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及突破

时间:2024-05-18

朱达 张茂林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果,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较大影响。高校围绕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也经历了重大变革。进入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企业岗位减少、招聘形式发生变化、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更迭等不利影响将逐步加深。毕业大学生求职就业依然要面对诸多难点和问题,高校开展就业工作必然要寻找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 后疫情时代 难点及突破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57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s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Works in Post-epidemic Era

ZHU Da[1], ZHANG Maolin[2]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118)

AbstractEmploy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ject for people’s livelihoo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ollage education, but also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2020, the COVID-19 outbreak has brought a great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had a great effect 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ervices for graduated students which is carried out by college also had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with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nterprises will gradually deepen, such as fewer jobs, changes in recruitment forms, and chang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and models. Graduates still have to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while seeking jobs, and universities are bound to seek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in the employment work.

Keywords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work; post-epidemic era;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s

就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一头连着社会民生的大计。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着大学生的成才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体现,对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平稳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停工停产,民众居家隔离。为了响应疫情防控要求,许多高校没有正常开学,毕业生无法正常返校,也无法到企业进行实习。传统形式的校园招聘会相继取消转战线上,云指导、云招聘、云面试等求职形式成为主流。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困难,缩减用人需求。高校毕业面临着诸多就业危机和压力。

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在历次重要会议中一再强调要保经济、稳就业、促发展,提出了“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目前,尽管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国外的疫情却正在蔓延扩散,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在较长一阶段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必然趋势。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持续,疫情防控也将不断影响就业环境。高校的就业工作在面临诸多困局的时候,需要在理顺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谨慎研判,科学制定对策,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

岗位供给减少,结构性矛盾加深。2020年因为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但经历疫情冲击却是生存能力最差。即使是生命力顽强的大企业,经营也面临诸多艰难。疫情影响下大部分的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停工停产、业务锐减、资金断流,甚至濒临破产。对企业来说,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缩减用人成本,减少岗位供给以应对经营压力。后疫情时代,企业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供给减少,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降低是必然趋势。岗位供给减少、失业风险增加,则进一步加深了企业招聘与毕业生求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企业在招聘时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考量更加挑剔,希望找到各方面更加匹配自己岗位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而经历过疫情之后,高校毕业生对企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薪资、行业、岗位等方面要求更高,也更加看重企业在经营规模、发展潜力、失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的实力。企业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与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企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持续多久,就业市场如何复苏都犹未可知,但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即将完成学业走出校园却是无法逆转的事实。就业岗位供给减少,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变得更难。

线上开展就业工作的局限性。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为避免增加风险,仍然尽可能地要求企业通过空中宣讲会、线上招聘会、线上面试等方式来进行招聘。但相比传统的模式,线上招聘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宣传力度不足,信息发布分散,网络面试不够全面,都会导致企业招聘效果不理想。相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能力培养也更适用于线下。线下转云端之后,求职面试能力不适用,不能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导致求职面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增加求职就业难度。另一方面,为提高效率、方便管理,高校的就业工作实现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建设就业工作网络平台。但是实际上仍有许多高校,在平台、技术、制度和观念方面依然没有完全跟上。后疫情时代,高校的就业工作不可能完全退回到以前。高校如何加快建设和完善,对于就业工作部门和辅导员来说,如何更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思维学习新技术,都是不小的挑战。

新业态与新行业与常规就业观念的冲突。疫情防控背景下全民居家隔离的“宅”经济催生了很多新业态和新行业。类似直播行业、电商营销、电子竞技娱乐等行业逆势兴起。这些行业因其准入门槛低,工作模式相对自由,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个性,逐渐成了一部分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居家办公、远程会议、直播授课等工作模式,也顺应形势成為职场上常见的工作模式。然而传统的职业认知和能力培养一时间无法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对新行业、新业态的了解不够全面,又缺乏较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选择。也为高校如何紧跟形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难题。

增加心理压力,加剧逃避就业心态。毕业季原本就是各种心理危机出现的高发时期,就业问题往往是最主要的诱因。后疫情时代,在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增加,慢就业、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剧。部分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逃避就业的心态更加明显。有一部分学生执着于选择继续升学,或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目的只是期望通过考研避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或偏执于公务员队伍“编制工作”的稳定性,避免失业风险。甚至一部分毕业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选择毕业后不就业,等待疫情完全结束之后再做打算。这些都是逃避就业心态的外化行为,也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疫情危机下对个人职业规划和树立职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2后疫情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突破困境的举措

强化精准就业的理念,优化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高等学校每年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克服企业招聘与毕业生求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就需要高校提升精准服务、精准施策的能力。学生求职与企业招聘由线下转线上,高校作为中间方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作用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倒逼着高校要更新观念,树立精准就业的理念,完善平台建设,创新就业工作模式以适应当前形势。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努力发挥其自身介于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建设平台完善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匹配和信息送达的功能和服务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就业工作提供精确化的数据指标,帮助就业工作部门和辅导员准确研判就业形势。搭建数据库,运用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匹配,制定高效精准的人才推荐和岗位推荐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也帮助企业招聘到最需要的人才。既能够解决传统模式下的结构性矛盾,也能减轻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高校要发挥“全员育人”机制的作用,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进就业工作。建立全员参与、有效联动的就业工作格局,多方位提升就业能力,多角度拓宽就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学校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解读、用好就业相关的利好政策,结合学校实情科学谋划、部署就业工作,保障学校就业工作有序开展。主动争取社会企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联合培养、企业实训实习、定点人才输送等方式的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资源、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专任教师发挥自身的职业和工作特点。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专业老师也存在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专任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帮助学生健全专业认知,培养专业意识,形成教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合力。还可利用自身的行业积累,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注重思想引领和观念塑造。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提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精准施策的能力。

注重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心理帮扶和引导。临近毕业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阶段,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加之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环境和职业模式发生较大的变化,更加容易诱发心理危机。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就业能力指导之外,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帮扶和心理引导。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对有心理危机学生保持持续关注,做好及时干预和辅导。聚焦困难群体,对就业困难、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等类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分析问题原因,做好相应的帮扶和引导。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可以联合心理健康咨询部门,通过开展专场讲座、提供咨询专线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疏导负面情绪、端正求职心态、提振就业信心。既要帮助学生认清现实形势,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能力自信和专业自信,要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就业压力不能一味选择逃避就业。

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多元化择业理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不断构建和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是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的重要基础。面对后疫情时代愈加复杂困难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因势利导,引导高校毕业生塑造多元化的择业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一方面,结合国家脱贫攻坚重要战略,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升华个人志向和追求。鼓励高校毕业生要敢于吃苦,着眼于艰苦的基层,到欠发达地区去建功立业,把个人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响应祖国的号召,通过“选调生选拔”“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选拔到基层社区去工作,服务欠发达的地区。为我国建设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另一方面,要提升对社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研判能力,帮助毕业生形成多元的择业观念。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但是同时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机会,为毕业生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的职业教育要充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将符合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文化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择业和就业观念,有效拓宽学生就业路径。

3结语

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比以往都更加严峻。后疫情时代,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高校的就业工作却不能退回到以前的状态。疫情形势倒逼着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得不加快提升和创新,以突破困境和适应形势。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及思政辅导员应当在困境中把握机遇,认真研判形势。开展就业工作要兼容并蓄,多措并举,提升技术和转变理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精准就业的服务质量,挖掘就业资源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创新理念加强学生的观念引导和人格塑造。在面临后疫情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中,充分把握住发展和提升的机遇,实现突破,开辟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GJ-YB-19-07)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赖德胜.疫情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1):34-37.

[2]祝军,李家华.精准服务助力大学生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 2020(07):48-49.

[3]张新来.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破解之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1(10):118-120.

[4]杨紫,刘凯,王乐乐.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贸人才,2021(4):187-189.

[5]曹东,易玉梅.后疫情时代的精准就业:从信息精准到能力精准[J].就业指导,2020(19):55-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