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张玉荷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要“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用10 年时间,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选择与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合作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总体看来,校企合作育人主要围绕教学与就业方面居多,在党建方面进行校企合作较少且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然而,党建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促成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教育环境下,党建工作如何适应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多采取教学与项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时间为一年半或者两年,其余时间则在校外参与项目化教学,在校时间较短。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约一年半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一般在参与校外项目化教学前后才能达到发展条件,而发展之后很快甚至马上就要参与到校外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因学校与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缺乏联系与交流,学生党支部对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教育和考察往往处于“真空期”。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校接受党支部教育的时间很短,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浅薄,党员意识、党的纪律观念和理想信念容易淡化。在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期间,由于实习单位分散、工作时间不一,党支部很难集中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更为薄弱甚至缺失。学生自身因工作性质,时间分配不平衡,在没有完善的汇报反馈机制与监督考核制度的情况下,也缺乏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教育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
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中,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大多是“身兼数职”的辅导员,他们一般不是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日常工作琐碎繁杂且工作量较大,往往对实习期学生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心力。项目化教学期间学生不在学校,学生党支部教师难以深入到企业,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担任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有些本身不是党员,而即使是党员教师,也不从事党建相关工作,党建工作经验缺乏,他们主要从学业与就业角度开展工作,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必须采取新的有效措施予以应对。通过建立校企党组织开展共建育人机制,是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校企党组织双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加强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与考察,可以实现远程和全程教育的目的,有效地保障党员培养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促进学生党员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与成果,提升党员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对于企业来说,要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高职学院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后,作为实习员工,很有可能未来留在企业成为后备力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教育较为忽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成才与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机制,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同时也能够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合力将学生培养成思想素质端正、专业技能过硬、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党建工作是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化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机制若能实现有效运行,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让党建工作适应并引领校企双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在校企双方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加强在思想、组织、队伍、文化等方面的互通互融,更进一步深化在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合作主体从具体个体或部门逐步扩展到单位组织和群体,将现有合作水平推升到更高层次,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和事业发展。
目前关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教育部出台的诸多文件中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缺少明确的政策、资金配套措施以及制度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由于自身性质、职责和价值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认识不统一、参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校企党组织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建育人机制。因此,推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需要校企双方转变自身观念,统一思想,平等沟通,寻找到双方合作的利益切入点和平衡点,建立起校企党组织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明确校企党组织参与共建育人的责任、义务与权力,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政策激励机制作为保障,形成统一文件,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共同推动校企党组织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共建育人可持续、有效地发展。
学校和企业党建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有独立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的组织模式也势必发生改变,推进组织协同将成为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的重点与难点。探索有效的组织模式,确保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机制有效运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高职的院校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较多的条件下,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可以考虑共同成立校企联合党组织;条件不足以成立联合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相对集中的企业,可以设立临时党支部或者成立党小组。同时,校企党组织还需要整合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党员与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共建“双导师”“双联系人”等制度,共同参与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管理与考核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校企双方党员在增进交流与了解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在科研方面的合作机会,实现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现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主要以生产为主要目标,缺少思想政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不利于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原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党组织可积极探索合作创建校内、外党建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共建育人载体。依托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党组织各自的优势,学校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企业员工提供理论教育、岗位培训以及技术指导;企业则是侧重实践运用,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实训与锻炼的机会,双方联动建立起党员学习与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既能够树立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的信仰与认同,能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高尚品德,也同时能够锻炼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应积极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当前,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体平台具有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的优势,可充分利用其创建校企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阵地,形成定期交流、反馈的长效互动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即时通畅的交流平台,增进支部党员教师与企业导师、联系人以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实现动态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形式政策,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和行业理念,可以开展党组织生活,加强交流与讨论,让企业员工了解学校党建工作,学校的教师、学生也了解企业党建工作,整合党建资源,拓展党建阵地。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校企党组织共建育人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高职院和企业党组织必须在总结双方党建工作经验与成效基础上,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达成共识,创新适应新时期的党组织共建工作理念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两个主体、两种资源的效应,合力形成育人的长效机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