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刘丽娜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何做才能使大学生传承爱国主义,倡导爱国行为,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42
Research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LIU Lina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Abstract Patriotism is a fine tradition inheri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new era, how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how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inherit patriotism and advocate patriotic behavior, this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urgent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1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紧迫性
1.1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民族大业的使命,要求大学生必须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作为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内在责任要求和价值观准则存在。只有将爱国主义深植于心,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巩固和确认,才能发自内心的培植富有归属感的爱国情愫,才能认同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洪流。
1.2新时代新媒体网络环境的多元性,要求大学生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微博、微信聊天、网络短信、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组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环境。相对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从单向的、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大范围、全方位立体的信息共享者。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参与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大大增强了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新媒体环境下,无际网络、信息平台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类思潮,时刻潜伏着旨在强化、传播偏见甚至扭曲的意识形态的势力。这些势力无孔不入的渗透,利用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已经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带来了负面冲击。
1.3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大学生群体尚处于价值观成熟和成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增长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增强,但受限于社会阅历不够,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看待问题易片面化和盲从。在收到网络提供的隐匿和私密性信息后,大学生容易在追求网络话语权和存在感时,倾向于就时事问题、敏感问题发表非理性的极端言论,给自己贴上“愤青”的标签,以证明自身的个性或成熟,这些非理性的爱国思想,有可能演变为现实中的行为冲突,导致自身意识形态偏离和价值观念扭曲。
2 新时代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2.1教育方式本本主义,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还是限于枯燥无味的教材與课堂的灌输,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获取学分,与中小学生的教育模式趋同。这种填鸭式教育依然停留在追求表面认知的层面,缺乏实践行为的巩固和融合,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流于概念和书本知识,无法与个人行为和情感认知有机结合。
2.2教育内容陈旧老化,缺乏实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等出版物,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大学生接收到的教育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创新和大家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容易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同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和书本化,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国内外热点时事联系甚少,导致无法产生必要的代入感,降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2.3教育机制刻板僵硬,不能提高施教者和接收者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在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深度不足,在施教体系、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等方面倾斜度不够。涉及教师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问题时,在偏人文方面的思政教育业绩成果权重偏低,严重制约了老师的积极性。加之课程教授多由辅导员承担,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让其无法深入研究,只能照搬照用,这种教育机制导致施教者无法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
3 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应对策略
3.1教育方式多元化,摆脱纯理论灌输,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在重视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宣传栏等硬件设施,着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校园氛围,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熏陶。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更要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培养。通过组织升国旗仪式、参观革命纪念地遗址、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志愿活动等各种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和传递强大的感染力,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占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高地。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顺势而行,完成传统的单向的教育方式向交互式、多元化的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监管,过滤不健康的信息,积极推动新媒体“良币驱逐劣币”,创建气朗风清的网络环境,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汇聚强大的爱国精神力量。
3.2优化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表达力
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个群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能依靠简单、机械的理论抽象解读,而应该紧扣时政新闻和网络热点话题,从鲜活的真实案例中引导大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凝聚力和行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讲好爱国故事,可以使大学生近距离体会到爱国主义就在自己身边,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准投放。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思想活动特征,摒弃传统思维,加强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拓展多样化媒介推送途径。与此同时,要研究和遵循信息传播的规律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基本原理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传播语言,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3.3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师资建设,实现专人专事
高校要提高站位和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工作。要明确教育者的职责和考核办法,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教育队伍。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研究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要做好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领路人,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理论知识更丰满,更深刻。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群体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并付诸行动。大学生自身需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强化理论武装,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审视社会上的现象和矛盾时,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要被简单的碎片化信息蒙蔽双眼,在更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倡导理性爱国的方式,把深厚的爱国情感落实到一言一行,真正做一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编号:CJSFZ19-4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3] 吕航.新时期的爱国主义[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4] 杨敏.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5] 魏茂峰,陈玙.學生爱国主义的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6] 刘灵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创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