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谭诗蔚 苏 贵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有时代背景,即解决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发展呼唤劳动教育,一切可能性的幸福存在皆有劳动创造。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在劳动教育背景下,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概念内涵上,“免费师范生”是2007 年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有条件地招收需要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两免一补”的待遇,即由中央财政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按照协议,学生需承诺毕业后从事10 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2018 年,教育部等五个部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将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改称“公费师范生”,最低服务年限由10年缩减至6 年。同年,广东省推进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出台《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公费定向师范生”。“公费定向师范生”是广东省根据生源地需求和紧缺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等),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公费培养师范生。学生毕业后实行定向就业,服务期限6 年,享受“两免一补”的待遇。综上所述,公费师范生是由免费师范生政策发展而来,具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省属师范院校两个培养层面。
从师任教创造的劳动价值是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实施的最终育人价值。劳动具有创造性,人和社会的存在价值在劳动创造中得以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由低到高,从野蛮到文明,从蒙昧到进步,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创造出来的驱动力,一切皆不可能。”[1]劳动价值是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价值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经济价值。劳动创造的成果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创造经济利润;第二,文化价值。劳动创造的成果以承载文化的物品或产品的形式存在,有的物品或产品进入市场交换的环节,成为市场流动的商品;第三,社会价值。劳动创造了社会关系,在劳动中形成劳动交往关系。公费师范生的社会价值还在于选拔优秀的寒门子弟进入好的大学上好学,促进了教育发展的公平性。
首先,公费定向师范生从师任教创造的经济价值。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知识经济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核心技术的突破,依赖于品牌效应的形成。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为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存在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类型的产业劳动力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培养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农村教育为未来的知识技术人才的出现奠定深厚的基础。农村教育不兴,大量的农村儿童没有得到良好的现代化教育,在未来的生计上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知识技术的更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劳动岗位的紧缺,致使国家目前更加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
当一个时代的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人才素养,那么这个时代的人才生存将面临来自知识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客观条件与劳动教育的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劳动教育价值的现实空间。”[2]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意义在于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掌握知识技术的力量,促进地区平衡、充分的发展。公费定向师范生走向农村教育岗位之后,促进学生更新劳动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为未来创造经济价值做出贡献。没有读书志向或者觉得自己读书成才无望的农村儿童,常常以父辈的生存模式作为未来的希望寄托。当问及未来何以为生计的时候,儿童常回答道进城务工。殊不知,时代在发展,即使是父辈的工作也会面临来自科技发展的挑战。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未来的从师任教,并不能护佑学生一辈子,或者立即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技能,但能从小培养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可塑性。儿童长大后,由于学历、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可能对于要从事的某一领域感到陌生。陌生并不可怕,后天培养的学生志向和可塑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公费定向师范生从师任教创造的文化价值。公费定向师范生走向劳动岗位之后,创造出成绩斐然的文化价值。从广泛意义上而言,公费定向师范生主要是在农村地区从教。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相对淡薄,特别是有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农村,文化的传承失去了青壮年的力量。同时,这类型的农村常年在家里的是以老人小孩为多。空巢老人需要文化的慰藉,小孩成长需要文化的滋养。那何人来传承发展村中之文化呢?现代化教育培养的教师是一股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先进力量。
公费定向师范生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公费定向师范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之后,通过教育对儿童、青少年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完善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强化儿童了解、传播自己的文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需要在教育中加强;通过教育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包容接纳不同民族之间的优秀文化。公费定向师范生基本上来源于生源地,复归生源地就业,他们掌握了较为熟练的本地方言,与当地的群众沟通无障碍。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更加熟悉自己文化的传播路径。不论是传承文化、了解文化、传播文化,还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都需要公费定向师范生在劳动岗位上用心用力创造出来。
作为接受过现代化教育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处于现代与传统、现代与未来的交界处。公费定向师范生的“为”与“不为”关系到文化价值的存续。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是文化性的存在,文化的存续与否,关键在于人的作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力量稀缺,乡村中的一名教师,理应自觉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了解、传播、理解的重任,在劳动岗位上创造出文化价值。相反,从现代化教育走出去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来到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如果是选择漠视传统、遗忘文化,那么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将无以为继。儿童、青少年将失去对自己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影响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包容接纳。
最后,公费师范生从师任教创造的社会价值。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社会价值在于三个方面:第一,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好学的问题。第二,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农村发展提供教育支持。第三,优化社会的阶层结构,改善社会劳动关系。许多优秀的学生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除了重点考虑高考分数之外,学生家境的经济状况对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限制。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这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上好学提供了经济保障。地方高校以同样的方式,选拔录取优秀的学生在未来补充农村教育的师资。
教育的现代化与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同向而行与相辅相成。现代化是教育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现代化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具有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现代化人才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劳动价值。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亟须现代化教育提供现代化人才。然而,现实是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师资十分稀缺,人才年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需要培养一定规模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为农村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输入有生力量。也正是这种公费培养师范生的驱动,实现了人才的阶层流动,让人才由农村走向城市,由农民子弟有机会转变为工薪阶层。
第一,重视成人的德育和成才的任教能力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享受了国家给予的经济待遇,也须履行从师任教的任务。毕业后有工作去向并不意味着上学期间不需要用功读书。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如何规划,如何科学地让自己在未来的劳动岗位上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需要思考。成人与成才是公费定向师范生成长的双重方向,两者的统一是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纯粹的做好人而缺乏任教的能力,那也只是一位好人,而不是好教师。纯粹的有任教的能力而没有做好人,也只是一位有能力而无德行的教师。以上两种情况,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该重视学生的师德教育,让学生学以成人。应该重视学生的任教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以成才。
第二,做好近前和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规划中了解自我、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有学者提出的“爱思想、爱乡村、爱儿童、爱教育”的培养目标[3]颇有启示。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需要从师任教六年,六年后再决定去留。从大学读书的四年开始,到从师任教的六年结束,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之后的去向又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的问题。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公费定向师范生在职业规划探索中,了解自我从师任教方面的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路径等。依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训实习活动,了解农村的教育状况。将农村的教育状况合理地融入自我发展的职业规划之中。要充分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的资源条件、机遇挑战以及方法对策。了解农村发展状况,是为了在未来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第三,全方位提高专业素养。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的需要与世界的联系:“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4]公费定向师范生普遍来说都是担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要求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兼通文理,博采众长。公费定向师范生需要有文理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这意味着公费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合理地做好学业规划,全方位地提高专业素养。如何有效地在四年的时间内全方位地提高专业素养?较好的做法是形成特定知识结构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促进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学业朝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每一名公费定向师范生可能都有擅长的领域,在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的擅长领域,补齐不擅长的短板,让众人都能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整体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教育层次。
公费定向师范生应时代发展而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促进区域之间的教育朝向平衡、充分的发展。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育人价值是培养的优秀教师在从师任教岗位上创造出独特的劳动价值。这主要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在于奠定儿童发展的文化基础,强化儿童未来发展的可塑性。文化价值在于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价值在于优化劳动关系,促进阶层的流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