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大学生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通识课建设思考

时间:2024-05-18

张燕

摘要“绿色低碳与民航发展”课程具有知识点综合、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行业特色鲜明的特点。本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民航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实践为背景,围绕高校学生环境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从提升教学质量和推进课程建设角度出发,结合课程已有的建设情况,剖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从课程建设理念、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教学考核、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绿色低碳 民航发展 课程建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4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ake "Green Low Carbon and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ZHANG Y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Abstract"Green low carbon and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points, close connection with life practice and distinctiv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ivil aviation industry’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qu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team building.

Keywordsgreen low carbon;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1培養目标与素质目标

“绿色低碳与民航发展”作为全校性选修课,承担着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互为补充的通识教育功能。本门通识课程的学习,以打破多学科间的壁垒,整合与融汇多学科知识为途径,帮助学生进行完整价值观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的主要育人目标。在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当下,高等教育应当将环境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一环。因此,环境素质教育作为普及性和长期性结合的高层次教育,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

“绿色低碳与民航发展”作为通识类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应考虑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与民航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在三个层面实现素质目标,包括:第一层次“构建环境保护的意识”、第二层次“研判环境问题的思维”、第三层次“解决环境问题的素养”。三个层次关注的素质点不断丰富和延伸,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构建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最基本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并认识到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问题的严肃性、重要性与迫切性。在“研判环境问题的思维”这一目标下,学生需要形成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解决环境问题的素养”目标是对学生的最高层次要求,是个体拥有环境意识的表现,也是在运用环境相关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以实践的方式回应当代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刻剖析“绿色低碳与民航发展”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配的工具与方法进行改进。

2课程建设现存不足与困难

2.1缺乏对课程相关案例的及时编制与修订

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通识通修课程,使用教学案例开展课题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当前课程使用的案例较为单薄,没有针对性的编制案例阅读材料、案例使用说明、案例教学课件等材料。此外,课程使用的案例也没有及时跟随国际、国家及行业的政策形势进行更新与调整。

2.2教学过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

目前,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还没有在本课程建设中使用,如微博、微信等。针对学生的群体学习来说,建立课程微信群进行沟通是较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因此,下一阶段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中考虑引入一些便捷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与技术。

2.3主观意识上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课程的选修属性,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欠缺对课程的重视。但学生对选修课认识的偏颇,最终还归于教师与管理部门的问题。同时,由于国内长期以来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因而本门课程的主题与内容也未得到学生重视。值得庆幸,我国这两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问题的重视日益提高。对于上述问题,从管理部门到教师层面应从意识上提高重视,从规范课程设置、加大资源分配、加强教学管理、激励授课教师等多方面改变现状。目前,国内多个高校不断加强对环境类课程的重视,陆续开发了该主题的选修课、公开课等,这些课程建设及其成果也是本门课程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3建设思路与实现路径

3.1意识角度——突出时代前沿特征,及时进行教育理念更新

党的十七大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的培育,更加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从教育理念上应进一步重视环境、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的通识通修类课程开发建设,关注高校人才的环境素质养成。同时,结合我校行业特色,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将民航业节能减排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以实现我校毕业生在行业发展中从工程、技术、管理等领域为行业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3.2内容角度——匹配环境素质目标,注重综合与应用性结合

高校环境素质教育作为普及性、长期性的高层次环境教育,除培养和打造学生的环境素质外,还强调环境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在课程内容与环境素质目标的匹配方面,课程组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形成了环境素质目标与课程知识点的对应关系结构,如表1所示。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环境学、生态学、资源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重要知识,課程中需系统全面的突出相关理论知识,如外部性理论、代际公平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等理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为此,本门课程的推进中需及时跟踪和适应相关学科的发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3.3课程思政——提炼课程思政要素,知识点与要素紧密融合

“绿色低碳与民航发展”课程时代特征明显、涵盖知识领域宽广,同时课程内容与国家、行业的发展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课程思政建设基础。前期,课程组在课程思政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炼形成了课程思政要素集,后续本门课程建设也将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为能够将课程思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课程教学,课程组考虑将思政要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3.4教学手段——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学生交流客观约束

本门课程作为经济与管理类全校性选修课,选课学生具有年级、学院、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学生彼此之间缺乏课堂之外的沟通和联系渠道。因此,对于课程学习中的问题、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的思考或讨论题目,学生无法实现课下的沟通和交流。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课程组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技术平台,搭建学生——学生、教师——学生之间的课上、课下交流平台。后续教学,以期教育辅助平台能够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前预习、课后回顾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

3.5考核改革——引入案例教学授课,重视学习的过程化考核

课程后续计划在部分知识点以案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案例教学过程是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和应用的好机会。在下一轮课程大纲的调整和修改中,将加大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的分数占比提高到50%以上。过程考核以几次案例教学的评分与课堂表现为依据,以此激励学生在课程的过程中,增加对课程学习的重视。

3.6团队建设——加强团队沟通学习,组建高水平的授课团队

课程组的搭建结合个人意愿和兴趣、已有研究基础以及趋同的价值观三个要素。为提高课程组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中心教师课程研讨、集体备课等。特别是,课程组后续将着重将中心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此外,课程组鼓励年轻教师到本领域国内相关院校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外本领域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学习国外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促进每一个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组整体水平提升和发展。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三线一体’案例库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裕,王彦斌等.新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40):88-90.

[2]罗萍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概论(英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22):40-42.

[3]周黎燕.高校人文通识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6,(2): 147-1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