变革。
随着郯(tán)城——庐江断裂带的运动,大地被切开,使大别山造山带向北发生约 550千米的走滑运动,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大别-苏鲁造山带地质構造。
断裂带活动深刻影响了天柱山的地貌地形,群山与盆地泾渭分明,构成了天柱山鲜明的地表格局。
天柱山西侧山体抬升,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由于构造活动及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使得花岗岩峰林崩塌脱落,奇石、洞穴星罗棋布,形成“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景观。
天柱山东侧在断裂带活动中下降,形成了潜山陆相断陷盆地,并进一步形成河湖相冲积平原。这处盆地,如今看来貌不惊人,但在新生代时期,却书写下了哺乳动物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1966年,潜山盆地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被人们发现,由此掀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序幕。这也是天柱山被称为“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古脊椎动物化石宝库”的由来。
白垩纪末(距今6600多万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结束了中生代的恐龙纪元。生态系统中突然出现大量空位,哺乳动物们迎来它们的曙光时代。于是,在新生代的第一阶段——古新世,新一轮的竞争和演化开始了。
古老的潜山盆地水热充足,良好的植被给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就在这狭长的湖沼与山林之间,它们需要为自己的家族开拓希望。
郯庐断裂带影响下的天柱山地区示意图(制图/脚爬客)
潜山盆地地形示意图(制图/脚爬客)
哺乳动物们从恐龙的阴影中走出,迅速开枝散叶,走上了不同的进化之路。
有的哺乳动物继续保持小巧且灵活的身躯,拥有了更加广大的生存空间,如东方晓鼠和安徽模鼠兔,它们是最接近啮齿类和兔形目祖先的动物。
有的哺乳动物则是将身体变大,或食草或食肉,进化成不同的模样。而爬行动物和鸟类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化,将古老的基因传承下去。
怀宁原猛鳄复原图(下)及头骨化石(上)(制图/脚爬客)
潜山安徽龟化石(制图/脚爬客)
东方晓鼠复原图(左)与头骨化石(右)(制图/脚爬客)
安徽模鼠兔复原图(上)与头骨及局部化石(下)(制图/脚爬客)
远古的安徽大地上,曙光乍现,万灵共生,无数古老的动物进行着笨拙的尝试,去探索生命的进化可能。但是也正如曙光一样,大多动物仅在古新世“昙花一现”,没能延续到下一个新时代,就沉淀在了天柱山千万年的历史中。留下的东方晓鼠和安徽模鼠兔两类化石,证明它们与现生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们得以追溯生命进化这一宏大主题。
皖水、潛水水系示意图(制图/脚爬客)
天柱山野生动物资源(制图/ 脚爬客) 天柱山野生植物资源(制图/脚爬客)
天柱山也是绝美的生态之地。在广阔的江汉、江淮平原交汇处,天柱山陡然兀起,迎着海洋气息的季风,为这里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降水沿着山川之形,汇成皖河两大主要支流:皖水和潜水。潜水经过千百年的治理和调蓄,灌溉出潜山这块灵宝之地,为沿岸的人与自然生灵筑就美好家园。天柱山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构建了一方自在的自然王国。潜水、皖河与天柱山形成了独特的“两河夹一山”的景观。
蓝喉蜂虎(摄影/ 赵凯)
珍珠黄杨(摄影/赵凯)
绿彩覆盖下的天柱山森林广布,浓度极高的负氧离子涤荡心肺。在这山石草木之间,曾被认为灭绝的安徽麝重新被发现,并被合理保护起来;勺鸡、白冠长尾雉漫步灌丛;蓝喉蜂虎,这一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的家园也在潜水。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天柱山俨然成为长江中下游的“绿心”之一。
2021年是天柱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10周年。天柱山,不只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