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千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 515078)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是美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截至二十世纪末,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1000 多所美国高校均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但其经济霸主地位不可撼动,同时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走在世界尖端,这与其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密不可分。我国在2014 年首次提出“双创”这一概念,2015 年将“双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从政府层面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培养工匠之师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建设一流专业的突破口。就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而言,要积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颠覆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结合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在日益激烈的生源争夺和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会计分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主流的观点认为会计学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相较于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管理会计萌芽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经历三大阶段,分别是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阶段,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以及演变至今完善成为强调价值创造阶段。在我国,受限于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引入较晚,管理会计学科发展进程相对较缓慢。2014 年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 年财政部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都标志着从国家政府层面真正意义上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划。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发展管理会计学科,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会计人员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前沿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悄然降临,跨国企业投入研发服务型机器人,以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普华永道研发的机器人RPA 实现了流程自动化,基本可以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业务的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处理错误率接近于零。德勤推出的审计机器人“小德勤”实现了仅以人工处理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完成银行对账、结转成本、合并报表、纳税申报等业务。2016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的人才。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造就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工从事会计记录、核算等低创造性的财务工作,财务人员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会计人员必须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适应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即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管理运营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势在必行。
(1)专业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有1205 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位居热门专业榜首。专业培养方向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及就业渠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与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诸如北京、上海及周边辐射区域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及稀缺性,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如:云财务管理会计师,致力于培养具备财务管控与分析决策能力、智能财务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区域内以中小及微型企业为主,财务共享及业财融合的理念相对滞后,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仍停留在记账、结算、报税的水平上,本区域内的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向仍以会计电算化和税务会计为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培养方向有所创新,突破以往传统财务会计一家独大的格局,逐渐向管理会计靠拢,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税法及投资学等课程引入教学计划,但整体上会计理论相关知识仍占大幅比例。
(2)教学方式及效果检验手段落后。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案例分析,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或PPT 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极少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缺乏创新性,主要是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没有发挥创新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来分析问题,教学效果检验流于形式。
(3)教师结构不合理,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存在问题包括:高学历人才占比偏低,青年及老年教师人数占比大,教师团队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较少,缺乏专业建设带头人,中低职称人数偏多,缺乏激励机制,影响教师执教的积极性和热情。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要求高职院校办理念学从注重规模到重视质量转变,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但就实际情况看,存在为考核需求、宣传招生等原因人为放低双师评定标准,“双师型”教师团队普遍质量不高。
(4)实训教学条件落后,效果不佳。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落后,实训设备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实训设备出现损毁情况,影响实训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以与本区域内的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形式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由于实习期较短,且涉及企业内部运营的商业秘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接触的主要是基层会计岗位的工作,涉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基本无法参与,无法真正接触企业关于战略、预算、投融资、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教学课程体系。2019 年教育部联合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该制度的试点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 证书)制度的试点从根本上变革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拓宽就业创业的本领。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积极向“1+X 证书”模式推进,做好“1”+“X”的有机衔接。
(2)创新教学方式及效果检验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资源优化整合能力,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专业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即“教师-微课、信息化-慕课、学生-翻转课堂”。在教学效果检验方面,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考核+方案设计”的方式对每一门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强化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团队。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价值导向的引领者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完善教师培训体制,强化培训力度。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完善专业建设带头人的培养机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前沿理论研讨会。再者,高职院校应当改革职称评价体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专业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引导专业教师对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及思考,以此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最后,高职院校应以联合办学的形式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持续性的合作机制,建设高水平管理会计专业群, 打造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深化产学融合,加强实操训练。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实操训练强度,通过深化产学融合机制,提高学生管理会计实际运用的能力。在校内实训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开设沙盘模拟实训课程,通过分组“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校外实训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行业发展优势,与本区域内的知名企业发展联合办学,以订单班招生办学的形式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向企业输送经营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实习岗位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双重机会,为管理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施展技能的校外实训平台。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给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随着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增加,就业难、渠道窄的窘境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应当抓住会计人员转型的契机,积极探寻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路,通过转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1+X 证书”试点教学,创新教学及效果评价手段,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及深化产学融合机制的方式来提高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