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校企联合培养为导向的实践型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向龙 王德永 王慧华 屈天鹏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冶金工程专业特点出发,从理论教育、进厂实践以及联合模式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成果转化,以及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校企双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论文对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校企联合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16

Abstrac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n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ers'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chool popularity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factory practice and joint mode. On this basis, it discusses the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larifie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s paper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ali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combine of work an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ternship

0 引言

十五大报告提出,我们国家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尤其是那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人。而高校作为人才的提供者,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授学生工作技能,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及责任。如何培养人才,使其毕业之后与社会快速接轨,已经成为摆在所有高校桌面上的难题。

自从高等教育成立以来,教育就与工业生产密不可分,但是与此同时,在教育与企业联合的过程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特点。纵观世界,高等的应用型教育具有校企联合和工学结合的特点,[1]“双轨制”“优势分配”“TAFE”“产学合作”以及其他很多模式都已经成为校企联合的常规模式。[2-4]与此同时,随着需求的发展以及创新风险的提高,高校和企业趋向于更加紧密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目前,精英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微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可谓不大,甚至已经把人才看作是核心竞争力。在培养精英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的国家中,当首推德国。德国教育不论在观念方面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颇有建树,可以为我国高等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提供重要参考。[5-7]德国观点认为:以能力为本位,企业的实践培训和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正是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德国才孕育出了宝马、西门子、蔡司、蒂森克虏伯等国际巨头企业,经济繁荣。美国教育更侧重于实用性,一切都以企业的需要为核心,为企业培养合格使用的专门人才,教学均在企业的参与下开展,也是在这种校企联合的模式下,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不难看出,推进校企联合,对于人才培养和国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主要从冶金工程专业领域,对校企联合方式展开探讨,目的是对现代冶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冶金专业特点及面临问题

冶金工程专业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于上述特点,本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工学结合,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种企业的需要,进而顺利地就业;第二,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实际操作进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质量得以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动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等能力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因此,依托于校企合作,学校对于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对于学生顺利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以及联合模式

以前,最为常见的传授知识与工作经验的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等“一对一”方式。此种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如学徒天天跟在师傅的身旁,师傅手把手教,学生的技艺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此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便于师傅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徒的特点来调整自身的傳授内容,此种类似于“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可看作是工学合作的雏形。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在此种情况下,传统的学徒制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因此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主流。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学校这一教育制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理论与实践知识出现割裂,使得教育、职业无法有效统一,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其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的精力很少。

若想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使命,就一定要想办法创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以企业岗位需要为核心,按照职业要求来合理地设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为根本目的。[8-10]得益于此种模式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依托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彻底地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能够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校企合作模式衍生出了以能力为根本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国的教育由纯粹的学校教育向学校与社会对接的教育模式转变。[11]此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据职业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邀请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来帮助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在日常教学进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还在培养其职业素养方面投入巨大精力。总之,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校方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如此一来,学校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校企联合教育在当今社会运转中,一般都是学校同企业采用订立合约的形式对校企联合教育做出相应规范,彼此达成一致,然后进入正常运作。因此,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现实中及实际地位上均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合作双方不能仰仗各自所独有的特长之处而在合作中为对方刻意制造麻烦或者以此认为自己位置高对方一筹。另一方面,应当大力促进企业对教育的关注,多方位支持他们拿出资金投入到办学项目中,将企业、学校两个从前看似毫无关联的组织通过此类合作建立紧密联系;再次,统一要求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实践,以此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可在现实中处处得以应用的生存技能,正确引导并建立学生对现实生存和实践的基本认识。这些都是劳动技术教育的统一要求。此外,还应重点考虑学校周边的企业,这样便于管理;另外在技能培养方面一定要注意同创造现实物质收益挂钩。校企联合办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在知识、思想、技能等方面都具备很强综合能力的人才。学校对于学生在劳动观以及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并全面提升素质的方式,但这不能同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混为一谈。学校和企业通过联合办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分别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在这一过程中也势必会通过自身劳动形成物质收益并最终为二者创造部分利润。由此可见,校企联合办学在最终目标上并非是孤立的,学校自身的教育功能是特有的,而企业参与其中必然在实现教育基本功能之外拥有经济价值。教育和经济应当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在大学四年时间里,每一个毕业学生在企业实地实习时间需要得到充足的保证,同时学校应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上岗实践要真正成为教育程序的一部分。不过,这一操作必然会让学生分批进入多家企业实训,对学生各方面的管控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训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加强学校对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的整体管控、学习评测总结等,因此校企双方应针对这一问题制定联合管理措施。

此外,在组织学生实习方面,要选择有利于他们自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的企业进行实习。一方面必须切实结合学生的教育和自身成长规律,对其身心发育、知识水准的掌握做出具体衡量,挑选符合其发展规律的、与具体教育和实践紧密相关的实践类型。必须是无毒无害的、无危险的劳动项目。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在实践推进过程循序渐进,难度和复杂程度应该呈梯次进阶,操作不宜过于繁复。另外整体实践项目的选择与实际操作要具有合理性。确保实践的具体详情、工作程度要在学生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推动知识掌握与技能的融合。实践之前要加强安全警示,明确实践内容,加强学生保护,确保实践操作的安全性。

3 校企合作改革成效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回归。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即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生产”出思想完备的人,而且还要让这个人具有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校企联合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与职业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加强了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具体而言,校企结合的实施将会带来三大效益:

第一,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助其快速走上工作岗位。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在人才市场上录用做过相关工作,具备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生刚出校门,尚无实际生产经验,因此很难达到企业要求。但依托于校企合作,在校学生可以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内,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都会有显著提高。工学结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如此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种企业的需要,进而顺利地就业。

第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在该模式中,学生到企业中体验生活,有助于提升其抗压能力,增强对工作负责的意识,能够较早地接受社会及企业文化的洗礼。此外,学生在实际操作进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质量得以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动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等能力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在校园中,学生很难有机会锻炼自己。可见,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在该模式中,校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学习和就业的完美对接。学校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将企业资源進入学校,无形当中就扩大了学生的择业范围。此外,依托于校企合作,学校对于社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对于学生顺利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从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使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当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索。

4 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回归,对高校的就业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在和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建立紧密联系,并且实际地位上应该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在选择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统一要求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另外在技能培养方面一定要注意同创造现实物质收益挂钩;在大学四年时间里,每一个毕业学生在企业实地实习时间需要得到充足的保证,在学生进入实践操作的指导方面,企业要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学校应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上岗实践要真正成为教育程序的一部分。此外,在组织学生实习方面,要选择有利于他们自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的企业进行实习。

基金項目: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刘振天.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6).

[2] 周永.基于校企对接的现场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1):166-167.

[3] 万应玲.高等职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3):161-163.

[4] 任艳.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8):153-155.

[5] 王晓波,曾明星,周清平.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46-150.

[6] 郝远.加强官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5):147-152.

[7] 郭玉梅.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25):25-26.

[8] 王华强.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6):64-67.

[9]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10] 姜文彪,陈烨.实施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强化实践教学应用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 356-358.

[11] 卢瑾,李洪煜,王小号.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实训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34-1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