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课表编排的影响因素及其建议

时间:2024-05-18

张建雄

(厦门医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3)

1 排课的影响因素

1.1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学校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与目标制定的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的指导文件。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机构,还应当包涵本校的课程设置,课时设置以及教学时数设置等。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明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相关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都应当明确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部分内容,以及各个专业的教学特点等,只有充分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的在排课的过程中符合相应的教学计划,减少教学事故产生。

1.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由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师以及相关教学配件组成。针对教学场地与器材而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相关信息,掌握教室的具体容量,教室内部的资源配置情况等内容,以及校园内部具体的解剖、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室等等,不同的实验室中具体有什么仪器,能够开展什么实验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当掌握学校教学器材的信息,掌握相关教学用品的储备量,进而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1]

1.3 教师

为了更好地布置课程安排,相关高校教务工作人员应当对校内教师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排课时,重点内容应当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一些公修课以及选修课等则可以安排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进行讲解。由于有些教师不仅有学术职位,还担任着相应的行政职位,因此,在进行排课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其行政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2 排课的基本原则

2.1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的集合,是学校开展教学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课表实际展开的,应当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式制定课表。如果不能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表,学生的培养就可能会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任务也无法达成。[2]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一旦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就不能随意修改。

2.2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课程表能够体现每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任务,应当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制定。在制定课程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学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制定相应的每一门专业课的实际教学时数等内容,以此为基础,还应当根据学校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而更好地从实际出发进行排课。除此之外,还应当根据本专业与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整,课程表制定结束之后,不应当再进行修改,如果存在必须要修改的特殊情况,则应当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再进行修改,并应当在修改时最大程度上坚持教学课表的严肃性。

2.3 以人为本

课表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编排,尽量满足教师与学生的相关需求。学生的课表应当满足学生本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更为均衡的展开学习,避免带给学生过大的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2.4 排课顺序结构

排课应当秉持科学合理安排这一原则。所谓排课的科学性就是指课表的编排应当满足科学教学管理内在规律。相关人员在进行课表编排工作时,应当从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帮助学生提升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教学质量的好坏与优质的课表有着极大的关系,教学人员应当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课表的编排,对于不同种类,具备不同特点的课程应当错开排课,不能将类似的课程安排在一起进行,否则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自然不够理想。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在排课优先级上,英语课程采用分层教学,为第一优先级,接着再排实验课、公共课以及承担教学任务重的教师。

3 实施高校排课时的建议

3.1 强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

高等学校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其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务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优化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更新和转变观念要先行,最重要的是要强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明确广大高校教务工作者的管理责任意识,需要意识到课程编排的工作,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义,通过规范的流程、合理的规划,帮助教师更好执行教学任务。在编排的过程中要考量到各类潜在的要素,做好一一的评判与分析。课程编排上也需要遵循包括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要素,从而才能更好发挥课程编排的价值,提升教学质量。

3.2 建立、健全和落实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制度

(1)把握整体性。根据过往的经验来看,高校进行完善的课程编排需要从课程、时间、教师、学生这几个要素出发执行相关的工作。课程管理上要发挥整体性功能,既要避免教师过分劳累的现象,也要保证学生学习上的高效率,确保双方互相配合。此外,针对特定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等,还需要将教室的分配纳入课程编排考虑的要素。

(2)注重操作性。课表是给予广大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因此在编排上也要注重操作性。所谓操作性指的是课表的实用价值,确保每一班级课程都能够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清晰地展现课程的规划。[3]同时需要在课表上将注意事项有效补充,明确课程规划中教师需要注重的要点,如果没有执行到位将承担什么后果等。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课程规划安排,确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严格遵守。

(3)立足实效性。所谓的实效性,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任何课程的编排都需要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有价值的课程。实效性也是当下“以人为本” 理念的具象化体现之一,相关教务工作者在执行课程编排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爱护教师、关怀教师摆在第一要义,切忌过分密集型的课程编排,不仅会造成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倦怠感,还会导致教师的上课质量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3.3 构建课表编排、运行监控机制

3.3.1 构建课表编排监控机制

构建课表编排监控机制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表编排流程。笔者所在高校的课表编排流程为:学校编排各学期课表时,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课计划,根据开课计划编制教学任务书,接着开始编排课程表,课程表初排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向全校发布课程表。在监控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如下几个监控的要点:相关的教师是否严格根据编排的项目与原则执行课程授业的任务;编排过后的课程是否解决了部分教师的困难,重新规划的课程是否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课程编排是否将教学资源有机、完善地予以分配。只有完善、独立的监控机制,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课程编排的价值意义。

3.3.2 构建课表运行监控机制

(1)教务管理人员监控课表运行。一旦制定了课程表的编排,在无特殊情况下,教师切忌随意进行课程的调整或更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教师不得不进行调课或停课,则需要根据规章制度积极向上报备,做好调课以及停课的申请工作。相关的教务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核,了解教师停课的理由,审查其申请的材料是否完备。此外,还需要监控教师在后续时间进行补课的相关工作,确保每一位教师根据需求完善整个教学的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督导机构监控课表运行。通过督导机构这一专门的部门,能够动态化地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从而找出当下课程编排过程中的不足,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出具方法予以帮助和修正。同时也可以使用上述方法,针对教师调课、停课的问题进行抽查,确保学校的教学体系能够循规蹈矩地执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教师监控课表运行。教师除了严格执行课表之外,要在基于提高其任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课表运行进行以下两方面监控:首先,监控课表运行总课时数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其次,监控课表安排的教学资源能否满足课程教学需要。通过对课表运行进行监控,能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提高课程的上课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为了不断提高高校课表编排水平,要重视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的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提高课表编排质量。本文结合以上阐述,从多方面对课表编排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能力,提高课表编排的科学性,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希望结合实践探索,能够不断总结更加高效的课表编排措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