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18

赵先锋

(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地方本科高校是中坚力量和重要阵地。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评估制度体系,涉及面最大的是600 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如何通过审核评估明晰办学定位,提升办学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坚持错位发展的重大课题。平顶山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坚持立德树人,落实OBE 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利用成果指引教学观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完善教学质量内在可持续整改体制,持续开展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整体办学能力。

1 准确认识审核评估的质量需求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的新形势下,以促进高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质量构成影响的各环节要素为内容的全新的评估模式。审核评估的重点是考察“五个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线索,关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所涉及的核心内容,涵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从社会需求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运行过程、效果和评价等层面全方位考察,通过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的输入输出过程,从学生学习效果和社会认可度上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整体判断。

教育部依据高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没对每一个审核项目和观测点设定统一评价标准,而是关注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运行和效果情况。审核评估对学校的考察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先通过数据和报告进行自上而下的了解,再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自下而上的信息、资料与数据验证。专家组通过印证、补充和复核,检验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所进行的教学建设及其成效,这就对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校园质量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合理解决审核评估存在的问题

当然,结合目前审核评估中的情况,地方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质保体系内部审核重视不够、聚焦“五个度”评价标准不易把握等共性问题亟待改进,[1]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评价标准不清晰、人才培养特色凝练不够突出等主要问题明显。本文以平顶山学院为研究案例,合理解决审核评估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期对同类本科学校提供借鉴。

针对这类问题,平顶山学院未雨绸缪,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改进对策:一是在审核评估准备工作中,积极开展对标建设,科学理解认真落实“五个度”的评价标准。[2]二是加强平顶山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开展院系自评,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诊断评估”,组织检查规章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平顶山学院评估检查体系;三是注重评价主体的差异。邀请行业专家任专职教学督导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监督,加强社会对评估的参与;四是加强评估多元化信息来源。结合平顶山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契合行业和职业对岗位需求,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准确性;[3]五是构建平顶山学院内部质保体系,围绕学生发展,持续改进;六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打造学科专业群,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优势,体现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律性。[4]

图1 平顶山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总流程图

3 逐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大学精神培育和大学质量文化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的制度文化和制度支撑”。[5]学校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强化教学质量工作组织管理。2009 年11 月设立正处级单位教学督导办公室;2013 年3 月设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中心,与教学督导办公室合署办公,2015 年11 月合并设立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督导、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督查、评价与指导等工作。

学校出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文件,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和全员参与意识,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了《平顶山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办法》《平顶山学院教学质量标准纲要》《平顶山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流程》等文件,系统完成了平顶山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框架(见图1)。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我们抽取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与资源保障要素,形成质量目标与组织保障、教学基本建设、资源建设与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与改进5 个子系统。体系运行中,原则上维持现有常规工作项、现有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不变,通过明确质量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整规范的工作程序,进行岗位考核,监督、控制和改进教学运行和管理的全过程,测量结果并及时提供反馈,“管理有制度,执行有方案,监控有记录”。实行各部门各环节系统内“自我诊断”和学校审核评估相结合,逐步实现全校信息化平台管理,高效发挥系统的监控改进和完善功能。

4 持续推进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利用教学质量文化的“引领、规范、激励和陶冶”功能,引导教职工生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师专业成长来构建质量文化,采取多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按照完善规章制度、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评估改进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实施教育教学全程质量管理,开展多形式教学督导活动,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及时收集第一手课堂教学运行的基本信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及时沟通,建立起完善的平顶山学院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形成持续改进机制,满足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工作,致力于本科教学日常管理的规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对新建本科院校意味着“组织成员共享的教学价值、使命、信念、责任、期待”,[6]平顶山学院通过学校章程,“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规划,第三、四次教学工作会系列文件制度,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确保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列入2020 年度工作要点。

总之,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全员自省自思、自觉自愿、共同参与、动态生成和不断创新的内生过程。平顶山学院结合区域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契合审核评估范围和要求,逐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评估,组织了一流专业、精品课程、公共艺术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就业工作等专项评估工作,建立起自我负责、自我监督的内生质量文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了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