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8

朱卿莹

摘 要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该文从教师、学生、高校管理团队三类角色层面剖析了高校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定位、课程监管、学生成长、微变革积累、教学质量指标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探究解决高校课程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策略,助力教学质量进步,实践高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教学质量 信息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08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ollege Course Teaching

ZHU Qingying

(Graduate School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Cour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cultivate talents,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and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universities from teachers,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management teams, on this basis,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re explored step by step from five aspects: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he course supervision, the student growth, the accumulation of curriculum micro- reform, and the course quality system,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lement the intent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ize; strategy

改革開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1]2010年以来,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10年的招生不足55万人,到2019年增至91.7万人。硕士研究生在2017年后由于非全日制纳入统考,招生人数出现明显的涨幅,2018年招生人数达到76.2万余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18年为9.6万人,2019年超过10万人。整体来看,2010年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整体有所放缓,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阶段逐步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2]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1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压力大,创新热情不足,优质教学经验难延续

青年教师刚任教,授课经验少,压力大,想要打造出精品课程,难度不言而喻。有的教师不愿改变,同一门课程上十年,十年讲课内容不变化。有的教师所选课程教材年代久远,内容陈旧,甚至课程内容部分与本科内容相同。有的教师授课方式死板,全程照着教材念,晦涩难懂,与学生零交流。个别教师,德行有亏,在课堂上宣传不适言论。同时,优秀人才流失将导致教学质量波动,优质教学难有效维持。

1.2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正确理解

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堂学习与其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导致对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因对课程内容缺乏了解,导致兴趣不高,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反馈周期长,激励作用生效滞后,学生容易陷入迷茫,产生挫败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却对课程建设几乎没有参与感,仅在课程结束后才有一次对课程评价和建议的机会。

1.3高校监管教风学风手段时效性不足

无论是通过人工查看实时课堂录像的方式,还是查课小组实地走访课堂的方式,来确认课堂情况,均无法有效监测所有细节,且反馈异常情况存在延时,假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吸烟,课程结束后才反馈到管理部门,此时不良影响已经产生。

1.4课程教学质量有短板,提升质量缺工具、少精力

《2020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3]结果显示, 学术学位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合理性的评价和对课程前沿性的评价均低于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对课程教学在提升思想道德、丰富人文素养两方面作用的评价较低,这无疑是课程教学的“短板”,有待加强和改进。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一支督查队伍,巡查课堂质量,但开课数量庞大,督查人员有限,难以辐射更大范围。教学环节中预习、作业、考试等数据形式多样且分布零散,汇总数据麻烦,分析数据困难,教师对教学效果缺乏有效观测手段。高校大环境下,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更多是单打独斗,个人精力有限。

2解决高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明确培养目标,差异化设计课程

学术型硕士、学术型博士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穿插科研分享、科研训练、科研探索,让教学和科研紧密衔接。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前沿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科研课题加入教学探讨,鼓励学生打破课本局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专业型硕士、专业型博士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当代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邀请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最新应用技术,带领学生走入企业内部,感受一线工作环境和内容。采纳企业难题、科研难题或者课业难题作为教学课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才,拓展知识实用阵地。鼓励学生去竞赛中演练所知所学,鼓励交叉性学科组队,在合作与竞争中探索自身价值。

2.2 打造统一教学平台,实时监管,及时预警

建立统一教学平台,对于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轨迹进行全方位记录,支持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包括课程信息模块、授课模块、作业模块、答疑模块、考试模块、反馈评价模块、分析模块、经验总结模块。课程信息模块,完善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模块,完成课前预习、授课、资料分享等环节,使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检测课堂行为和异常;作业模块,作业设计、布置、提交和批改;答疑模块,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考试模块,设计考题、考试、评阅等;反馈评价模块: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察小组建议、反馈教风问题、反馈学风等;分析模块,根据符合高校实际和经验的指标分析高校现有的课程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经验总结模块,对优质课程和优质教师沉淀数据,组织专家研讨汇总专家总结,将优质教学经验形成经验模式,保存示范教学视频,便于后期开展推广活动等。

立足平台,延展课堂。课堂上,教师安排小测试,提醒学生专注课堂,提高参与度,及时获悉学生对知识理解水平。课堂外,学生预习、做作业、提问等活动均在平台上完成,支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支持查阅同专业学生学习进度、排名,营造适当紧迫感,让学生自觉努力不掉队。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有助于教师掌握全班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授课安排。

巧用平台,深入课堂。大部分教室配备高清摄像头,支持录音录像,借助图像和语音识别技术,记录教学实况。检测课堂行为,统计有效课堂行为,监测异常行为,例如迟到、早退、不雅着装、吸烟、上课接听电话、不雅用语等,及时提醒人工干预,规范师风学风,维护日常教学秩序,完善监管体系。

通过平台,保持反馈畅通。在整个课程授课阶段,鼓励师生在平台上阐述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督查小组基于课堂实况、课程数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等,动态调整听课安排,线上云听课和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用好专家经验,扩大覆盖范围。

2.3 树立成长标准,做到“因材施教”

在平台中,清晰展示授课计划,每节课可设置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作业,学习目标明确,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节奏,循序渐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课程任务拆解成若干小目标,设计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主线任务是课程的基础目标,均需完成。支线任务分为科研任务、专业型任务和探索任务,学生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习能力自主决定。设计学习奖励体系,每次完成随堂知识点小测试或各类任务,都有直观的“经验值”奖励,任务复杂的、跨度长的用进度条展示,每次微小的进展对应直观的变化效果,提供各种徽章和荣誉称号,例如学习标兵、解题小能手等,鼓励和夸奖学生,促进正向循环,培养学习自信。在培养自信中,逐步穿插培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任务,调节前后者分值权重,让学生培养基本素养基础上,实现探索、创新能力的量产培养。基于平台,加快课程体系更新,吸纳最新学术成果,引入企业和科研新实践、新课题,紧跟时代,拓展教师团队教书育人能力,实现规模化教学下地“因材施教”。

2.4 积累微变革,踏实质量优化

从高校管理的视角上来说,课程的生命周期是从开设课程,到课程不再适合对学生开设,无论期间更换了多少教师,服务了多少批学生。在课程下线前,课程设计、授课、查课、反馈、反思这一过程不断循环,高校管理团队应保持连贯的视角,推动每一次微变革,量变引起质变。记录每次发现的、反馈的问题,查课时观察问题解决情况,形成发现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定期树立目标,定期检查目标实施进度。推进课程内容变化,与时俱进,剔除陈旧内容,致力于让课程更实用、更新颖、更有深度。高校管理团队应积极行动,迅速执行,踏实课程优化,探索标准化优化路径。

2.5 探索教学质量指标,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图谱

“无测量,无管理”,建立教学质量指标,合理观测教学数据。在现有观察方式基础上,引入更多量化观测手段,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解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數据展示问题。培养队伍数据素养,培养依靠量化做决策的态度和方法,组织相关培训,引进合适人才,将粗放式管理升级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团队质量。

分析平台数据,对课程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进行分层管理,设计课程进阶体系,明确课程提升方向,维护教学质量稳步向上,减少教学质量波动和断层。不同层次课程配套不同等级资源:对低质量课程,提供专家建议,一课一辅,若屡次辅导仍然没有改进的应考虑停课整顿;对高质量、有优质教案和材料充足的课程,可作为青年教师快速上手课程,同时搭配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听课指导;定期组织高水平授课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培训;推荐高水平教师参加讲课竞赛等。

定期复盘,提炼经验。遴选高水平教师和优质课程,组织专家观摩教学影像和相关资料,总结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反复检验,逐渐形成可推广模式,提高授课效果确定性,预期实现青年教师快速上手、变更任课教师时平滑衔接以及提升整体授课水平。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指标体系,淘汰不合适的指标,这样在设计指标时保留了一定灵活度,同时也尽量保证指标质量。

改革政策制度,引导教师积极性,促进课程优化。相关政策应由对单一课时要求,逐渐转变为对课程质量要求,鼓励日常教学微创新。管理部门应变换自身定位,将教师个体式地课程优化,升级成有学校支撑,有组织,有规划地课程优化,鼓励具有能力的教师以团队形式完成课程设计,打磨出更多精品课程。

3结束语

针对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 “明确培养目标,差异化设计课程”“打造统一教学平台,实时监管,及时预警”“树立成长标准,做好‘因材施教”“积累微变革,踏实质量优化”“探索教学质量指标,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图谱”等多种策略,系统化建立高校课程量化和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将优质课程资源和优秀经验升级成高校优质“资产”,育成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高校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 中华教育在线.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EB/OL].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0/

[3] 周文辉,黄欢,牛晶晶,等.2020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8):28-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