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济南叶雕传承人都婉莉:方寸叶片展现大千世界

时间:2024-04-24

孙宏瑗 赵晓

都婉莉在进行叶雕创作

春燕剪柳、孔雀开屏、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竟然是一片片树叶雕刻出来的,它们的创作者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济南叶雕”传承人都婉莉。年逾花甲的都婉莉痴迷叶雕20年,创作了1000多幅作品。

出生于1957年的都婉莉,从小就喜欢剪纸。她在练习剪纸的过程中摸索绘画技巧,这为她日后学习叶雕打下了功底。2000年,都婉莉散步时看到杨树和樱花树,就顺手采集了叶子,回家后用剪刀试着剪,于是第一片叶雕作品——蝴蝶诞生了。从此,她陷入了叶雕的艺术世界。

叶雕的创作周期比较长,从选叶、清洗、晾干、构图、雕刻到定型、后期制作,一幅叶雕作品需要经过约20道工序、耗时约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都婉莉根据不同树种叶子的变色期、落叶期等规律,选择合适时间出门寻叶。为了得到满意的叶子,她转遍了济南附近的千佛山、英雄山,哪个山头树叶品质好,哪年的叶子长势好,她都了如指掌。高处树叶受光好、山上树叶水分少、秋天落叶最好用……这些都是她在“寻叶之旅”中总结的经验。在选树叶的过程中,造型好、颜色佳、长得平整周正的树叶最受用。

都婉莉说,在刻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叶脉和图案的完整性,不破坏叶子的结构,依托树叶的形状、脉络和纹理,将生动的图案呈现在树叶之上,使图案的艺术美与树叶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刻画好的作品,还要经过刷防腐液和防水漆、不见风、不见光等工序变成干标本。自然压干能锁住树叶的水分和颜色,保存效果更佳。

都婉莉介绍,叶雕其实是远古时期的剪纸文化,在纸没有被发明之前,先人在树叶、树皮、兽皮、绵帛上镂空作画。在《吕氏春秋》记载的“剪桐封虞”的典故中,已出现叶雕的形迹。民谣中传唱的“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表现的就是古代民间叶雕的情景。都婉莉说:“古人把树叶当作剪纸材料用,我将剪纸元素结合在叶雕中,将剪纸图案以及树叶的形、色、脉络等结合在一起。”

在不断探索中,都婉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都婉莉将叶雕技术进行创新,在单色叶雕的基础上,创作出变色叶雕及拼色叶雕。“在秋天时,一个叶面上会有多种颜色,此时,我会根据树叶的色块、色斑等进行构图,这是变色叶雕;有些树叶整片不适合做叶雕,但是颜色很美,我就将它们剪成不同的形状,重新组合,拼接在一幅作品上,这样色彩更加丰富,这叫拼色叶雕。”都婉莉介绍。

都婉莉说,其他地方也有从事叶雕创作的人,但制作方法各不相同。有些人创作时不保留叶脉,中间镂空,完全像古人一样,把树叶当作剪纸材料用。但她坚持保持图案和叶脉的完整。“大自然和民间美术结合,才称得上完整的艺术品。”

都婉莉的叶雕作品丰富多样。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等都是她的创作题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民俗故事也给她带来创作灵感。她说:“我喜欢用树叶展现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故事的背后蕴含的是丰富的传统文化。”

2008年, 都婉莉用38片大叶女贞树叶雕刻完成“福娃迎奥运”;2009年,她用法国梧桐树叶创作了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

从事叶雕创作20年,都婉莉创作了1000多幅叶雕作品,作品无不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其中最小的一幅作品由黄杨叶雕刻而成,只有指甲盖大小;最大的一幅作品是用法桐叶子雕刻的山水图案,从构图到完成,用了13个小时。

叶雕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能独立创作的人不多。在济南,除了都婉莉,几乎没人做叶雕。最近几年,不少人慕名向都婉莉学习剪纸,但学习叶雕的人却很少。都婉莉对于叶雕收徒,非常严格,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剪纸和绘画基础,害必须真正热爱叶雕。“传承方面要看机缘,我希望年轻人沉得下心,真正懂得叶雕的世界。”

都婉莉叶雕作品《奥运福娃》

都婉莉叶雕作品《黛玉葬花》

都婉莉彩色叶雕作品《凤穿牡丹》

都婉莉彩色叶雕作品《春燕剪柳》

都婉莉叶雕作品《寿比南山》

都婉莉彩色叶雕作品《鱼戏莲叶间》

都婉莉用树叶雕刻的蝴蝶

枯葉本无生命,都婉莉却用另一种方式让它活了起来。“我一生就两大爱好:剪纸和叶雕。既然做了,就会坚持下去,只要能做得动,我就不会放弃。”都婉莉表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民俗文化也才不会间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