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拿出“野蛮”生长的勇气

时间:2024-05-18

金颖

最近,一部纪录片《小小少年》引起热议。导演在跟拍了一年半后,亲眼见证了那些看似无用的兴趣如何改变了主人公的人生。一个兴趣虽然不一定能让我们成功,但是它有可能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你有自己挚爱的兴趣吗?

你有自己的兴趣吗?你是否真正享受其中并因此获益呢?

在《小小少年》中,在猪肉铺跳芭蕾舞的9岁女孩小云儿,痴迷于机器人的少年组合陶启泽和张宇晨,在家饲养了200余种昆虫的小昆虫家殷然,用摩托车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少女赛车手李莲怡娜,毅然投身电竞圈的传奇打野少年国豪,以及将音乐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的9岁男孩王烁然,这6位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少年,小小年纪就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愿意為了这份痴迷和热爱,付出同龄人望尘莫及的时间和努力,甚至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依然专注坚持,真让人欣赏和感触。

兴趣可以让人体验到美好的“心流”状态

兴趣是指一个人研究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时,有积极的心理倾向性。

一个挚爱的兴趣,不一定能让人成功,甚至可能还会影响学业,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就像《小小少年》中的小昆虫家殷然,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都是给虫子换土、喂食、做记录,还常常因此忘记背书和写作业。所以,支持他的妈妈,常常为如何督促他学习、平衡好兴趣与学业之间的关系而头疼。

但是,一个健康的兴趣,有着极高的情绪价值,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因为,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观察力也会变得敏锐,进而产生活跃的思维、牢固的记忆和深厚的情感。这些不仅会丰富这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还有可能让人进入“心流”的美好状态中,进而带来极大的情绪价值。

“心流”是一个积极心理的概念,指当人忘我地沉浸在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每一个动作、想法都会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舒畅地发生,进而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处于“心流”时,会产生高度的兴奋与充实感,进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还会因为感到力所能及,而减少焦虑、提升自尊,并在人际互动中,更愿意互相协作。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人生初期就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持续坚持的话,是非常幸运的。

什么是内驱力?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踢球,不仅非常吵闹,还常常踢坏玻璃。老人不但没有责备和赶孩子们离开,反而给了每个孩子25元钱,并邀请他们明天继续来。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来了,顽皮吵闹依旧。而老人出来,给了每人15元,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但这次老人只给了每个人5元,孩子们非常不开心,扫兴而去。第四天,老人一分钱也没有给,孩子们气急败坏地离开了。第五天,再也没有孩子去老人家门口踢球了。

聪明的老人把孩子们踢球的动力,从内驱力(为自己开心而踢)转变为外驱力(为得到钱而玩),又通过控制金钱与奖励这样的外部因素,有效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

这就是心理学著名的“德西效应”,它反映出促使人采取行动的动机有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即内驱力(自己想要做,自己喜欢做)和外驱力(受到外界因素鞭策或鼓励才去做)。而当一个人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部的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其实,“德西效应”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人类是因为好奇而求知、获得而快乐、突破而满足。但现在随着外部的评价体系(分数、排名、奖惩、他人期望与评价等)的建立,很多人把学习视为负担和不得不做的事,而忘记了学习的最初动机——好奇心、兴趣和学习的快乐。再加上内在的情绪体验,特别是考试失败、排名落后、错误答题等,会让人把“还没有掌握”视为“我无能”和“我不擅长”,从而失去信心,放弃探索与努力。

兴趣,不是靠外界的强制力量、刺激而形成的,而是出于个人的强烈意愿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人因从事有内在兴趣的事取得成绩时,会体验到由衷的满足感和成功感。被“内在的成功感”,而不是“外在附加奖励”所驱使的行动,将更持续、更健康。

其实,外界的奖赏,比如金钱、名利等所带来的快乐,往往都只是一时的。而让我们真正能够获得内心满足与幸福的,是那些让人发自内心喜欢与享受的、有趣好玩儿的事。

怎么化解兴趣带来的压力?

在探索与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你还需要考虑好两个相关问题:如何管理好时间,平衡兴趣与学业?当兴趣不被身边人理解时,应该怎么做?

蕾蕾(化名),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特别喜欢舞蹈。但随着进入小学,特别是到了三年级,要学习和背诵的学科变得多起来,蕾蕾开始有点力不从心,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与要求,有时候会在跳舞时开小差。

虽然,我很认同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才是我们追求有价值事物的基础,但人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除了自己想做的事,也要做好应该做的事。两者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才能真正过好这一生。

所以,当兴趣与学业产生冲突的时候:

其实很多人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就像蕾蕾,当她意识到不是自己笨,而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后,开始调整自己。她制定学习计划,注重课前预习,更专心地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举手提问或记录下来课后请教老师,并及时复习、做好系统小结。很快蕾蕾就跟上了学习的节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也确保了她可以继续支配时间投入喜欢的舞蹈中。

在一张纸上画出两个大圆圈,每个大圆圈代表一天的24小时。首先在其中一个圆圈中,把一天中要做的事画出来,如学习、吃饭、睡眠、个人卫生、运动锻炼、上网、与家人共处、社交聚会、路程及其他等,按照目前时间的实际分配比例来分割。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分配。接下来,在另一个圆圈中画出时间运用的理想状态。这样的“时间馅饼”一经对比,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问题,发现哪些是需要改正的。

另外,如果兴趣不被身边人理解时,应该怎么做?

1.就像《小小少年》纪录片中的殷然养虫子一样,有的同学会害怕虫子而远离他,有的同学则直接拒绝他精心准备的虫虫礼物。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遭遇,不妨试着通过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喜好。就像殷然给班级同学精心准备了一场生动幽默的演讲,主动带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赢得了不少理解与掌声。

2.兴趣本身就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在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不妨一笑了之,对自己说:没有关系,我自己喜欢就好!

人生是一场旅程,倘若你有幸听到内心的某个召唤,不妨大胆一些,去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勇敢地跟随内心的那份热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