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杨梁杰 周海 袁健
摘 要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文章以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掌握机械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建立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实现价值引领,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机械设计 地方本科高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46
Abstract Mechanic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and a compulsory backbone course of mechanical majo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esign i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wants to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 system of the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let students master mecha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machinery,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ombin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with moral education, then realize value guidance and cultivate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ude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chanical desig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課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高校所有课程都应具备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新时代高校的思政育人工作应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频共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1 课程思政理论背景
1987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是我国较早提到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2019年,教育部提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提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2020年9月,上海召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次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2 当前课程思政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1专业教师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不足,容易出现“尬讲硬套”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由于工科专业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本身政治理论素养有所欠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往往出现无米而炊、生搬硬套、尬讲尬聊。由于专业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和政治理论储备的不足,很难游刃有余地做到将思政教育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嵌入到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壁垒依旧存在,未能做到课程思政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课程思政的“融合力”有待加强。
2.2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深入,同一课程“案例雷同”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应该围绕课程性质与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思政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难发现“门门课程将思政,个中案例尽相同”的现象。作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执行者,少数教师未能在对专业课程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去深度思考与挖掘课程中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价值导向与哲学思想,[4]围绕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去有效提炼思政元素,只是对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未能实现课程思政的立体化和针对性育人。
2.3专业教师对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育效果“浮于表面”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课程思政不是字面理解上“课程”与“思政”的简单叠加,而是“课程”中要体现出“思政”的隐性育人功能,“思政”中能映射出“课程”的显性育人成效。少数教师未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而是简单机械地空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思政部分与专业部分仍然泾渭分明,两者之间未能真正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 地方本科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3.1 机械设计的课程定位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以盐城工学院为例,授课对象是大三年级机械类本科生。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之前,学生先学习工程图学、材料科学基础与热加工工艺、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机械原理等课程。通过学习机械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相关基础知识和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理解并遵守工程伦理、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在线教学、项目设计、课外作业、实验等教学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实现从“课内到课外再到课内”到循环延伸。
3.2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应当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课程思政目标体系主要可以分解为通识目标和专业目标,[5]通识目标主要立足于“立德”,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四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切实增强“四个认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中国梦。专业目标重点在于“树人”,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塑造健全品格,使其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深入社会实践,深化职业理想,努力践行科学严谨、团队协作、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基于机械设计的课程特点,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3.3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以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机械设计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鹽城工学院朱龙英教授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全书共5篇16章。本文梳理了该教材各章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罗列出了各章节核心知识内容的思政融入点、思政目标和预期思政教育效果,如表1所示。
3.4 机械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探索
3.4.1以行导人,言传身教
课程思政的建设前提是让教育者先行。教师队伍整体思政育人能力的提升,将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将直接感化学生心灵,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性和导向性的言行将间接引导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专业教师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要勤问津、多灌溉,教之以事、喻之以德,加强对学生细微处的关心和转折点的帮扶,起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育人效果,将无形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3.4.2课程服人,潜移默化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要以“课程服人”,专业课够专业,思政教育合理适度。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把握该门课程特点,在每个细节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实现课程育人的水乳交融。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以正面价值观引导和反面失败工程案例警示为主,将人生或哲学大道理变成课程案例小故事,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3.4.3共情化人,润物无声
高等工程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高校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面向的对象主要是“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群体。这批对象群体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差异决定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站在“共情”角度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专业课程中导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政元素濡染,润物无声地对其思想行为、价值取向进行塑造。
3.5 仍需解决的问题
3.5.1营造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学习的持续氛围
首先,以学科和课程为单位,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培训常态化,逐渐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提高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认同,激发建设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其次,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多开展校内外课程思政建设调研会和座谈会,共同交流课程思政挖掘的好方法、研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金点子,帮助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同时,学校和学院加强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择优组织示范课堂展示活动,树立标杆、推广学习。
3.5.2搭建课程思政跨学科协同育人交流平台
在“大思政”格局下,一要构建各学科教师协同育人联系机制,聚焦要素协同,加强交流学习,强化各类群体合力育人的自觉和责任;二要将思政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的协同效应;三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加强工科类专业与经管法等优势学科的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发挥跨学科抱团育人功能;四要利用网络大环境,努力搭建课程思政“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达成不同学校之间课程共建,利用课程微资源、展示思政大能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最大化。
3.5.3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思政教学目标考核。任课教师除了关注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平时作业、网络自主学习、项目设计、实验、期末考试等各个环节目标考核,还应设置独立的思政教学目标考核,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开展状况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各类项目选拔、岗位聘用、评优评奖的重要考核内容。
4 结束语
让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并逐显成效任重而道远。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应当继续实施师生共建、多元协同,在挖掘思政元素时重点分析中国特色案例,渗透本土理论,将课程教学的育人总目标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时应当如盐化水,把握关键环节,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守正创新,增强立德树人的育人效力,培养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之匠人未来可期。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1年课题(编号:SZ202109);盐城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20KCSZ11)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梅瑞斌等.“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与价值典范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8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A/OL].(2020-05-28)[2021-03-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李善雅等.地方本科高校工科專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46.
[5] 刘洪丽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法探究[J].高教学刊,2020,43(3):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