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思璇 孔令玲 邓淑梅
摘 要 随着高校学生中特殊群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并且已经逐渐转变为社会性问题,而固有偏见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容易忽视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泰州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会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中三类特殊群体(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有着各方面负面影响,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特殊学生群体身心发展问题的矫治提供更多可行方案与教育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心理问题 特殊学生群体 社会刻板印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73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tereotypes on Special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LI Sixuan, KONG Lingling, DENG Shumei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special grou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special groups have brought challenges to school management, and have gradually turned into social problems. Inherent prejudice is one of the easily overlooked factors which can affect their mentally healthy developm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aizhou University students, we can see that social stereotype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three special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Hop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more feasible solutions and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rrecti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special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pecial student group; social stereotype
社會刻板印象也叫作“定型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特定群体形成固定的观念,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和难度因此被简化,这对人们后续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在遇到与自己心中的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况时,大部分人依旧倾向于维持已有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尝试改变,[1] 斯蒂尔与阿伦森的试验表明,一旦产生刻板印象,就强烈作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日常行为。[2]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家庭、学业等因素,在与人交往时心理反应更加敏感紧张,尤其容易受到他人眼光的影响,因此研究社会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中三类特殊群体的影响对完善高校心理健康矫治体系,帮助大学生中特殊群体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
根据泰州学院特殊学生群体分布数量以及近年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数量发展状况,挑选了大学生中三类最典型的特殊群体:
1.1 家庭贫困群体
截至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2285万人,其中527万人为贫困生,占总在校人数的23%,166万人为特困生,占总在校生的7.3%。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交往障碍,自我意识不良,甚至出现心理疾病。[3]
1.2 单亲家庭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自1989 年到2017 年离婚率统计显示,离婚率由 0.68‰上涨至 3.15‰。我国离婚登记数量从 1987 年的 75.3万对增长到 2017 年的 437.4 万对,增长近 6 倍,[4]逐年增长的离婚率使得单亲家庭子女比例上升,有的高校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在性格上相对内向,不愿敞开心扉,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心理,甚至出现压抑、焦虑的状况,继而导致对生活冷漠,凡事缺乏兴趣,封闭自我。
1.3 学业困难群体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知识基础落后、对所学专业兴趣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成绩落后、多门课程挂科,而随着2019年教育部宣布取消高校毕业清考,学业困难学生所面对的毕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在平时人际交往中,由于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内心会产生低人一等,自信心减弱,逐渐加重厌学心理,影响自身心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
2 研究过程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依托《普通大学生对三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和《社会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中三类特殊群体的影响调查问卷》展开调研。《普通大学生对三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874份,问卷有效率为97.1%。《社会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影响调查问卷》分别面对家庭贫困、单亲家庭以及学业困难三类群体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235份,问卷有效率为9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刻板印象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影响
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明显的焦虑水平差异,在竞选失败、学业困扰和周边环境干扰过多等影响贫困生内心焦虑等级的日常事件中,遭受歧视或冷遇位列第二,[5]而刻板印象正是导致歧视冷遇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80.3%的贫困生认为自己会因为特殊的家庭情况被身边的同学朋友区别对待,并且65.7%的人表明自己确实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遭到过区别对待。对于非贫困大学生来说,受到网络媒体以及自己以前与贫困学生接触经验的影响,确实存在社会刻板印象,而且近25%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因此区别对待贫困家庭的同学,有人的歧视行为是自觉的,他们明白这是对对方的伤害,而有些同学是不自觉无意识的表现出歧视行为,而这无意识行为很多时候就是潜意识里对家庭贫困群体的刻板印象,但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在深入接触一个人之前应其家庭原因对其做出初步论断并产生歧视行为,都属于社会刻板印象的外部表现。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表1),外界对贫困生的固有印象和偏见对50.4%的贫困生造成消极影响,且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部分贫困生会因为担心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而减少甚至逃避社交活动,这会严重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甚至会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和孤僻人格。
在研究普通大学生对贫困生的刻板印象的问卷数据时还发现(表2),近60%的人对贫困生印象并非是负面的,他们认为贫困生独立自强,乐观面对生活并且学习努力,试图改变命运,78.2%的人表示自己不会对在日常交往中对贫困生区别对待,而在调查与采访贫困生时,结果却恰恰相反,大部分人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是负面消极的,例如:自卑孤僻,做事畏手畏脚,心思缜密,这一错误认知对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其实人们并不会像贫困生想的那样,在深入了解前就对贫困生产生偏见。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中就提到,幸福来源于人们选择关注什么。正如贫困生总是看到个别人的偏见,以偏概全,导致缺少自信,逐步加重自卑心理。所以将自己置于一个积极的环境内是十分重要的,在接收外界信息时,贫困生应将注意力转向积极的方面,比如外界总认为贫困生是励志自强的,那么就贫困生就可以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另外,受社会刻板印象影响较大的特殊群体正是由于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把自我的价值过多或者完全依赖于别人的看法上,从而导致更高程度的自卑,制约了其社会交往的发展。拥有独立自尊,幸福感会更高。因此贫困生要学会自我接纳,努力逐步从自卑胆怯转变为自我欣赏,建立自己的自尊自信,保持“自尊的稳定性”,多关注自己的看法,消除个别外界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
3.2 社会刻板印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人采访,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让周围人知道自己特殊的家庭情况,在日常交往谈话中会回避谈论家庭话题,甚至刻意隐瞒,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卑现象,害怕由于自己的家庭情况遭到异样的眼光,担心由此受到区别对待,他们渴望得到同等对待。普通大学生对單亲家庭同学的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而近60%的受调查者存在的是消极的刻板印象,认为离异家庭学生缺爱、性格倔强、不爱与人交往。人们对离异家庭的偏见产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的难度,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性格发展造成阻力,并且导致了他们更加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更加胆怯、小心翼翼,长此以往,单亲家庭学生对人生会产生怀疑,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吐露,逐渐封闭自我,甚至形成多疑、孤僻的性格。
3.3 社会刻板印象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影响
数据显示,近35%的受调查者对学业困难同学存在刻板印象,其中消极印象占比60.73%,他们认为学业困难的学生自负、在学业上自我放弃对于未来没有目标和抱负,成天浑浑噩噩,生活上颓废懒散,也因此对成绩差的同学区别对待。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近60%的人表示他人的先入为主的固有偏见对其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中有近10%的同学表明这种现象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并且多体现在人际交往、学业发展方面。长期的低成就状态使得他们产生了自卑,甚至抵触学习的心理,他们本就自我保护意识比其他同学强烈,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反应更加敏感谨慎,而在因为成绩问题遭到周围人歧视疏远后,学业困难学生自尊心会严重受挫,加之焦虑不安,这种情绪问题与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等不良情绪相交织后,产生“习得性无助”,在社交方面会更加被动,对待日常学习更加消极,逐步演变为心理异常、抗压能力低下以及自我同一性冲突。
4 教育建议与对策
4.1 针对家庭贫困学生的教育建议与对策
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学校除了提供一定经济上的帮助,更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自信心的锻炼。以泰州学院为例,学校积极构建“扶贫、扶德、扶志、扶智”的资助育人体系。一是精准扶贫,为学生提供成人成才的经济保障;二是精思扶德,注重锤炼学生品德,维护学生尊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精心扶志,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自信,引导学生改变自我认知,实现自我突破,完成自我成长;四是精品扶智,通过学业帮扶,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4.2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建议与对策
家庭氛围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全面的,单亲家庭学生往往因为亲情的缺失以及不完美的家庭而感到自卑,[6]害怕周围人知道自己父母离异,所以家长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加谨慎,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关注子女的在校表现,经常联系并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呵护。班主任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走进其内心世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思想防线构筑,减少外界“有色眼镜”对其心理上的影响,增强其自信心以及自我认同感。学校可以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关心,增加归属感,然后逐步放下戒备,走出自我封闭状态。
4.3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教育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教育部正在逐步引导部分高校转型,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要逐步转变教育理念,[7]运用多元化评价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切忌“唯分数论”。对待学业困难学生,学校要给予关心和鼓励,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挖掘自身潜能,例如每年泰州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大学生“挑战杯”,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重拾自信。除此之外,平等、真诚、温馨的校园环境是学校首先要提供的,因此,要注意加强班级、宿舍同学的思想建设,号召学生减少歧视,真诚待人,并通过同学间的关心和温暖,让学业困难学生逐渐减少内心的胆怯与自卑。父母的过度期望会给学生带来过多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不能只关注智力发展,而是要根据子女自身水平制定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更多地给予鼓励,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除上述建议之外,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着力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和干预系统,全面研判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状况,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经常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让高校特殊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后,掌握最佳心理调适方法,增强抗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寻找,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做好心理困惑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让他人的看法成为心灵的枷锁,从而减少社会刻板印象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刻板印象对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影响”(201912917018Y)
参考文献
[1] 赵永萍. 刻板印象信息沟通的特点及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3.
[2] 刘娜,张丽.刻板印象下的慣性思维:《纽约时报》西藏“3.14”、新疆“7.5”事件新闻评论文本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00):56-70,236.
[3] 朱珍瑛,阙明婧,薛铭.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7):55-57.
[4] 赵丰华,谢君文.浅析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现象[J].法制与社会,2020(07):149-150.
[5] 金焕玲.关注农村贫困大学生受歧视现象——由马加爵一案所想到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7-8.
[6] 彭金.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J].大众标准化,2020(15):132-133.
[7] 刘献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