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尚长春 何 瑞 卢 琛 刘琳婧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相继沦陷。为保存中华文化血脉,平津地区文教机构纷纷内迁。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西安临时大学继续南迁到汉中,成为后来中西部很多高校共同的前身——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联合大学中的北洋大学工学院的“矿业工程学系”,即是西安科技大学的一段前身。北洋大学工学院的“矿业工程学系”后来不断传承融扩,历经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学系”,西北工学院“采矿系”,与从上海迁入西安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地质系”等分合并转。1958 年7 月,为解决西北地区煤炭工业技术人才培养问题,陕西省人委、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两系全套设备物资(包括新设的矿山机电专业)并带既定任务调出”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后又经1999 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 年两次升级更名,为现在的西安科技大学。
为了“兴学强国”,西北联大西迁踏征程,广播种。西迁中铸就的“胸怀家国天下、心系民族复兴、不怕艰难险阻、立志奉献祖国”等西迁精神更历久弥新,影响着中西部地区众多高校甚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精神文化取向。
“兴学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创建本初的目标和期许,当年为了适应国家需要,按照国民政府安排,各校组建西北联大,西迁入陕,抗日救亡,是为抵御外敌,绵延中华文脉的要求,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建国后西北联大分立的西北农学院、西北工学院等五所高校分别再迁合并转,为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国民经济支持国家建设西北贡献力量,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打下了中西部一方根据地,也为以后国家不断强盛,驻留高校立足中西部不断向外辐射,向西亚、东欧等广大世界国家扩大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奠定了基础和播下了希望。
2016 年6 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高等教育持续深入融入国际化轨道直面新的内外部形势与挑战,高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必须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化办学疆域,强化国际化办学能力。
2017 年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正式提出我国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伟目标。战略上指明了当前国情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抉择道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责任。
2018 年9 月,党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第5 个方面的职能,办学国际化是今后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任重道远。
西北联大背负“兴学强国”的目标和期许踏入西迁征途。历史的变迁中,薪火相传,西安科技大学将这种目标和期许以及西北联大“西迁精神”共同凝结成“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在当今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局势下,西安科技大学继承和传扬西北联大“西迁精神”,秉承“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东风,积极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要求,主动迎接新时代、新历史的选择,在加强国际化交流和合作、探索开放办学道路上,不断奋进并追求着卓越。
2017 年4 月11 日,教育部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青海,青岛等六省(区)、市在北京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教育部在宏观指导、双向留学、涉外办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文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设等七个方面予以实质性重点支持,与六省共设计签约了数百个省部共建项目,引领与推动签约单位发挥其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协作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学校存在着国际化办学规模较小,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教师国际化水平较低,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能力不足、国际化教学教材课程比例低,二级教学单位国际化办学经验缺乏、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较弱等诸多问题。祖国的需求,政府的支持,为学校扩大国际化办学,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敦促着学校向着未来光辉的前程和战略目标,开启新征程。
学校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其中国际化开放发展的战略指向为:学校的管理水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尽快与国际先进高校接轨,提升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以真正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以国际化“跨越发展”和“弯道超车”。
西安科技大学传承“兴学强国”使命和期许,将“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拓留学生教育”作为专项任务纳入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启了中断55 年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近年来努力克服艰苦条件和基础的制约,制定了《西安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办学国际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推出国际化办学新举措,全面加强国际化建设,并通过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加快推进学校办学国际化进程。
(1)完善国际化管理机制,强化学院国际化主体理念。2017年西安科技大学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从专职辅导员,教务员、招生专员,到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全部配备齐全,并组建了拥有13 名专业化教师的国际学生汉语教学教研室。学院还每年定期组织教师、管理人员20 余人次,赴北京、南京等地参加来华留学师资和留管人员培训,促进国际教育学院良好运行。
为加强党对学校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西安科技大学成立了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原则,推进学校统筹、分类支持、学院(部)主体的国际化办学二级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考核要求和激励办法。由学院书记领导外事工作,院长是本单位国际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本单位办学国际化工作推进计划,并把办学国际化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各学院(尤其是博士点所在学院)下设兼(专)职外事秘书,专门负责本学院办学国际化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
通过以学院(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国际化项目为带动、落实学院(部)推进国际化办学主体地位的机制,西安科技大学将国际化办学工作贯穿到了办学的各个环节和管理全过程,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工作格局。
(2)扩大交流,拓展与海外高校合作机构实质合作。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先后邀请、接待来自于美国、英国、德国、波兰、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65 批、372 人次的来访,先后与30 所国外大学及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并于2017 年12 月,学校申请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单位,为更好推进学生出国(境)交流,教师出国研修、国际联合研究基地共建等实质交流合作奠定了更好基础。
(3)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频度。2017 年11 月学校领导带队访问了德国、波兰;2018 年11 月学校代表团访问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2018 年11 月29 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图书馆青年馆员一行4 人到学校参观交流;2019 年5 月学校组团访问马来西亚合作高校。2019 年5月,学校邀请罗马尼亚彼得罗沙尼亚大学校长代表团一行3 人来校深度交流,并在第四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上签约共建“中国-罗马尼亚矿山灾害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西安科技大学上下国际化办学热情很高,人心思进,工作劲头十足,从而取得了丰硕成果:
3.3.1 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依托,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设立奖学金、改造国际学生公寓、开展汉语言教学专项培训,满足了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基本需求。2017 年共招收了来自乌干达、巴基斯坦、孟加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苏丹、越南、伊朗、尼泊尔等11 个国家的41 名学生,其中语言预科生18 人,本科生4 人,硕士生15 人,博士生4 人。
2018 年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又上新台阶。选拔录取了37名博硕士,其中博士9 名,硕士28 名(博硕士报到率100%)。该批学生上课到课率高,学习动力强,在到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受到各位导师、学院及公寓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录取的语言生23 名,汉语言文学本科生24 名,在来华留学培养层次上,基本搭建了四个层次“金字塔型”、适合学校办学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9 年底在校国际学生人数达到161 人,生源国包括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27 个中亚、东南亚及部分非洲国家,学生层次覆盖博士、硕士、本科生、语言预科生四个层次,学历生占比87.58%。
图1 2017-2019 年招收留学生人数对比图
图2 2017-2019 年招收留学生国别数对比图
2019 年度陕西省互联网+竞赛中,3 名国际学生报名参赛,2 项进入国赛,其中1 项国赛铜奖,1 项获得国赛银奖,成绩斐然,来华留学教育初见成效。
3.3.2 政策引导,加大投入促进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迅猛增长
学校制定政策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2016 年10 月以来先后颁布了《西安科技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办法》等7 个文件,从经费资助、课程兑换、第二课堂学分设置、项目管理等方面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学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于2017 年开始划拨专项资助经费至今共投入400 余万元直接用于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并推进以“项目制+学院配套”形式,要求学科建设经费给予2:1 以上的配套,大大加强了资金使用效益。学校积极拓展项目,开展大学生国际交流宣传周和系列宣讲会,项目类型从1周的短期交流到赴国外2 年的学位项目,各类长短期学生出国(境)交流项目总数从2016 年的11 个增加到2019 年的42 个,参加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人数迅猛增加。
自2016 年至2019 年,学校共组织777 名学生出国(境)参加短期交流、学期交换、双学位项目等学习,其中2016 年80 人次,2017 年 168 人次,增长率 110%;2018 年 241 人次,增长率43.5%;2019 年288 人次,增长率19.5%;研究生比例逐年提高,涵盖博士、硕士各个层次,有力的支撑了学科评估和一流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的热情高涨,在同类院校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图3 2016-2019 年出国境学习人数对比图
图4 2017-2019 年出国境学习人数增长率对比图
3.3.3 注重实效,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学校通过强化激励,严格考评,内培外引,加大师资队伍国际化支持力度和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将国外访学进修任务指标分配到各二级学院(部)作为对学院(部)考核的指标之一,提高教师国(境)外脱产(半年以上)访学研修的考核要求。自2016 年制定《西安科技大学“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分国家公派、校级公派、学院(部)选派和自费留学四个层次实施“青年教师海外培训项目”计划起,每年资助30 名以上的教师到国(境)外进行访学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数量和教师出国访学进修人员逐年上升。2017 年以来,学校共有130 名教师出国(境)访学研修,34 名老师交流培训,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访问研修效果提升明显。
3.3.4 开拓创新,拓展文教类专家队伍建设
学校拟定了《外籍教师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各学院采用灵活的引入机制,吸引外籍专家来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近年来,在安全学院、能源学院、机械学院等9 个学院,先后聘请德国、罗马尼亚等国的14 名海外知名专家任客座或兼职教授。邀请聘任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瑞典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学者、教授来校担任外教长、短期授课77 人次,获陕西省外专局引进人才项目立项及拨款25 万元,陕西省引智基地项目1 个。
3.3.5 主动服务,努力营造国际学术交流氛围
学校大力申办、承办各类国际会议。2017 年以来,举办、承办高层次国际会议4 次。其中2018 年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第二次在亚洲举办。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安全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强化了学校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了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及专家学者打开眼界,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17 年以来,组织各学院教职工共63 个团组,113 人次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荷兰、加拿大、南非及港澳台地区参加国际会议,与美国西佛杰尼亚大学、奥地利格拉兹技术大学、德国佛莱贝格工业大学、波兰AGH科技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总数较“十二五”同期增长了三倍,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有国家政策导向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导引和支持,以高校为主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但从北洋、焦工到西北联大,从西北工学院到交通大学,从西安矿业学院到今天的西安科技大学,有一种精神始终没变,概括起来就是:永远“胸怀家国天下、心系民族复兴、不怕艰难险阻、立志奉献祖国”。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和支撑,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促使着西安科技大学在西部大地上,发愤图强、励志竭精,为教育兴国、技术强国的伟大梦想不断奉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