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泥塑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18

饶婕 彭玉宝

摘 要 本文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在大力推进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陶艺教育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最大限度的挖掘课程的潜力,借助已有的条件,融合地域文化特点和专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一条可供同类型课程参考和借鉴的特色之路。本文以笔者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泥塑”课程教学为例,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课程 泥塑教学 实践 陶瓷工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77

Abstract Tak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of ceramic art education in the limited class hou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With the help of existing conditions, integrating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this paper explores a characteristic road for the same type of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lay sculpture course teaching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i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clay sculpture teaching; practice; ceramic technology

1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设置

泥塑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专业课,自2014年以来课程开设了近六年时间,以培养泥塑工艺应用能力为主,同时服务于专业课程中三维立体设计的实训环节,如,包装设计课程增设陶瓷容器设计实践环节,设计和制作陶瓷容器包装;[1]IP形象设计课程实践中,除了平面IP形象设计外加入泥塑造型IP形象制作环节。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泥塑工艺和陶瓷材料的表现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不同陶瓷材质材料的视觉表现力,把握不同陶瓷工艺的特性,为陶瓷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泥塑工艺造型实训室具备以下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建有工艺造型实训室,设备投入80万元,设有拉坯机、练泥机、施釉台、泥板机、电窑等设备,满足院内师生的教学需求。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与景德镇青麦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桂林陶瓷协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提供有力的保障。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可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平台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同时,结合实验室项目完善视传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为学生课外拓展實践、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陶瓷职业技能培训等提供条件,做到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陶艺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职业岗位需求。我们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该课程在视传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在于: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灵活使用设计理念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陶艺空间造型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将平面设计元素实际运用于陶艺产品开发设计中。

2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2.1 课程内容

泥塑课程是选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课。授课学时共48学时,其中讲授30学时,实践18学时,其周学时为8,共授课6周。

2.2 学情分析

泥塑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第五学期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喜欢动手实践,熟悉互联网手机APP操作。在课程初同学们的兴趣点是非常高的,因为可以“玩泥巴”,这是每个人从小就会的,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同学们发现“玩泥巴”也并不简单,由于对泥性的掌握不够,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泥条裂了、造型塌了,即便进入烧制环节也会有破损的风险,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交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待加强。

2.3 教学安排

基于教学分析以及传统教授方式的弊端,制定了信息化教学策略。泥塑课程是视传传达设计专业校级重点课程、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目前已完成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具备开展线上教学条件。课程采用教、学、做、练应用型一体化,依托学习通、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自主学习。针对学生对泥塑成型方法制作不规范的问题,采用慕课节点视频、案例示范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案例示范视频,引导学生主动反复实践掌握泥塑成型方法,从而解决教学重点。而针对课程实践学时较少,学生无法完成泥塑成品制作的问题,我们利用陶艺实训室开放式教学,学生对泥塑动手实践性环节兴趣较高、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泥塑坯体上釉到装窑烧制。同时,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完成了从泥烧成瓷的突破,并在校内举办了第一泥塑课程作品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作品类型包括茶具、餐具、咖啡具、花器,耳饰及文房用品等;作品成型工艺涵盖了泥条盘筑、泥片成型、拉坯成型及注浆成型等工艺。作品主题融入航天文化和区域文化传承创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各类作品集实用性、艺术性及观赏性于一体,各具特色,展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活跃思维。该作品展在学生中反响强烈,每一名学生都有作品入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好评。

3 课程教学实践

为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本文选取陶瓷拉坯工岗位的完成拉坯成型小件器皿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情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两个任务,通过任务一绘制设计方案,实现创意想法到二维图纸的转化。再通过任务二进行拉坯造型制作,实现二维图纸到实物制作,再根据预设造型进行修坯、施釉、再到装窑烧成瓷,这个过程学生掌握从设计图纸到泥塑成品的制作过程。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讲解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依据教学设计,我们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3.1 课前线上预习

首先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三项内容,课前绘制方案图、组织同学们通过手机扫码进入线上课堂,交互式慕课学习平台。完成泥塑课前导学测试及慕课观看。利用交互式慕课学习平台,学生可随时提出泥塑拉坯成型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传的课程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观点,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參与讨论的热情。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可随时针对泥塑课程知识点在线讨论,使得线上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完成课前知识探究,为提高线下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同时,学生线上学习的数据信息都会被记录在平台上,包括观看慕课视频的进度以及测试题完成的情况等。老师通过平台统计数据了解到,例如修坯技法知识点,有95%以上的同学完成了视频学习,5道测试题中4道题平均分超过80分,其中1道涉及修坯找中心的题目平均分较低,可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和交流反馈内容掌握学生现实学习情况,明确重难点,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

3.2 课中实践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学习任务划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任务。通过优秀泥塑作品、趣味性泥塑作品鉴赏以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实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泥塑拉坯成型工艺的学习任务。

环节二分析任务、分组协作、团队协作实施任务。实施任务分为拉坯成型工艺步骤讲解和具体技法指导。在分布学习中,以拉坯成型为例,通过学生技法操作,教师重点说明拉坯成型注意事项,教学中用慕课、案例示范视频,对拉坯成型进行碎片化视频讲解,方便学生反复观看、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观看视频,边看视频边制作,实现学中练练中学,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堂指导。并现场察看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操作疑难部分,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多元评价总结提升。要是根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知识竞答趣味活动。学生分组抢答,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再次巩固学习内容。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使教学情境完整的同时激励学生不断练习技能,让教学贴近岗位需求。

3.3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搭建一个将学生课程作品展示的开放平台,拟每学年举办泥塑课程作品展,邀请企业导师和校内专家,对作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以及作品的视觉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学生课前、课上、课后的表现,借助平台和多种信息化技术,教师将完成针对每名学生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

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说过:“艺术是不能被教授的,但工艺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与教学做练应用型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简化了理论学习,强化了技能训练,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习更主动。学习平台使用以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极大提高了课程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依托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教师可灵活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过程评价可控、教学效果可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

5 结语

本课程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教学分析,灵活使用设计理念方法,借助陶瓷工艺技法,使设计方案从平面到三维陶瓷制品,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课程特色,构建特色教学模块,在课程作品中融入航天文化和区域文化传承创新设计;探索泥塑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搭建学生课程作品展示的开放平台。在泥塑开课学期举办泥塑课程作品展,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委组,对作品进行打分,并给出评价意见。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展示和交流平台,优化了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基金资助(桂航教[2020]18号)

参考文献

[1] 郑剑.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再研究——以攀枝花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85-8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