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教育视域下的师范生“跟岗制”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18

杨保红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2019 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学校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职业院校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018 年8 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9年12 月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双高计划的核心之一就是融入行业企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提升教育理念,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据此背景,许昌职业学院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跟岗制”就是在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推广与应用。

传统的跟岗实习是指独立操作能力不强、对实习岗位要求不是很熟悉的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实习工作。实习时间较集中,一般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进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实行的“跟岗制”,是在校校合作背景下开展的一种创新型实习模式,学生在大学三年,每学期有一个月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跟岗学习,进行岗位体验,树立职业认知。语文教育专业从2018 级开始,组建特色实验班,从500 多名大一新生中,选拔50 名优秀学生,每学期有一个月到附属小学进行跟岗实习。实习内容涉及小学低(1-2 年级)、中(3-4 年级)、高(5-6 年级)三个学段,形成全方位沉浸式的岗位体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发现不足,在学习中不断修正,职业能力呈螺旋上升趋势。本研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谈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育专业进行的“跟岗制”探索。

1 双元育人,凸显高职师范办学新理念

“跟岗制”人才培养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做法,我们也还处于探索期,这种新型育人模式是在职教二十条的背景下,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经验,在传统师范教育的基础上的实行的更合理、更深度的校校融合。双元制的核心理念就是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合作培养学生。双元制的师范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毕业需求和核心能力素养培养的需要,在实习基地开展的参照工学结合模式,校校双主体育人。学生到小学跟岗期间,和正式教师一样上下班,完成教学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这与双元制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跟岗制”的培养模式关注了师范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在实践性方面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突破,就是高职院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实习基地根据基础教育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专业依据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从师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并拟定可量化的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

语文教育专业“跟岗制”的学生计划通过三年跟岗实习,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双提升。跟岗期间,带班师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班级管理能力、备课能力、班队活动组织能力、讲课能力等,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校教师重点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指导学生获取该专业的必备证书和拓展证书。必备证书包括毕业证书、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以上)。[2]拓展证书包括书画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等。

2 跟岗实习,师范生和小学生共发展

“跟岗制”的师范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始了实习培养的模式。大一的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备课经验、与家长沟通等方面还不擅长,主要任务是跟随师傅进行观察、认知、体验等活动。第一学年具体工作包括听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功课、辅助班级管理等方面。大二的师范生在小学教育理论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通过前期的跟岗体验、观察、积累,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备课能力,所以第二学年跟岗主要工作包括听课、评课、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组织班队活动、辅助老师组织家长会等等。大三上学期师范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备课与教研能力,第三学年跟岗工作以上课为主,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有所思,有所悟,能写出教学方面的小论文。

学生在跟岗实习期间,每天坚持写跟岗日志,每周进行学习交流分享,跟岗结束进行经验总结,总结环节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的最佳途径,教师利用总结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观摩、交流、总结、反思。[3]学生跟岗过程中,分学期循环体验了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感知、体验、自主三个阶段。深入参与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学校管理、教研活动,获得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管理、教研经验,实现了师范生与小学生同步发展。

3 跟岗定责,合理构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体系

“跟岗制”实习从师范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贯穿大学整个学习阶段。而高校教师需要解决不同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比如,学生在大一期间跟岗以体验、观察为主,高校开设的“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这些课程就帮助学生完成从高校课堂的理论知识到小学课堂的实践认知,而大一的“教师口语”“书写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又为学生在大二跟岗期间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书写、制作PPT、微课等基本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大二开设的“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训、“汉字文化与字理教学”等课程都为学生跟岗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直接支撑。大三期间学生的跟岗任务主要是教学、教研方面,“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实训”“教师科研”等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教学与反思的平台。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重构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与小学双方在交流与实践中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制定。

4 双师指导,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高校教师具有理论能力强,科研功底厚的优势,他们可以在获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跟岗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对基础教育起引领和指导作用。小学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一方面可以作为师傅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还可以承担高校实践课程的讲授,为专业体系课程构建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双方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传统的高职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到小学锻炼的机会,毕业实习环节又缺乏校内教师的指导。实习过程中高校教师与小学指导教师的互动较少,难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而“跟岗制”实施过程中,双导师参与指导,师傅对学生的指导意见很具体,学生在接受指导后能立即在实践中纠正。高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又分学期、有重点地对学生提出实习要求,用可量化的指标检测实习效果,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5 双向考核,专业标准与学徒标准共同推进

“跟岗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灵活性、前瞻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业结果、考核标准也都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既要参照小学的岗位标准和实习标准进行,也要参照高职院校对学生考试考核的标准进行。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做到双方联合评价,共同推进。

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的考核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价以诊断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其次,小学对跟岗学生的评估,可以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还可参照本校教职工考核管理条例。另外,评价是多元的,既要有高职院校的评价和实习单位的性评价,还要有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比如小学生及其学生家长的评价,学校同事的评价等等。最后,评价体系要科学、合理,为“跟岗制”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