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原生家庭:影响一生的遗传密码

时间:2024-05-18

刘柯煊

人的一生會有两个家庭,一个是由自己与父母组成的家庭,另一个是由自己婚后组建的家庭。通常,成年后组建的家庭被称为新生家庭,而与父母组成的家庭被称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也是个体学习情感经验的最初场所。

影响力是指用一种不为他人所察觉的方式改变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各自的人格特点、彼此间的互动及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作用等,都会给子女的身心发展烙下印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亲子关系与人格形成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对个体人格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与人格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后又经许多学者补充研究证明,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婴儿期、儿童期还是青春期,亲子关系都是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构成因素。

日本学者福西勇夫指出:“亲子关系在心理学上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儿童,很容易产生人格障碍。每个人在成长阶段都需要父母的守护,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并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打好基础。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次被父母伤害,恐惧和不安就会深埋心底,即使在脱离原生家庭后有所淡化,但感到害怕、想要逃脱的心理状态始终难以改变,与他人相处也会障碍重重,无法真正去相信他人。”已有大量学者认为:不协调的亲子关系在子女不良性格和行为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亲子关系对人格的影响,在婴幼儿时期最为显著;亲子关系的特性影响着青少年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父母双方在子女的人格特征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亲子关系的影响力通过子代对亲子关系的知觉而起作用。以上研究结论恰好从不同角度支持了混沌理论视角下原生家庭对个体人格影响力的洛伦茨模型:

假设洛伦茨吸引子的左右两个不动点是父母双方的人格,左右两簇运动轨道所构成的场,就是父母各自的教养方式与影响力,那么子女人格的形成过程就在这样两个奇异吸引子的复杂场内运动、变化和发展着。

当运动轨道在一个簇中由外向内地绕到中心附近时,即某一阶段父母一方的教养影响力可能达到最大值时,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和需要完善的本能就会促使运动随机地跳入另一个簇的外缘,对父母另一方不同的人格特征展开思考和接纳,并进一步趋于理解和认同,相当于再一次重新的向内环绕,如此构成随机性的来回盘旋。个体人格的形成就在这样不断渲染、吸纳父母双方特点(比如人格特征及思维、行为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最佳的效果就是形成健全的、双性化的人格。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人格特征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双方在子女的人格特征形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共同肩负构成平衡的完整运动系统的重要责任。一个家庭是否稳定与和谐,父母关系是其内部的决定性因素。除去父母的个性与教育方式,原生家庭的心理气氛也会对子女的人格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个体对外界的信任感、情绪稳定性和攻击性、语言交往以及爱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认同感等多个方面。

健康人格源于自我修炼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无法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并不能束缚我们的未来,我们可以在无数个十字路口重新选择,创造新的人生经验。

学会养育自己 既然原生家庭没有提供足够的养育资源,当我们脱离原生家庭后,应学会如何爱自己,主动弥补“爱的缺失”,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自己也可以多接触一些善良、宽容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希望。

学会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展示软弱和无助、允许自己有人性阴暗和自私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允许自己抛弃羞怯和愧疚,坚定温和,从容地表达内心种种的合理需求。

学会与过去告别 逃避型人格的人会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对自己亏欠的情绪上。无论过去的经验多么糟糕、可怕、难堪,每当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却总想要回到那个境地中去,因为自己熟悉那个地方,并在那里生存了下来。然而“回家”则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回到原有的那个蜷缩、畏惧、躲藏着的状态。

与过去告别,是重塑一条回家的路,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分离、哀悼、接纳、重塑等阶段。当度过艰难,与原生家庭的伤痕和解,便能开启新的人生。

学会以更开放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会重新定义“家庭”,例如拥有亲密的朋友,享受甜蜜的爱情,养育可爱的孩子……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圈;有人会离开原生地,控制自己与原生家庭的距离,从而减低它的影响;还有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经济上的完全独立,掌握生活的自主权,在精神上与原生家庭分离。我们可以以开放的角度看待一切不幸:正是过去发生的一切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虽然过去很艰难,但也助我们拥有了一种竞争力。面对未来,不必再背负着过去行走。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归属感指不断确认自己是否在被爱;价值感指会一直寻找自己有能力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接纳。如果从小没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那就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弥补这两样东西的方法,相信同样可以拥有健康的人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