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5-18

黄鹏宇 赵国琴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1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强调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全面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占领高校大学生活跃的媒体领域阵地、崭新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其知识、能力、素质尤其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均衡提升,塑造有强烈责任担当意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对高校大学生实施一体化培养

***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实施“大思政课”不仅包括思政课主渠道,还包括课程思政主阵地,更包括网络媒体平台线上教育阵地。依托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有效融会贯通,从而优化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渠道,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开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

1.3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活跃于各类媒体平台阵地,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追求创新,喜欢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依托主流网络平台阵地,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延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着力于学生多元化内心需要,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打破时空限制的、更有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互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解决现实困难。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在校教学、网络主题班会、党团课、网络社会实践等,有针对性、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源头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育心实效。

2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课题组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组织学校学生完成网络问卷调查,回收5352 份有效问卷,形成了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 学生课余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依赖性较强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学生每天课余时间用在上网的时长多为2 个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的不是用于专业实践、体育锻炼、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而是把更多时间应用于刷朋友圈、淘宝、看影视剧、打游戏等网络娱乐方面,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存在着不断加深的趋势。

2.2 网络覆盖范围广,学生上网更加便捷,上网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网络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在覆盖范围上呈现普遍化趋势。软硬件的升级不仅为学生在获取信息上提供便利,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载体,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拘泥于特定的教育场景如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而是可以抛开固定场景自由展开。

2.3 学生对高校融媒体矩阵下思想政治类内容关注度不高

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各院各系均已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公众平台,形成了一整套结构规范的融媒体矩阵,通过发布学生感兴趣、关注度高的内容,方便学生了解学校现行动态。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也想要在平台上浏览到有用且关心的内容,其中针对就业信息、学习成绩、日常管理这三项大学生的关注度较高,党团建设、思想理论、互动交流或AI 智能回答所占关注度比例较低(表1)。

表1 官方平台学生希望浏览内容

2.4 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表达要求更高

根据数据显示,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学生更喜欢通过浏览相关的视频、导图或文章来获取知识,这一类图文影像在形式表达特征上往往呈现出“更实际、更简洁、更有趣、更日常”等特征。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形式创新,使推送内容更加精简化、趣味化,使话语表达形式更加通俗,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发展(表2)。

表2 学生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呈现形式

2.5 网络思想政治课学生投入程度较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课的投入程度较高,完全投入占比27.86%,网络思政课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信仰的主阵地。同时同学们认为网络思政课程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且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吸引力大大提升,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更乐于接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2.6 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网络沟通交流效果好、亲和力强

根据数据显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学生通过微信、QQ交流沟通时情绪饱满、热心真诚,尊重学生的观点,可以很好地达到交流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虚拟空间内,师生双方身份角色淡化拉近了双方的身份距离,使得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2.7 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意识有待提升,需要有效教育引导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移动设备的便捷性赋予了青年大学生在观点的表达和情绪抒发上的自由,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这种自由性,让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将网络作为个人情绪抒发的平台,做出一些不道德行为,发表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体现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不足。通过调查,近90%以上的学生曾通过网络发泄个人不良情绪,少数学生还曾经在网络上发生过情绪冲突,这些需要高校给予关注,并加强教育引导。

3 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发挥融媒体教育优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主要通过线上课堂教学,此外,有70%以上的学生通过今日头条、学习强国、抖音、慕课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了解思想政治内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深入大学生喜爱的线上网络家园,做到深入学生、走近学生;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个人媒体平台的操作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组织开展思政课、课程思政,有力延展教育的经纬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永葆生机。

3.2 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范畴。形式是事物内部诸多要素之和的结构和外在的表现方式。内容对形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应内容的形式会促进内容的表达和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根据数据显示,有83.72%的学生表示教师通过在线教学视频、直播等方式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良好,趣味性增加,学生喜爱度大幅度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构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实教学资源案例库,主动掌握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使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统一交融,促进和延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内聚力、亲和力。

3.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色建设,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将学校及各院系现有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媒体公众平台,作为发布、浏览、转发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内容的重要渠道。学校官方媒体平台通过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和引领中来。利用重大事件、纪念仪式、传统文化风俗节日,开展多种多样示范引领活动,比如红歌比赛、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朗诵、网络社会志愿服务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宣传。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组织在线答疑、网络对接解决问题等。通过积极引领、暖心帮助,建立信任的桥梁,促进其参与融入,夯实教育的实效性。

3.4 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经过调查,大多数同学每天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软件浏览各种网络信息,在网络空间中释放情感,发表思想和现实生活问题已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在网络空间中,与同龄人可以聊天、冲浪、发布和获得信息,让大学生感觉更自由。然而,这种表达有理性阐述,也有负面情绪发泄。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分辨网络上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点,抵御带有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对社会时事政治歪曲解读等。二是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教育引导学生不发泄负面情绪,自觉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定力。四是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和人文关怀,优化网络舆情应对方式和能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确保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政治方向不偏移,理想信念不动摇。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变化,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学生新特点,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径,强化工作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