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赵 娟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
语言的学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交际方式,交际的类型也更加广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环境的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然而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和课程教学有限时间的影响,许多的大学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只注重对语法知识和语言词汇的讲解,并没有对英语文化知识进行渗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得虽然已经具备扎实了英语知识能力,但是也无法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准确而又流畅的交流,所以,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学习大学英语,不止是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学习它的文化知识,要想更全面的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要深入学习它的文化知识,只有打好了文化知识的基础,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现目前各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因诸多因素,教师对英语文化知识并没有进行一个有效的渗透,使得英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尤其在高考这个重要阶段,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校的升学指标,学生也为考试而学习,这使得英语课堂上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大减少,对学生英语整体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的难度更大,而到了大学,由于对英语文化了解的太少,其知识面也太过狭窄,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佳。[1]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受时代的影响,内容很丰富更新的也较快,但是在设置内容的难易度和进度的安排上,还有待完善。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都不能进行一个很好的过渡,造成内容的难易度跨度非常大,而且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也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使得在没有相应的文化知识背景下,只是通过灌输一个知识点、单词的含义或语法结构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目的,是不太可能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限定的学习内容传统给英语能力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学生,并让他们吸收应用,不仅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了学习难度,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与教师的理想学习效果背道而驰。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虽然有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合适的环境来进行练习,而且因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注重教学任务,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听说练习,致使大部分的学生只会读写式的英语,应试能力虽然提高了,但是在交际方面却不能准确而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识。[2]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教师只注重于传授课本知识,完成升学指标,学生缺少在实际英语应用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训练,对英语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也不能做到全面的掌握,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无法完全的理解其词汇的含义,并将其进行合适的应用表达。
文化知识的传授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进行英语学习时,如果能够掌握英国国家的人文习俗、风土文化,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有限,且教学内容较多,这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还有固定的英语考核,所以教师在教课时更多的还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3]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社会的形成因历史背景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造成汉语和英语存在巨大的差异,语言的不同使得文化交流产生很大的障碍,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只是要教授语言知识,更要通过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4]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无法透彻的理解英语教材的内容,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较差、文化知识面不广等等,虽然学生尝试提高了语言知识,但是总体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在英语的文化知识背景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
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在进行讲课时,可以把文化知识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大学教师要记住文化是语言的载体,不能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建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语言文化背景中,掌握文化知识,进一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5]第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除了传统应试模式下的教学考核,还应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考核,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2.1 注释法
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教材上面的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并且将之有机地结合教材所授内容,并对其进行注释。这个技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学到哪里,就能够在哪里得到对应的交际文化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仅是中国的词汇在不断地获得扩充,外国的词汇也在扩充,这些词汇如果在英语学习里缺少对应的背景知识,那么学生对于英语课文学习将会不全面和不透彻,因此对于课本中涉及的某些专有名词作出简单的背景介绍是十分有必要的。
3.2.2 结合法
教师也需要充分地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使用课前的一点点时间,针对英语国家的知识进行介绍,尤其是当地的民风民俗,习惯差异等板块知识。比如,英国和美国对“13”这个数字相当的敏感,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因此英美国家会在高楼和旅馆中,不将第13 层和13 号房间设计进去。同理,中国的很多医院也不会设置第4 楼,因为数字“四”和“死”谐音,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还比如在中国的京剧中,不同的脸谱颜色会代表不同的性格和情绪,而中国人民也普遍将之纳入到日常中,在其中红色代表着忠义英勇,绿色与蓝色代表着鲁莽,黄色代表豪侠。但是在英美国家中,红色代表着暴躁愤怒,绿色代表幼稚或妒忌,蓝色代表着悲伤,黄色代表着胆怯。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授的课文背景,并将其渗透进去,因此,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且备课要充分。
3.2.3 对比法
教师还能够利用两种文化背景的区别来对文化进行导入。诸如,英国人和美国人对“谦恭”与“恭维”同中国人的不同看法;把不同的国家或者民族在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区别以及招待、宴请、送礼等方式方法进行阐述,进而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民风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有一定的认知。
3.2.4 实践法
教学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改编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和外国的文化习俗充分地接触,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化细节的差异,诸如餐桌礼仪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意识与敏感性。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水平和跨文化交际水平,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文化和语言互为一体,相互影响,文化知识是语言知识的载体,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背景的支撑,所以,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仅仅只是传授语言知识,对文化知识也要进行有效的渗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