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余甘子,君之蜜糖吾之砒霜

时间:2024-05-18

我是华南地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因而对余甘子有特殊又温暖的好感。这种好感一源于自小便对它古怪味道的适应,二缘于远离故乡后,它已逐渐升华为我心目中乡情的象征物之一。

余甘子,乃叶下珠科、叶下珠属成员。果实为小圆球状,熟时呈黄绿色。在广东,余甘子亦称“油甘子”,它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作为一款特定区域的乡土水果,“余甘子”一名更能传达它带给人舌尖上的奇妙体验: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余味沁心。品新鲜余甘子需强大的耐心和毅力。

许多没有生吃过余甘子的人,首次吃都会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仿佛吃了一个没熟的柿子。可是你忍住这股涩味多嚼几下,慢慢地、慢慢地,就有一股清爽的甘甜回荡于喉舌间了。这时若喝凉白开,还会觉得水变甜了,这就是食用余甘子的妙处。一旦适应它古怪的味道后,人们就容易对它产生好感。

也许多嚼几颗,你也会爱上这款冷门的乡土水果哦。可惜笔者至今还未能在北方的朋友圈中成功推广这款“土特产”。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还是用糖、盐、姜腌渍过的余甘子。相比之下,我却最爱生吃成熟、新鲜的余甘子。

吃余甘子是吃它外围的一层肉质的、浅绿色的果皮,水分不多却富含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果皮表面有三道明显和三道微弱的凹陷的棱。把这层果皮吃掉后,就露出里边一个小球状的核,许多人以为这坚硬的核是它的种子,其实从植物学角度看,这并非种子而是“半个果实”。

其实,构建此核的硬壳仍是果皮的一部分,植物学家称其作“内果皮”,我们食用的果肉则是“外果皮”。再留心这层骨质内果皮,会发现它表面也有六道明显凸起的棱。这些棱是余甘子花中三枚雌蕊相互结合,长成一体后留下的痕迹。只要对着六道棱汇聚的顶部小心敲打,核会沿着棱线裂开,露出里边发红的若干粒种子,小小的余甘子也造型有趣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