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郭爽 孟男
摘 要 本文研究不限制具体的学科概念,是从宏观角度上针对中学生、中学知识的特征指出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的存在的有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及过程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创设难题情境,好奇萌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载体,新颖引发学习兴趣;挖掘生活内容,熟悉导入学习兴趣;发挥主体功能,自主养成学习兴趣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好奇心 多媒体生活化 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66
Abstract This study does not limit the specific concept of the subject. It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knowledg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methods and proces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create difficult situation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innovative teaching carriers, novelty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mining of life content, familia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interests; playing the main function, self-cultivation of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ment methods.
Keywords learning interest; curiosity; multimedia life; student subjectivity
0 引言
兴趣是好奇心和求知的开始,它可有效地促进人类智慧的萌发与知识水平的提升,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中学生年龄多在12~18岁之间,爱玩的天性还未完全释放,同时心智还不成熟,自主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方面都尚未成熟,这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中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并不丰富,在面临外在世界的诱惑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不足够,这也导致中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社交等较为轻松的网络生活,学习兴趣的养成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的知识有其自身特点。中学知识的理论性更强,更加抽象难懂,对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仅仅依靠记忆只会让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体味不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相比,更像是另起炉灶,连贯性不足,知识衔接方面不是很融洽,尤其是高中知识,其覆盖面更广,逻辑性更强,难以调动起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理想。因此需要研究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1 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及中学生、中学知识特征后,笔者将探究在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一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对症下药,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1.1 教学目标:兴趣培养缺失
中学教育在我国很多地区都被定位为升学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基于这一现状,很少有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学生接受教育并不是因为兴趣所在,多是被迫性、被强制学习,这样产生的学习效果是短暂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最大的弊端便是学习的强制性,学习内容、手段及方式等皆不是由学生可以选择的,这种教学方式的潜在功能之一就是无法将学习兴趣培养作为中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中学教育对学习兴趣培养的不重视和原本的家庭启蒙教育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使得现代中学生从小并没有被专门化地培养学习兴趣。进入中学后,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很多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无法适应,如果此时再没有专门的学习兴趣培养,必然导致很多中学生厌学、辍学,导致中学教育的失败。
1.2 教学方式:“照本宣科”
根据上文提到的中学知识的特点,中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与方式使学生逐渐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效果。而纵观国内中學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数教师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没有扩展与引申,对知识的讲授是以单纯的书本讲解为基础,本就枯燥乏味的中学知识在中学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中更是让中学生昏昏欲睡,对学习提不起半分兴趣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中学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提升中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思考能力也无从提升。这也导致中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中学教学更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感悟、琢磨、推敲等方式来提高理解、赏析、思考能力。
1.3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中学老师的教学内容特点是与其“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注定中学教学内容无法真正引起中学生的共鸣,是走不进他们的心底的。比如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多重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与习题应用,学生往往在几个十分相似的化学式中难以分辨,经常出错,老师却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从试验中学习到丰富法化学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内容无法使中学生从死记硬背中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兴趣的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1.4 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从教学结构上来看,中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非常单调,手段陈旧。尽管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响,但这种单一过时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对象。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课堂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老师的“一言堂”,是老师的一家之言起到决定作用,老师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输到底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如何提高中学课堂的吸引力,激发中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挖掘现当代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成为中学课堂的主体,成为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
2 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改进策略
关于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也应该从教学目标、方式、内容及过程几个方面来论述,教学目标的确立更多的需要制度机制的努力,本文笔者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从教师角度提出优化策略,因此会忽略教学目标层面的建议,主要从教学的方式、内容及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着手点。
2.1 创设难题情境,好奇萌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源起于好奇心的萌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引起中学生的好奇心是增加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提高其思考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难题的自我破解有一定的热情,中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在中学教学中,实行适当分组教学,创设难题情境,在中学生团队协作的任务中设置悬念,吸引中学生自觉主动地走进课堂,使他们成为探求难题答案的主力军,能够使中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创新教学载体,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笔者主张创新教学载体,主张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书本教学转向思维导图教学法、翻转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在中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新情境,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尤其是电影、音乐、剧本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转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中学生从多媒体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在。多媒体教学不单单是书本知识的枯燥讲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影片、图画、声音等方式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单纯的言语描述以直观的语言交流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营造出了鲜活的语言环境。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教学技能的拓展,同时也利用其新颖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多媒体将新的创意、事物、形式或角度融入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3 挖掘生活内容,熟悉导入学习兴趣
增加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他们对学习、知识的认识,发掘中学知识生活化功能,将抽象、难懂与理论性较强的中学知识与生活的意义相结合,更新教学内容,让中学生看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充实生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多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知识的应用范围,同时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中学知识的学习意义,让课堂氛围活起来,同时要鼓励、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知識点,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中学知识富有生活哲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丰富课堂内容,结合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动手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寓教于乐。
2.4 发挥主体功能,自主养成学习兴趣
中学教学一定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的主体客体观念,将“教师——学生”的双主体观深入贯彻到中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体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来。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突出强调中学生自主选择与发展的价值观,让他们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教学评价上,要突出能力考查的评价机制,展示学生的个性化与青春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青春活力与张扬个性的舞台,满足了中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与精神生活,真正实现以学习兴趣为基础的素质教育。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其中就有提到“对知识产生兴趣的第一个源泉是教师对上课时要讲内容的态度”。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四条建议归根结底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的一个要求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根本的还是要求教师提升自我知识水平与修养,总结经验,更新教学理念与手段,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效果才会有明显改进。
参考文献
[1] 马强,董文梅.乌鲁木齐市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2):68-78.
[2] 陈加敏,朱承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