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王丹
摘 要“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真实性强等特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从景区行业标准入手,结合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重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景区行业标准 任务驱动法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53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Industry Standard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WANG Dan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practicality, specialty and authenticity, which is also a cours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industry standard of scenic spots, it combines with the task-driven methods and reconstructs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ode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elements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Industry Standard of Scenic Spots; task-driven metho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0 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真实性强等特点。这要求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手段讲授旅游景区管理的基础理论外,教师应尤其注重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现场探究性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辅助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应从行业角度出发,以行业标准为导向,改变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传统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应用在实践中,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1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概况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以专业限选课的形式,面向全系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和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础上,配合实训教学、移动课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准确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对景区管理的基本活动过程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景区管理的相关理论、了解并熟悉景区接待服务、导游服务等工作的流程与方法,学会并利用其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管理问题,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为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 任务驱动法相关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任务驱动法得到教育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是一种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其特点和运作流程在于将学习内容重新整合,依據不同的情境划分为不同的任务(问题),学生以任务为中心,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呈现任务完成报告或相关材料。人们发现,这种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迫学生积极思维,关注现实问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主要表现为三大模块,在学习中,我们将结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17775-2003)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旅办发〔2012〕166 号)和《标准》是目前景区评级的重要依据,其内容与课程内容对应如下:《标准》中术语与定义和教材中景区的界定、分类、功能和特征等对应;《标准》中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必备条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一般条件和教材中旅游景区接待服务、导游服务、商业服务、设施维护与管理、旅游景区营销、安全管理、环境管理部分对应。
3.2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3.2.1 教学内容的重构
在教学准备阶段,打破原有教材的脉络,以任务为中心,结合行业标准,将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组织起来,确定学习情境与任务。其主要任务有六个:景区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评定、景区接待服务评定、景区商业服务质量评定、景区设施管理及质量评定、景区安全管理评定、景区环境管理评定。其中任务一景区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评定,需要学生结合《标准》中景区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特色文化部分和教材中旅游景区营销部分相关知识点;任务二景区接待服务评定,需要学生结合《标准》中游览服务、信息化部分和教材中旅游景区接待服务(含导游服务)部分相关知识点;任务三景区商业服务质量评定,需要学生结合《标准》中综合服务和教材中商业服务部分相关知识点;任务四景区设施管理及质量评定,需要学生结合《标准》中旅游交通和教材中设施维护与管理部分相关知识点;任务五景区安全管理评定,需要学生结合《标准》中旅游安全和教材中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点;任务六景区环境管理评定,需要学生结合《资源与环境保护》中旅游安全和教材中环境管理相关知识点。
3.2.2 教学模式的重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屡受诟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急剧上升,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新形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其共同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内容体系,自主进行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的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相应的理论基础认知。其缺陷在于,一是如果学生对本课程缺少基本的认知,很难自主进行任务的练习并完成任务,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流于表面;二是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学生受自身经验和学习能力所限,难以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学习体系,从而只见点不见面,不利于学生宏观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本课程将两种方式的优点相结合,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流程划分,其教学结构分成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评价阶段。
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做好备课,建立相关知识架构、讲解行业标准、建立高质量案例库、提出项目任务。为学生搭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架构,讲清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理论,并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与其它学习部分之间的关联,在行业中的运用及进行典型性案例分析。可运用讲述法、案例法、文獻研究法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相关知识理论、熟悉行业标准,明确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行业中的实践运用方向及学习的主要目标,并能建立起个体的知识架构。
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审定调研方案、进行过程督促、提供咨询等支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实地调查法。学生先根据要达成的任务及自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景区,完成实地调研及任务文字资料的形成。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明确知道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在操作中能产生新的思考与认知。
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提交,点评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评价学生任务完成质量。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运用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学生以文字或ppt形式完成任务,提交报告,课堂上进行演示或讲解,互相交流。学生对所学进行输出,教师加以点评,完善任务的细化及深化,通过这一阶段的整理,学生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进行自我探索及思考,并学习如何将思考转化表达,形成成果,上一阶段的知识及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内化。
3.2.3 考核模式多元化
在考核中,注重考核模式及内容的多元化。“景区经营与管理”的考核分成两个模块:一是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中弱化考勤等常规性行为考核,加强任务完成质量(包括文字材料与汇报)、课堂发言质量等创新性思维考核的比例。平时成绩占比40%。二是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不再采用强调细节与点状知识的闭卷考试模式,而采用更为开放的小论文写作。学生在学完景区每个部分后,根据所学理论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认识,完成1篇小论文,论文主题限于景区及景区相关,教师执行本校论文指导相关规定,对论文进行审核。小论文写作占总成绩60%。
4 小结
总体来看,基于行业标准的“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加强了课程与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对实践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或调查报告,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宏观系统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反过来,也可增加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良性互动。
课题:2017年校级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项目《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朱丽.如何运用教学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珺,黄月玲.《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22-123.
[5] 张惠.基于STEAM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构建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9.34(08):132-135.
[6] 王羽.《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改革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4):163-1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