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彭 岚 王娟涓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3;[2]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6)
近半年来,各高校普遍快速启动了在线教学行动。截止到2020 年5 月8 日,全国共1454 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共计107万门课程上线,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总人数达到1775 万。[1]在2020 年3 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0 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报告中指出,在线教育是保持高等教育活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能满足学生对低成本、灵活教育的需求。[2]总体分析,在线教学凸显出以下发展新态势:
(1)在线教学全面步入2.0 时代。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线教学1.0 即“录播课”时代,把录制好的教学内容上传至网络作为学生学习资源,此阶段的最大问题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第二阶段为在线教学2.0 时代,主要特征是教师广泛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授课。在这一阶段,除了关注教学内容以外,更加注重教学形式和学习效果,以腾讯课堂、雨课堂、智慧树等为代表在线教学工具和APP 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主要包括“录播+在线互动”“直播+在线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互动”“录制讲解视频+直播”等,教学方式平均使用数量达到2.2 种。[3]
(2)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并举。此次在线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于,各高校不仅利用在线教学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线课外活动主要涉及:特殊时期主题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经典阅读活动,通过一系列线上导读、每日打卡、分享总结等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了精品阅读文化氛围;学科竞赛和双创活动,开展以在线作品展示、在线编程、在线设计、网上创业等形式的学科竞赛活动;促进就业活动,有效了开展了在线招聘、在线简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在线教学不再仅仅是“上网课”,已经开始尝试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并举的全过程教育实践,为下一步在线教育范式转移奠定了实践基础,对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3)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全球数以亿计师生共同参与了在线教学实践,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推倒了高校物理空间的围墙,为推动高校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网络空间。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发展在线教育,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同时,教育部组织37 家国内知名在线课程和技术平台免费开放3 万余门慕课和2000 多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解决方案。[4]在严峻背景下,我国推出了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
(1)网络平台建设仍需不断完善。网络质量和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体验的重要因素。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包括服务器崩溃、APP 卡顿、网络拥堵、作业无法提交等,导致不得不更换在线平台。除此之外,还存在线上教学平台繁多、良莠不齐的现状。在此情况下,各高校只能采取应急策略,一般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线教学平台。但这在某种程度给学生带来了困扰,据调查数据显示,64.3%的学生认为“使用平台太多,经常来回切换”给他们带来不便。[3]
(2)教师在线教学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线教育不是仅仅是把传统教学转移到网络平台,更重要的是进行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范式变革,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在线教学实操能力。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加之发展不平衡导致各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在线教学带来巨大冲击。诸如由于网络不畅通、平台交互性不足以及操作不熟练,教师面临教学过程中“断片”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缺乏在线教学经验和线上教学设计,在线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尤其是在在线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面向互联网的教学教研应用能力还亟待提升。[5]
(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相比传统线下规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教学活动,在线教学更加考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特殊时期学生都是居家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在传统线下课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在在线教学模式下,学生敷衍应付变得非常容易,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4)教育公平问题再次凸显。理论上,在线教学能满足学生对低成本、灵活教育的需求,具有教育公平特征。但是,实现这种公平的前提条件是学习者都能充分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特殊时期居家学习已经成为常态,但“数字鸿沟”让地处偏远的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地区或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无法通过网络获得等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公平问题再次凸显。
伴随在线教学走向常态化,上述分析的诸如网络平台、教师在线教学应用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实现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于融合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书育人初心,加快实现从“在线教学”向“在线教育”的范式转移。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与学。应将特殊时期催生的“应急在线教学”作为起点,推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与学。在线教学不是仅仅局限于把传统教学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范式变革。加快将传统的“为了教师教而教”的以教师中心的教与学,转变成“为了学生学而教”的以学生学习成效、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就是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效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就是学习效果时刻能够被学生了解。因此,应将资源(慕课、微课等)、方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和平台(智慧树、雨课堂等)三者有效统筹。在教学设计全过程中,应在教学内容上做“减法”,同时在教学效果上做“加法”。具体而言:在课前,教师应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实现高效预习;在课中,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制等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课后,及时发布课程视频、课后作业及扩展学习资源,同时加强利用网络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答疑。
(2)准确把握在线教学“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必须准确把握在线教学中的“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在线教学中的“变”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而“不变” 则表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方式等育人本质。“变”仅仅是教学之“形”、教学之“术”发生了变化,诸如教师角色要转化、教学内容要优化、教学手段要变化。“不变”就是教书育人的初心不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不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职业不会被取代,但需要将教学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合,熟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在线教学辅导团队相互交流学习,总结推广典型教学经验与模式。
(3)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常态。在线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管理与监督难度加大。为避免出现教师缺乏监管、学生缺乏自律等现象,应将师生互动变为一种“新常态”。毋庸置疑,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全方位交互活动。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鼓励更多学生更广泛参与到教学互动中。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师生点评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诸如限时答题、弹幕、聊天区、电子板书、讨论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多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畅通沟通与交流机制,同时及时根据学生反馈进行相应地调整,加快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场景。
总体看,各种在线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 “互联网+教育” 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下,在线教学将从“应急式”的应对措施成为“新常态”。特殊时期下的在线教学正在加速推动我国在线教学代进入3.0 时代,必将涉及到更为深刻的从“在线教学”向“在线教育”的范式转移,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以及人际社群建构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教书育人初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