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吴振慧 赵春红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习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于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力求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太理想,思政教育观念和方法没有能够及时跟上社会以及学生发展变化的节奏,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分属完全不同的两支队伍、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政教育几乎完全隔离的现象。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习自觉性较差,学生在学业规划、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思想政治素质上的表现也相对较差。在如今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许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觉得现有的思政课程大话空话套话较多,加之许多学校的思政课程经常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所以造成思政课课堂缺席现象严重,思政教育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思政工作面临窘迫的境地。同时,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很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弱化了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的现象。
目前,高职院校多数思政课程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仍沿袭着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模式,[2]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固有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不能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更难以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高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课程中,而课堂是教育的基本细胞,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舞台,所以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交流。作为教师,必须将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结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但又不忽视个体,把对学生的要求和他们现有的能力相结合,注重实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培训有着本质的不同,更加强调对所培养对象的“高素质”要求,也就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有政治思想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向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全球意识等维度延伸,加强对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以作者承担的某专业“科学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整体概貌,了解相关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敢于创新的科技素质。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政教育的众多结合点,如表1 所示,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手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单向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应该适时地听取学生的反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现场调研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教师在此过程中捕捉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而实现因势利导,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表1 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
教学中,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不同的科技专题,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学生来开讲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或者与本专题相关的励志故事等等,学生按2 至3 人为一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讲稿、制作幻灯片、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等环节,充分交流对本专题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的就是要提高科技概论课程的亲和力,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引发学生共情,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真学、真信、真懂。
“课程思政”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应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针对当今学生的特点,要合理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及时予以评价与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任务,更应该是所有教师共同的任务。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课程思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的各专业教育通常都是围绕某一产业或行业领域,对学生开展必要的理论基础讲授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恰恰是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最好契机。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特点,“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无需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某一思政理论,而是更多地在工作场景中加以体现,比如土木、机电类专业中对于工匠精神的体现与传承;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对于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财经、管理类专业中对于诚信意识、协作精神的体现等。
所以,利用专业课程在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更好地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内涵,教育的效果才能更持久更具实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本质。
开展“课程思政”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种学习活动与环境氛围之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才会产生更长远的影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