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融入航空航天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5-18

蔡伟伟 黄涣 朱彦伟 杨乐平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也是当前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在辩证探讨课程思政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以“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为例分析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师为主体,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以课堂为载体,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体验和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 航空航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19

Abstract The course politics is a new mod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time, and it is also a new trend of the aerospac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d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urse poli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erospace missio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lea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aking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to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the course politics; taking the classroom as the carrier, improv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effect of the course.

Keywords course politics; professional courses;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1]“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2]深刻阐明了高等教育育人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立德树人,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造就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际上,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始终认为育才先育德、高尚品德是为人在世的根本,立德树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此外,未来大国竞争、技术较量等在本质上是各类人才的比拼,但那种不具备高尚品德、健康人格、坚定信念的“人才”,即便技能再高,也不能够担当起支撑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立德树人更蕴含着时代发展的价值。

课程是实现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而思政课程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受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比例低、思政课程学时少以及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等因素影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在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依托上述各类课程以显隐结合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部署。[3]本文以该《纲要》为基本依据,探讨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及其对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并结合“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的总体特点,从课程建设的中心、主体和载体等视角给出思政元素融入航空航天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建议,为进一步探索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提供参考。

1 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

课程思政概念直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一经提出便受到各个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一般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依托专业课、通识课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将价值塑造寓含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育德作用,使每一门课程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4]《綱要》明确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充分说明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1.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统一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有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区别和联系的讨论已经相当充分。简言之,两者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所依赖的课程载体自身的目的不同:思政课程本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简称,其课程内容设置的目的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则以各类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为载体,其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传授通用或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但与此同时通过主动发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春风化雨的方式随同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过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统一于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形象地说,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发挥主干作用;而课程思政则通过发挥其他课程的思政功能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个支流,与主渠道同向合流形成高校全方位育人育德的合力。

1.2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和“隐性思政”理念的综合呈现

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的辩证关系来看,课程思政充分体现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所谓“大思政”,实际上蕴含着对待思政教育的一种全局观、总体观、系统观,它要求打破纯粹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定思维,利用受众对象所接触的一切社会事务或活动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塑造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对“大思政”理念的体现主要是从高校学生所接触的非思政类课程切入,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开展思政教育。[4]区别于思政课程直接以显性教育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所依托的专业课、通识课的主体职责还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隐性思政”的理念。因此,课程思政分别从教育渠道和方式两个维度对上述两种理念进行了诠释和综合。

1.3 课程思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在总结前期“两纲教育”“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等课程改革经验和成果基础上,经部分高校试点探索提出。自提出以来,课程思政日益得到人们关注和认可,在各类高校中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促进了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并给出了文史哲类、理工类等七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目标。显然,课程思政概念形成、演进发展的全过程都与实践探索紧密相关,其与思政课程合力育人的效果已经得到一定验证,但由于每个高校、每门课程都存在差别,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并不存在,后续全面推进过程中仍然需要因地制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2 “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分析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是课程思政所依托的基本载体,不同的课程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具有较为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有的则侧重于讲解数学规律、物理原理的来龙去脉等。只有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合理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才能将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节以“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思政资源等视角分析该课程的主要特点,为其他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提供参考。

2.1 课程简介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地进步,微纳卫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在轨服务机器人等新型空天飞行器竞相发展,人们不断创新航天任务模式,以期更快更好的探索利用太空。面对复杂多样的航天任务模式,如何规划设计航天任务、如何评价航天任务效用是每一名航天人所应该了解的知识。“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即以此为背景,面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通过讲解典型航天任务模式、航天任务规划建模与求解方法、航天任务效用分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问题、建立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模型并求解获得任务方案的能力。

2.2 课程特点

2.2.1 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力图通过对地观测、在轨服务等典型航天任务,使学生掌握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是一门面向实际航天任务的课程。众所周知,任何一项航天任务的分析设计都离不开航天动力学、空间环境、航天器总体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支持。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上述专业基础知识由“空天飞行力学”“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航天器控制原理”等课程负责传授,而本课程则在具体应用问题的牵引下,运用前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来建立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问题的模型,进而寻求任务解决方案。

2.2.2 鼓励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一门面向航天任务的综合性课程,“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除了需运用专业基礎知识外,往往还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在分析航天任务流程,梳理相应约束条件并建立航天任务规划模型之后,将讲解如何运用数值优化方法求解获得优化的任务方案,而数值优化的范畴较大,属于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集成。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2.2.3 蕴含相对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无论是课程背景还是课程内容都能够挖掘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也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所在。在课程背景方面,“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属于航空航天类专业课程,而航空航天往往代表着高精尖技术,与强国强军的情怀和梦想紧密结合,且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斗卫星组网、嫦娥探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都给本课程注入了天然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程内容方面,以典型航天任务一节讲授的在轨服务为例,我国通过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微小卫星在轨编队飞行等试验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些成功实施的任务既是课程教学的案例素材,也是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

2.3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作为一门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课程,“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的思政建设需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以思政资源增添教学内容的丰厚度,即从工程伦理、大国工匠、使命担当等视角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同时在各类思政资源中优选与教学目的最为契合的元素,促进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提升。二是多措并举自然融入思政资源,即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点、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在准确把握专业内容和思政元素的主次矛盾基础上,实现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共同提成。三是多主体多阶段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保障部门、课程教学团队或教师等多个教学主体,且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同样涵盖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和激励等多个环节,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3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

无论以什么方式将思政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最终都将以课堂为基本的媒介,由教师将专业知识、思政元素传授给学生,因此本节围绕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以及连接二者的基本桥梁——课堂,阐述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考。

3.1 以学生为中心,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纲要”指出工科专业课思政建设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课程思政应该以学生思政素质的发展为落脚点,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为着力点。这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客观分析学生思政素质基础和专业能力水平,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点、体量和结合度,从教学方法、情景创设、资源使用等方面完善专业课程思政方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能。

3.2 以教师为主体,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资源在什么点融入专业课程、以什么形式融入专业课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课程思政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广的专业视野和深厚的专业积淀,还要具有相当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5]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客观认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专业课程的主动性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同时,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主动对接思政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尊重思政教育的特征和规律,为灵活运用思政教育资源奠定基础。此外,为达到随风潜入夜的思政育人效果,教师还应当将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思政教育能力有机结合,从专业课程的背景、内容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对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水平、思想价值观的分析,因材施教,在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以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元素寄寓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

3.3 以课堂为载体,提升课程思政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对课程思政资源和专业知识融合效果的直观呈现,也是思政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传播给学生的基本媒介,其氛围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度、对思政元素的认可度。[6]因此,为提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最终效果,需要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抓手,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以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学习环境, 提升课程学习的体验,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效果。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高校非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能,与思政课程共同构建起高校全程全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格局,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出发,以“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为例分析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从学生、教师、课堂等视角提出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的思考,以期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强军新工科视角下航天工程課程体系深化研究与实践,(HNJG-2020-0013);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空天XX专家型XXXX人才实验班教学改革研究(yjsy2020011)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8) [2020-6-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 新华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18-5-2) [2020-6-9]. http://www.ccps.gov.cn/xxsxk/zyls/201812/t20181216_125673.shtml.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5-28)[2020-6-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17(2):114-119.

[5]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6] 邓小伟,王辉,查雪梅.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育人元素探索——以“浮游选矿”为例.高教学刊,2020,26:163-1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