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纹身的美与害

时间:2024-05-18

姚扶有

对于成年人而言,纹身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文化、一种行为艺术或一种喜好,算是一种个性的体现。但对还在发育生长的青少年而言,纹身不该成为他们的自由选项。

大家可能知道,在我国有纹身就不能参军。一是为保护他们,因为当军人会接受持久且强烈的训练,很容易造成纹身的疤痕破裂;二是特种兵如果身上有明显标志,不利于执行特殊任务;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纹身会影响军队的正气。纹身非但不可以参军,现今许多大中型企业对于有纹身的青年也坚决不招。由此可见,青少年纹身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求学、参军、就业等的需求。

纹身的“身世”

纹身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我国原始时代就有。远古时,人们把日、月、山川、河流或虫、犬、羊等纹在身上,表示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

在整个古代历史中,纹身一直被继承并发扬。有用来表示意志的,如宋朝的岳母为岳飞所刺的“精忠报国”;有作为美以装饰身体的,如《水浒传》中史进身上纹了九条游动之龙,人称“九纹龙史进”;有怕孩子失散,为便于日后认记,而在孩子身上纹某种图案作为标记的;也有因迷信纹佛像、神符以避邪的;还有为防止犯人逃跑并示以惩戒,在犯人脸上刺字的等等。纹身的寓意和作用更加广泛。

發展到近代,纹身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已逐渐被淹没了其美学光彩,染上了相当浓厚的封建色彩。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热衷于纹身者都是黑社会的帮派组织人员或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有一些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因此,在当时国人的眼里,纹身几乎是“黑”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纹身现象基本绝迹。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影视中黑道人物及外来纹身文化的影响,这一逐渐消逝的古老艺术在中国大地上重燃旺火,并在青少年中蔓延开来。

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于纹身

从个人的角度看,一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个人的价值观尚未形成,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且叛逆心理极强。或出于好玩好奇的心理,或为了彰显其个性而有了纹身的念头,自卑的孩子想通过纹身保护自己或引起别人注意,自负的孩子想通过纹身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打造社会派,让别人不敢轻易招惹。

从家长身上看,一部分家长疏于关心子女,当孩子心理上受到伤害后,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鼓励,变得敏感孤僻、内向、不自信,有些孩子可能就有了纹身的念头。还有一部分家长本身出于赶时髦、追求个性化自己就有纹身,并认为这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从而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从社会影响上看,原本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纹身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印象,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网络信息的发展,外来文化资讯不断传入,风气也在渐变,一些中国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也出现了纹身热现象,引发一些追星青少年的盲目崇拜。

青少年纹身的危害

纹身行为大多是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时期的盲目所为,对青少年自身成长会造成较大危害。

纹身时用针尖在人体上刺、纹,是一种破坏皮肤、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抵御外界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刺激的伤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纹身时损伤了皮肤,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如疖、痈、丹毒、脓疱疮等。如创伤面积大,细菌毒力强,严重者会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还会患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尤其是现在许多纹身师大多不懂医学,纹刺时消毒不严格或根本不消毒,当针刺入皮肤后,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随之带入机体,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结核病、乙型肝炎、艾滋病、麻风等。纹身用的颜料有许多种,不少是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会引起皮炎、过敏,致使局部发痒、疼痛。据研究,纹身专用的颜料含铅、铬等重金属及其它化合物,这些有色化学合成物质对人的身体有潜在的危害,是诱发皮肤癌的因素之一。

如何避免

青少年纹身行为的发生

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正面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纹身的来历、原因、后果及影响。要用现代的科学家、医学家的讲解,让他们了解、理解纹身对青少年危害。

家长要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减少语言或行为上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多听听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多交流,多体谅,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更要多学习相关科普知识,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

青少年自身要多读多看正能量的书籍,多一些广泛的、健康的兴趣爱好。自觉提高认知能力,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在以后为今天的“放纵”自己买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