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18

张佑华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与载体。作为中国文脉的主体承载,中国古代文学在高师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教师师德养成与专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积极推进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坚持课程育人导向,提升师范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师古代文学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28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carrier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hinese context,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a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responsibility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curriculum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enhance normal students' national feeling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ancient literature in normal universities; practice path

1 古代文学具有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

1.1 古代文学的课程目标契合思政要求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课程,也是师范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学,提升文化、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是坚定师范生理想信念、提高师范生道德情操、增强师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在高师人文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基础地位,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通过古代文学课程学习,师范生应了解中国古代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样式、文学流派的发生发展及脉络,重点掌握各个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掌握并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担当中小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责任与使命。

古代文学课程学习,对全面提高师范生文学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教育初心与教育使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1.2 古代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

古代文学蕴含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与基因,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君子品格,是立德树人的历史显现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思政资源蕴含极为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一脉相承,互为注脚,自成体系,共同指向人的精神提升与人的灵魂塑造。

先秦文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与发生,是中国精神的原初显现与积淀。诸子百家学说中有着丰富的中国古典教育思想与人文观照。秦汉时期的家国同构意识与家国一体理念深深影响着这一时期文学的人文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儒林文化与士大夫精神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成为秦汉以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魏晋南北朝,传统道家与秦汉儒学进一步融合,并一定程度吸收外来佛教思想,形成了玄学,影响着魏晋六朝的文学发展与演变,文学自觉遂成现实,文学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学理上重视与社会层面的提升。唐宋文学迎来了中國古典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传统中国精神高举时代旗帜,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成为唐宋时期文学的时代表达。元明清文学中鲜明的人民性、大众性与时代意识无不影响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思想意蕴一直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专业认同与教育使命等都有着深厚的涵养作用。古代文学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典文学知识的学习,是师范生智育的重要实践。先秦儒家的“六艺”教育体系纳入了体育的元素,山水诗、山水游记等为代表的古典诗文记载描绘的大美中国的多娇如画江山,缘情而绮靡的诗,体物而浏亮的赋,讲求对偶用典辞藻声律的骈语,都是非常适切的美育资源。诗经、田园诗农事词中记录着丰富的劳动实践与劳动体验,便于我们深入广泛地开展劳动教育。

1.3 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利于思政开展

古代文学是高校人文学科的传统课程,是高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语文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以上述专业为代表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古代文学是唯一一门连续开设两个学年的课程,为保证古代文学的足量开设,高师院校从本专科学制的实际出发,专科层次的古代文学一般安排在大学一二学年,本科层次的安排更优化,一般安排在二三学年,这个安排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一般规律,注意与前后置专业的连贯性,将古代文学纳入中国文学体系中去思考,并突出古代文学的基础作用。

师范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初,便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系统古代文学学习,对中国古典文学展开持续了解和把握,逐步树立起文化自信并有效提升。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很好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一基本特性。

2 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1 理念先行,科学设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专业化语文教师,与其他人文学科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相比,古代文学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尤为突出。科学设计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发展创新课程思政意识是第一要义。抓住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顶层设计上与古代文学课程实施主体这两大核心要素,推动专业顶层设计与课程实施主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古代文学对师范生师德养成、坚守教育初心、坚定教育使命、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基础性作用。顶层设计要去教育功利化,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涵养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合理安排古代文学课程的开课学期与学时,有力保证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主体即执教教师要坚定课程自信,严以致学,精以施教,最大程度发挥古代文学的传道情怀、授业底蕴与解惑能力。

在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引导、示范和帮助师范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之基,深入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经据典。坚持古代文学课程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同时,突出古代文学课程的引领性与时代价值。将培育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教育。

2.2 实践取向,课程思政融入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全程

紧扣高师古代文学课程目标设计、教材选用、教学与考核大纲编制、教案课件编写与教学组织实施等五大方面,展开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目标设计方面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意识,古代文学教研室与高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力,共同教研,按照古代文学课程总目标、编章目标、章节目标三级,从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两大维度,精研古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发展脉络,凝练每个时期的突出主题,分层设计。

高师古代文学教材的选用必须坚持师范性与专业性并举原则,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把握,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版本的古代文学教材与专著进行深入研读、比对、分析,参照国内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古代文学教材使用的效果,从区域高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择优选择。重视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研讨,着力教材建设,编写适切新时代高师古代文学教学的教材,进一步发挥教材在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发展,实现古代文学的课程育德、课程育人。

教学与考核大纲编制、教案课件编写方面,要深刻把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要义,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示,突出古代文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科学编订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要对照古代文学的课程育人目标,依循该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落实“两纲”,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组织实施方面要紧抓课堂授课、课程论文、教学反思等关键环节,积极展开课程思政实践与探讨。古代文学教师对历时两学年的古代文学教学要进行统筹安排,明确课程学习的总目标与学期目标,既要保证前后学习的一贯性,又应突出阶段学习的深入性。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古典文献的系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执教教师要精研凝炼出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精选古代文学阅读书目,布置阅读任务;课堂上,以点带面,引导师范生开展系列阅读系统阅读,规避碎片化阅读,矫正师范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与一知半解;课后,通过交流研讨、课程论文等方式途径了解掌握师范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状况,开展教学反思,调整优化本课程的学习。

2.3 抓住关键,着力提升古代文学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

推进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古代文学教师是关键。提升古代文学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要紧扣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与教师职业素养三方面着力。

古代文学教师的政治素养是其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执教教师应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相统一”,锤炼自身的政治品格,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新时代优秀基础教育师资,是高师院校教师须一以贯之的首要之义。

古代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其课程思政成功实践的基础和根本。执教教师既要具备史学思维,对传统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文学作全面观照和系统把握,对各种文学样式、文学思潮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及其基本走向应有清晰的认识;又应坚持文学本位,重点考察处于时代大背景下的文学时期呈现,立足于各历史时期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展开深入的解读与探究。执教教师也要深刻把握古典文学中淡泊以明志的君子品格与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努力做新时代有担当、严操守、勇奋斗的新儒者。

古代文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其课程思政成功实践的有力保证。执教教师应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进一步强化育德育人意识,发挥古典文学这一传统人文基础学科的特有魅力,聚焦语文教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与支撑作用,发扬“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理念,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滋养师范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培育师范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师范生自觉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2.4 强化监测,完善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监督评价机制

教学监督评价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的研制是首要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团队在高师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一般标准指导下,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研制出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细则,让评价落到实处,监督有力。强化动态监测,将评价贯穿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一是要重点考核人才培养方案对国家有关课程思政的落实度。古代文学教师应积极参与高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科学设置古代文学课程群,从顶层设计上保障该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课程思政的开展。二是要聚焦教学大纲对课程思政的贯彻度。教学大纲的编写上并非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古代文学教学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坚持文化自信、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教育统领古代文学知识的学习、古典文学素养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三是要关注课程思政实践的执行度。执教教师要按照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来科学设计教案与教学内容的编排,精心准备讲义与课件。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实践环节,避免出现教案中思政突出,授课仍然是因循守旧,新瓶装老酒。

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具体实施,都要高度重视,全面规划,循序渐进。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切忌生搬硬套,流于说教;切忌跟风冒进,失之功利。在新時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召唤下,以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思政为试点,切实推进高师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地专项基金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JK19JMZ001);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基地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2020-11-03.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N].2020-06-06.

[3] 《***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